陈家祠多处屋顶灰塑"补妆" ,新年前夕新装迎客

大洋网 2017-01-04 14:58

陈家祠: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广东各地陈氏宗族的“合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陈家祠是广东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部分围蔽半年之久的广州陈家祠首进临街门厅,新年前夕重新对外开放。屋顶多组描绘岭南文化典故的灰塑重新上妆,连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围观拍照。

据悉,本次修复工程是继2008年后的再次修缮,涉及陈家祠全部屋顶灰塑全面维护,面积达2500平方米。目前完成部分有1400平方米;剩余工程将在春节后继续开展,整个维护计划将在今年8月完成。

昨天,驻守陈家祠30年的退休老馆长李卓祺向记者介绍了陈家祠诸多不为人知的有趣细节:首进屏风木雕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倒写“福”字;西洋小天使穿着中式肚兜、太阳神塑像摆出新潮的“剪刀手”;屋顶风景图内藏清代羊城三景……如果你前往参观,别忘了留意老馆长解密的诸多细节,这或许会帮助你发现一个“另类”的陈家祠。

解密一:

守门石鼓展现祠主地位

陈家祠首进守门神脚下两侧,摆放一对《日月神》石雕,根据考证,作为特权象征的清代石鼓绝对不能乱摆,陈家祠堂设石鼓,是因为陈氏族人陈伯陶中了探花,石鼓正是象征主人光宗耀祖的官位。

解密二:

雕竹构“福”左右倒写

认真研究一进中间的木屏门,会发现门上一幅双面镂刻的左右对称雕竹图,造型正好构成一幅左右互为倒写的“福”字书法。整个福字本身正好构成一棵造型奇特的古竹。李卓祺解读,古人以斑驳苍劲的老竹子比喻陈氏家族创下的雄厚基业。巧妙的是,“竹”与“祝”谐音,正是“祝福”之意。更妙的是,“福”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多”字,右边是一个草书的“寿”字。画面题款“青春发达,大器晚成”也表达了对陈家后代的祝福。

屋顶灰塑图《羊城首景图》描绘出清代广州的风貌。

解密三:

屋顶灰塑藏广州风景

连片陈家祠连廊屋顶灰塑画,不但藏着清代广州和岭南大风景,还记载见证着广州城市变迁。前天井西连廊东面屋顶一幅《羊城首景图》,画中居然包含着清代羊城八景中的三景,上面是雕刻着清代广州首景“粤秀连峰”上起伏的峰峦。

构图除了绵延的越秀山岭,左下角有五仙观的禁钟楼,中间上方应是观音庙,中间左侧为三元宫,右上角为老广州地标镇海楼。整个构图包含了粤秀连峰、五仙霞洞、镇海层楼等清代羊城八景之三景。另外,后进庭院东面连廊上,也有一幅绘有琶洲塔的灰塑风景画。

解密四:

太阳神像比着“剪刀手”

“一座中国经典传统岭南祠堂,却也散落点缀着西式新潮,从中可见百多年前广州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度。”李卓祺介绍,后进东路南面垂脊上有一尊太阳神灰塑,举起的左手还赫然打着新潮的“V”字剪刀手手势。“百年前修筑的太阳神,站姿端庄手形却这般风趣!”

在陈家祠,同样实例很多,比如首进东路北面墀头的一对《小天使》砖雕。西洋派带翅膀的全裸小天使,不但成为岭南祠堂建筑的装饰,身上更穿上中国儿童肚兜,头上还系有两个小发髻,既新潮又坚守了中国传统礼仪。“可见100多年前的广州民间雕塑艺人,早已将西方的艺术融入了中式祠堂。”李卓祺感言。

守候屋顶的独角狮。

解密五:

独角狮以怪治怪

“通常中式祠堂的狮子是不带角的,陈家祠却例外,几乎只只头带角。”李卓祺说,独角狮为岭南建筑独有,一般装饰于山墙垂脊前沿上,全身朱红色,状若凌空而下,气势雄伟。佛山民间传说,明代初年,佛山地区出现一头怪兽,吞食禽畜,毁坏农田。人们想出“以怪治怪”方法,请艺人用竹扎成独角狮,配以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吓跑怪兽。独角狮正是起到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解密六:

独存铁铸构件元素

陈家祠的铁铸作品是十分珍贵的。李卓祺解释,1958年大炼钢铁时,广东地区古建筑上的铁铸构件基本上都被拆走“炼钢”。至今还能完好保留铁铸图案构件,目前广东中式古建筑中,所见到的只剩陈家祠围栏上还有保留。知多D

岭南灰塑传五百年,材质含有油盐糖米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石浩斌介绍,灰塑这一经典的岭南民间建筑装饰工艺,已有500年历史,在2009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也是陈家祠建筑的七大工艺之一。因为岭南地区高温多雨,每隔五六年就必须翻新保养一次。传统灰塑上色采用的是矿物质染料,由于价格昂贵而且原料奇缺,从1982年对陈家祠第一次大修起,对灰塑的保养和大修开始改用化学染料上色。为了推动对传统上色的矿物质染料的研究,在2008年佛山祖庙大修时,对灰塑修复开始采用传统的矿物质染料做试验,目前对矿物质染料上色灰塑的课题仍在实验当中。本次大修保养也是自1981年陈家祠重新对外开放以来的第七次全面上色“补妆”。

为了原汁原味地完成修复,馆方备有对所有原作品的电子资料存档,修复过程力求做到不改变原物的雕塑造型。

红糖糯米做浆更有黏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承担了本次陈家祠修复的重要任务。邵成村介绍,灰塑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制作灰塑材料包括8种原料:石灰、沙子、草根、糯米、盐、玉扣纸、红糖、桐油,堪比“炒菜”。之所以加入红糖、糯米浆、盐、桐油等天然材料,是用来弥补生石灰不够黏稠的缺陷,从而更有助于提高生石灰的硬度。

在画面的塑造上,还需要加入钢丝、铜线和颜料。这其中需要很好的美术功底和悟性。与其他建筑艺术相比,灰塑可以在常温下制作,不需烧制。但它同时必须在需要装饰的部位现场制作,户外高空作业和日晒雨淋的工作环境,对灰塑制作者的应变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编辑 邓红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