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车底盘下跨年,高铁机械师守护旅客出行的绝对安全

新华社 2017-01-01 19:12

即便是在元旦小长假,沈阳铁路局沈阳动车段长春动车运用所(以下简称长春动车所)也和往常一样繁忙。2016年12月31日晚上九点多,当许多人吃过晚餐,舒服倚靠在沙发上看跨年晚会时,一列列“子弹头”列车正开进长春动车所。在这里,没有假期,更没有晚会。

白天风驰电掣、日行千里的高速动车组,每到夜晚和凌晨就会在动车所里安静“修养”,1982年出生的孟宪宇就是为这些动车组“修养按摩”的机械师。“粗算下来,这已经是第10个在列车底盘下‘跨过’的新年了。”他在潮湿的检修地沟里边走边说。

室外近零下二十度,车间地沟里,偶尔能看到氤氤氲氲的呼气。

为保证身体灵活,检修机械师们都不会穿太多,一两个小时后,检修沟里的潮气裹着湿寒钻进衣服,让人瑟瑟发抖。而在车厢内和列车顶,在动车组空调的散热作用下,温度要比底盘下高出许多,在上面工作不一会就会满头大汗。

“衣服一会穿一会脱,身体不好的人很容易感冒。”孟宪宇说。

“这小子倔,十年没在家过除夕,更别提元旦了。”一旁的工友打趣孟宪宇,“新婚第二天就坐上了去沈阳工作的列车,父亲患癌住院期间,都没耽误正常工作。”

“去去去,好好干活。”孟宪宇有些脸红,打断了工友话茬。

在记者追问下,孟宪宇道出了工作以来最遗憾的事:妻子凌晨即将临盆生产,他却远在沈阳,赶回去时已是中午,孩子早已平安出生。没能在成为父亲的瞬间陪在家人身旁,让他愧疚。“现在也是这样,家里有事找我都要‘预约’,虽然家人很理解,但我心里不是滋味儿。”他说。

强光手电在手,抬头仰望车底,孟宪宇勘查动车组底盘时非常仔细,多年经验让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细小的部件变形、螺栓位移都能被发现。

“有时候边作业边念叨技术参数,让自己集中所有注意力。”他说。

从酷暑到严寒的日日夜夜里,孟宪宇和同事们每个通宵都要在车库里、底盘下来回走上个十几公里,检修几十台转向架,检查数以千计的裙板,确认数以万计的零部件。“我们必须保证高铁安全万无一失。”这位已经工作了十年的机械师一字一顿地说,字里行间掷地有声,这是他的信仰。

在这个跨过2016年和2017年的深夜,任务量比平时更多:春运和元旦小长假叠加,检修压力陡增,将近三个小时的采访里,机械师们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好在今天没下雪。”孟宪宇说。长春动车所每天至少要检修20组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该型列车奔驰在我国第一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上。高寒地区极端天气易发,降雪会覆盖轨道设备,导致动车组底部积雪,还会造成接触网导线结冰。

下雪时候,开进所里的动车组转向架就像一个结实的大冰坨子。在长春动车所,降雪就是战斗冲锋号。

“用高压水枪除冰,地沟下边喷热气融冰,又热又潮,底盘消融的冰水滴在脸上、身上,衣服一会就成了冰壳儿,真是冰火两重天。”孟宪宇说。

十年的工作中,孟宪宇和同事们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的辉煌历程。“刚开始老外专家来检修,藏着掖着不让看、不让学;后来老外越来越少,‘中车长客’的驻厂技师多了,跟着我们一起干;再到后来,他们也不用来了,我们这些机械师都能独当一面。”

检修的流程也伴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改变。“你看,原来的车型每个转向架都有一个热轴主机,悬挂在外面,现在的车型都把这一设备放在了车体内部,被铁轨上异物击打的概率小了很多。”孟宪宇说。

高铁线路越来越密,动车组越来越多,孟宪宇和同事们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虽然劳累,但他最自豪的就是5岁女儿的评价,坐高铁时,她总会像周围的乘客说:“我爸爸是高铁机械师,咱们坐的列车都是他检修哒,世界上最安全!”

“别人过年,自己过关”——这是铁路人的口号,为保证出行的绝对安全,在乘客每一次铁路出行的背后,可能都有几十位像孟宪宇一样的检修员、巡线员在铁路沿线默默付出,爬冰卧雪,彻夜不眠。

2017年严寒清晨里的第一班列车,车厢里温暖如春。在深夜里,有许多像孟宪宇一样的铁路人,早已在车上车下查看、检修了许多次,一节节车厢,带着暖暖的温情。

编辑 李珩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