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9.5分的国产历史剧,不该被埋没

24楼影院
2016-12-30 15:17
+ 订阅

|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自刘和平的《雍正王朝》之后,国内开始掀起了一阵历史剧翻拍的潮流,《康熙王朝》《贞观之治》《武则天》等,其中也不乏精良之作,但是就高度深度和与现实的契合度来说,还是比不上《大明王朝1566》在国产历史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历史剧中,背景放在明朝的不是很多,记得很久之前看过姜文演的《长河东流》,这部剧很冷门,算是历史剧中还原度很高的一部片子,再现了明王朝的危急存亡。遗憾的是,原本44集的电视剧被阉割成了36集,很多主人公的名字也遭修改。

《大明王朝1566》的背景则是放在了《长河东流》之前,讲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所统治的大明朝世风日下,由奸臣严嵩父子掌控的内阁、太监吕芳掌权的司礼监、以及裕王为首的皇族之间展开了争斗,真可谓波澜四起。

2007年湖南卫视花重金,买下这部剧的版权,作为他们的开年大戏,可谁都没想到,在前期宣传很到位的情况下,却收视率惨败。也许扎堆的历史剧让观众们产生了审美疲劳和逆反心理,《大明王朝1566》跌落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而渐渐被观众们拿来津津乐道的反而是一些虚无主义的历史题材戏剧。

也许正像刘和平说的:“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进入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等。我们的生活形态变了,我们要表现这种文化转型,不管它合不合理,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只要有那么多人接受,就说明那个群体在呼吁这个东西,所以像我们传统专业人员要非常理解和接受新出现的这些思维。”

十年后,重庆卫视重新把《大明王朝1566》搬上了荧屏,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剧的主题与国家所贯彻的反腐倡廉的方针相符,能借着“反腐剧”的东风复活,实在是幸事,但它绝不是一部宣传品。

很多忠实观众觉得奇怪,这样一部剧为何播过一次之后就没再重播?原来刘和平把片子卖给了湖南电视台,其享有首播权和5年的持有权,湖南台在这5年中对该片有支配权,5年后他才能收回。所以关于《大明王朝1566》运作到什么程度,作为制片人和编剧的刘和平只能听之任之。

但他坚信这个戏有足够的“含金量”,他认为这个戏属于“慢热型”,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都不会逊色,称得上精品。在刘和平看来,《大明王朝1566》的内在张力已超越了《雍正王朝》。也许由于种种原因,它难以达到《雍正王朝》的火爆程度,但不可否认这部戏是极具历史价值的上乘之作。

当然,除了好的剧本做支撑,导演张黎同样功不可没。张导并没有像一般的历史剧喜欢把人物脸谱化,一个不太愿意管事的皇帝,一个廉政清明的臣子,那另一个该是十恶不赦的贪官污吏了吧?!

可是并没有。不论是嘉靖,严嵩还是海瑞都是绝顶的聪明人,剧中真正讽刺的地方,是让聪明人都成了套中人。

黄志忠饰演的海瑞

黄志忠塑造的海瑞,颠覆了以往戏剧中的被神化的形象,他既不英俊,也不高大,甚至刚出场时多少还有点儿让人失望。

在第9集中,当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误中“美人计”,被迫准备在“改稻为桑”的原议案上签字的时候,海瑞、王用汲挺身而出制止他签字,还严词质问浙江巡抚郑泌昌和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这一场戏导演和摄影师给黄志忠设定的是近景拍摄,加上室内光效,充分捕捉到了黄志忠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这前后一系列的对白以及周围人物表情的衬托和音乐的渲染,使海瑞这个人物形象的睿智与不畏权势的胆识跃然于画面之上,从思想上震撼了观众。

但是,海瑞不仅用孔孟的道德标准为自己画地为牢,决不越雷池一步。他还用这套标准来要求整个封建官场,悲剧性就因此而生了。这部戏的高潮,是海瑞上疏,硬要把那位将自己 ‘囚禁’起来的嘉靖皇帝拉出来,履行他圣主贤君的职责。

陈宝国饰演的嘉靖

而嘉靖身为皇帝,却只顾求仙问道,20年不上朝,但其实对于朝政之事他却了如指掌。他确实没想当个好皇帝,所以纵容严嵩在台前乱搞。他不求做一个功高盖世的英明君王,只求江山不倒,安安心心的躲在幕后,任由严嵩背负其骂名,安然于世外,然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除掉严嵩的,不是因为严党为了钱不惜炸掉堤坝水淹百姓。而是发现原来在分钱的过程中,严嵩占的是大头,而他自己占的是小头,可见表面出世的皇帝也会为了利益翻脸。

史书上已经把严嵩定性成了大奸臣,但是恶人之外,他首先得有很强的政治能力才得以居于高位。

倪大红饰演严嵩

剧里的严嵩,会在朝堂论战的时候睡着,在皇帝把自己的党羽犯案的证供递到面前的时候,借口眼花字小不去看。皇帝嫌他父子做得过分了,把他们叫来旁敲侧击地盘问。严世藩的做法是拼命辩白,据理力争自己有多么努力。严嵩赶忙怒斥自己的儿子,叫他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骂他总在招惹风雨,又点明皇帝已经很宽恕了。没有驳领导的面子,还顺带表了忠心。因为他知道皇帝在意的不是他们干的那些破事儿,而是在意他们还知不知收敛,眼里有没有圣上。

醒着就要站队,看了就要表态,该退的时候找借口撤一步,给自己争取反应的时间,这是他的智慧。

反观倒严派,不贪不腐是实情,但是眼看着严党把堤坝炸了让十几万百姓遭灾,他们手里有救济物资却也不发放给前来求援的地方官胡宗宪,其目的是要让浙江乱起来,把严党的丑事摆到台面上,好一举灭之。

也许清流们最初的确是凭着一身正气才抱团的。可抱团久了,每天在做的到底是为百姓为朝政,还是仅仅为了党争要把看不惯的人扳倒?

严世蕃、胡宗宪、五大秉笔太监……这些在明史里忠奸分明的人物,在剧里都被给予了人性化的阐示。只有把人的复杂性表现出来,观众才能看明白,上到皇帝下到县令的每个人都不是困局的始作俑者,真正出问题的是制度本身。不然,倒了严嵩还有下一个严嵩,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当下,国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温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凭借电视这一强势媒体,无论是“正剧”还是“戏说”,历代君王将相逐一粉墨登场。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距历史并不遥远,而且历史似乎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高深晦涩。

然而,就在荧屏上悲欢离合、尘埃未定之际,荧屏外早已争议不断了。电视历史剧到底应该怎样阐释历史?张导曾说:“所谓的尊重历史,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笑话,所有历史皆是当代史,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随着《大明王朝 1566》的热播,这个问题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引人思考。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