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个朴素的信念:“要用科学办实事,为农民办点事”。
她,奋战3个月研制出优质的禽流感疫苗,使肆意横行的禽流感疫情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
她,突破关键技术,研制出胚毒二联、三联、四联灭活疫苗,解决动物多种疫病同时发生的预防技术,率先填补国内空白;研制出表达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病毒Env基因的鸡马立克氏病活载体疫苗GD07-env ,填补世界上RE无疫苗预防的空白。
她,就是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科研首席 陈瑞爱。
1992年,
陈瑞爱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兽医专业毕业,
在她面前的是,
一片光辉灿烂的大好前程。
陈瑞爱放弃到机关单位工作的机会,
回到家乡广东山区新兴县,
在勒竹镇的一个养鸡场从事禽畜疾病防控工作,
没有实验室,
仅有的解剖室也极其简陋。
吃着粗茶淡饭,
住在荒山野岭,
出行上山下乡一百多公里全靠自行车。
她把这一切都当作实现梦想必须经历的磨砺,“当生活艰难时,将责任与励志联系在一起,你将看到光明。”
1999年,
陈瑞爱凭借出色的才能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推出我国首套“家禽生物安全系统的建立与推广应用”,
带动全国26个省市5万合作养户和周边50万农户致富。
获得了,
“九五”国家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2年,
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民营企业进入兽用生物制品行业。
这一年,
陈瑞爱怀揣着多年研究的禽流感疫苗成果,
带着年青的团队,
创立了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公司筹建工作举步维艰,
建设配套资源极度匮乏。
陈瑞爱带着创业团队,
当起了“开荒牛”。
建成了我国民营企业第一个符合禽流感疫苗生产的GMP车间。
陈瑞爱的动物防疫梦想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4年,
禽流感疫情在中韩等亚洲国家肆虐,
近千万只活家禽被迫扑杀。
陈瑞爱临危受命,
连续7天未合眼,
天天在轰鸣的车间,
研制转化禽流感疫苗。
经过连续奋战3个月,陈瑞爱所带领的大华农公司及时为国家紧急防控禽流感提供了优质疫苗近60亿羽份,控制了广东省等多个省份疫情的扩散,使禽流感疫点在短期内得到解封。
2006年夏天
猪蓝耳病疫情严重造成存栏猪和养猪量大量减少,
甚至出现普遍的空栏情况,
直接导致全国猪肉紧缺及价格飙升。
陈瑞爱再次临危受命。
蓝耳病疫苗生产技术不同于禽流感疫苗
它不是用鸡胚生产抗原而是用细胞
对于陈瑞爱来说,
进行细胞疫苗成果转化还是第一次,
在时间相当紧迫的情况下,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了禽流感疫苗的紧急供应经验,我很快坚定了信心。”
陈瑞爱从扩繁种毒技术到产业化生产工艺摸索,
身体力行奋斗在研究任务的前沿,
仅用80天,
就完成了从种毒引进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工序,
实现了优质疫苗的调拨。
为国家农业部提供优质蓝耳病疫苗8000万头份,
使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迅速得以控制,
挽回了千万养猪农户的巨大损失。
两次“战疫”的胜利,让陈瑞爱尝到了实现梦想的喜悦,体会到了为农民兄弟姐妹、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价值所在,更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禽畜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动物疾病不断出新,
疫苗药物的更新却远远落后于疾病变化的速度。
陈瑞爱只有一个念头
“我要用科学办实事,为农民办点事”
她通过生物技术集成创新,
研制出多个禽流感变异株疫苗,
为防控多变的禽流感储备了新技术。
她率先填补国内空白,
研制出胚毒二联、三联、四联灭活疫苗,
解决动物多种疫病同时发生的预防技术。
研制出表达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病毒Env基因的鸡马立克氏病活载体疫苗GD07-env
填补了世界上RE无疫苗预防的空白。
陈瑞爱深刻意识到科技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成果能否产业化,
她加大科研投入带领科研团队,
突破禽流感、蓝耳病疫苗等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核心关键技术。
成功转化上百个新产品、新技术,
推动大批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为每次禽流感等公共卫生疾病的爆发提供最新的防控技术。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2011年,大华农公司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
2003-2016年成果产业化累计收入87 亿元,
创造了1600多个就业岗位。
梦想与责任照亮了陈瑞爱前进的路
她潜心研究动物防疫疫苗的脚步从未停止……
点亮下方大拇指
为她点赞
来源:广东省妇联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