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法院案件快速处理中心法官柯铭培:挑大梁的70后法官

江门日报 2017-01-01 11:00

提起“和谐号”,很多人会想到新会的轨道交通产业园。这里,是CRH轨道交通动车组的“家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新会法院也有一辆“和谐号”,这是一辆通往公正的高速列车——新会法院快速处理中心,柯铭培便是这辆列车的舵手。

95%的案件能通过这种“聊天”似的庭前会议得到调撤。

新会法院的“和谐号”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打官司”就像搭乘普通列车,从起诉到立案到审理到宣判……等了一天又一天,列车却还没有到站。那么,有没有可能让案件处理的速度像列车提速一样快一点再快一点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探索,2016年10月8日,新会法院首开全市基层法院之先河,成立了案件快速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快处中心”),对法律关系单一、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依法简化诉讼环节,适用快速审理程序。原职会城法庭副庭长的柯铭培就这样带着书记员阿珍走马上任了。

所谓“案件快速处理”,就是从立案到审判到结案,各个环节都提速增效。案件到了新会法院后,由导诉台、立案庭受理并对案件进行甄别分流,然后当天立案并直接、优先将案件分配到快处中心审理,实现立案与审理的无缝衔接,从而最大限度缩短案件在立案部门与审理部门之间的流转时间;案件到达快处中心后,又会进行科学简化诉讼程序和庭审方式,将调查、调解工作前移,对于达不成调解的则会当庭作出判决。

这就是新会法院的“和谐号”,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6日,新会法院案件快速处理中心已收案187件,结案170件,结案率为91%。超80%案件的审理周期控制在十天内,最长审理周期不超过一个月,调撤率95%,判决率5%,当庭宣判率100%,当庭领取法律文书率100%。

爱钻研勤探索的“舵手”

“对于组织上要调我来快处中心这件事,一开始我是有顾虑的,不是怕苦怕累,而是觉得这是一个新鲜事物,要摸索出可复制的经验,做优做强这一品牌,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思考和努力。”据柯铭培介绍,去年1—9月他在会城法庭一共收案140件,而来了快处中心短短两个多月就收案187件,每天少则两三件,多则十几件案件要处理,忙起来真是喝口水、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压力催生动力,不创新方式方法,就靠他和一个书记员两个人,别说做优做强快处中心品牌,平均每天三五宗的案件任务都完不成。“觅得金刚钻,不惧瓷器活”,柯铭培凭着强烈的职业追求,刻苦钻研,不断汲取新的法律业务知识,追求先进的司法理念,他带头进行了选择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和构建、案件审理示范化等一系列司法改革探索和尝试。

说起案件审理示范化的灵感,还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年10月份的一天,柯铭培着手调解一宗离婚案,妻子何某控诉丈夫李某不给家用,要求离婚,要自己外出打工赚钱。丈夫李某辩称,不是不给家用,而是以前可能给得不多。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这时候,另一对要离婚的夫妻也到了,坐在旁边等待。经过耐心调解,何某最终同意撤诉,李某也承诺以后提高生活费支付标准。柯铭培转向另一对夫妻,开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跟之前那对夫妻相比,这对夫妻的离婚理由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妻子王某每天炒菜不放肉,丈夫胡某觉得像吃素一样,接受不了,于是把妻子告上了法庭,要求离婚。刚刚和好的李氏夫妻正要离开,无意中听到他们竟因为这点小事闹离婚,便赶紧回过头来劝说:家和万事兴,婚姻不易,要多替对方及孩子着想。最终,王某和胡某也达成和解。柯铭培从这个偶然事件中得到启发,在其后的调解审理工作中,他有意将同类案件安排在相邻的时间,通过示范化的调解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调处时间,使相当一部分民商事案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个会聊天的“真心人”

一走进柯铭培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写着“公正廉明真心为民”的锦旗,落款:新会罗坑民工。柯铭培觉得,“真心”二字,是在专业的司法工作之外最难得的赞美。“很多案件的当事人走进法院打官司,其实是因为沟通不够,所以我接手的案件,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真心去倾听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耐心地做好沟通调解工作。两个多月187件案件,其中95%的案件经过调解撤诉,可以说都是‘聊天’聊出来的成果。”柯铭培说。

谈起沟通的技巧,柯铭培表示这其中又大有学问。前文提到的选择性纠纷解决机制,就是参考国外模式召集控辩双方进行的庭前会议。法官、原告、被告,大家围坐在一张圆桌之上,将控辩双方的诉讼背景、诉讼心理、交换证据等程序性事项一揽子放在庭前会议中进行处理。“怎么坐也有讲究,比如离婚案,我会跟夫妻双方坐成一排,我坐在中间,充当隔离带和传声筒;而商业谈判和纠纷,我会坐在正中央,控辩双方分列两排,营造一种严肃、正式的氛围。怎么谈更有讲究,该小声的时候小声,该大声的时候大声,发现当事人情绪不对要及时疏导,控制谈话的节奏。”这就是一个善于沟通、“会聊天”者的智慧。柯铭培认为,这方面的能力仅凭对审判业务知识的掌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把控。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但凡遇上疑难或棘手的案件,年轻法官们都喜欢找柯铭培担任审判长,通常这些案件经过柯铭培主持调解或审理,大多数都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案件了结后,柯铭培还经常在工作之余与同事们总结交流,将在案件审理中归纳为真心关爱法、诚心批评法、耐心说服法、细心借鉴法、用心刺激法等调解方式方法传授给年轻法官和法官助理们。也难怪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量,书记员阿珍会毫无怨言地说:“虽然忙碌却很充实,跟着柯法官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之外的方式方法,有利于个人成长。”

像柯铭培这样的法官只是70后法官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精力充沛,锐竟开拓;他们是一位位正义之舰的舵手,劈风斩浪,确保法律庇护下的群众到达公正的彼岸。

在他们中间,有法院领导,有办案标兵,有权威专家。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足以使他们充当起这支队伍的中流砥柱,80后、90后的晚辈们需要他们倾力指导,繁重复杂的案件需要他们投身承办,缠诉闹诉需要他们耐心接待。这,就是江门法院70后一代法官的真实写照。

编辑 潘伟珊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