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汕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纲要出炉

汕尾日报 2016-12-30 11:27

《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汕尾市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纲要》出炉

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美丽海湾

深莞惠汕海洋产业发展具备资源、产业和政策三重优势,包括: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总体发展协作空间广阔、海洋产业互补性较强、海洋集聚发展格局初显;多重政策优势叠加。

省海洋与渔业局大力支持深圳、东莞、惠州、汕尾四市建设深莞惠汕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简称“协作示范区”),共同研究跨市海洋产业体系布局策略,探索跨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协作发展试点,围绕做大做强海洋产业集群与建设海洋产业发展高地,共建支撑有力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平台,充分挖掘海洋“资源、环境、空间”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美丽海湾,为广东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探索,打造广东海洋“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协调发展样板。协作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市全部管辖范围,其中,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和马宫为协作示范区核心启动区,以长安新区和环大亚湾新区等海洋经济集聚区为重点示范区。

《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汕尾市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纲要》提出,到2020年,核心启动区海洋重点工程全面展开、重点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地区海洋总产值100亿元左右。依托小漠、鲘门、马宫三大园区建设,形成2至3个主导产业集群,累计新引进动工项目50个,竣工投产项目30个。小漠国际物流港等一批重大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现代港口、国家级海洋工程基地、邮轮游艇基地、国家中心渔港和远洋渔业基地,以及保税物流园区等龙头示范项目。引进一批国家和省级海洋研发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和投资基金共建一批海洋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形成一批产学研成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建设一批滨海旅游、文化项目。

丨关键词:建设五区

蓝色经济引领区。发挥毗邻南海及对外开放优势,服务于“粤桂琼闽港澳”南部蓝色经济带建设,将海洋产业协作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同打造国际型现代化的高端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深度参与粤桂琼和粤闽合作,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深度参与南海开发,打造我国南部“海洋 ”创新策源地,拓宽开放新领域,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海洋特色园区和促进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打造我国南部蓝色经济带引领区。

区域协调发展区。创新区域海洋协作模式,突出深莞惠汕海洋产业和资源优势互补,深入探索利用省政策和核心城市带动后发地区发展的新路径,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梯度互补、布局合理的海洋产业协作体系,促进珠三角海洋产业协调发展,推进核心城市资本、海洋技术、人才力量等资源要素向粤东集聚,释放后发地区在城市群中作用,打造粤东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振兴粤东海洋经济发展,促进全省海洋经济协调发展。

陆海统筹协作区。高效整合深莞惠汕陆海资源,构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港口集疏运、能源供给、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网络,在陆海战略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统筹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力提升资源配置保障能力,促进海洋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沿海发展带动内地发展的新路径,建设跨市陆海统筹协作区。

海洋供给侧改革示范区。优化深莞惠汕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海洋要素配置,整合优化人力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发挥海洋优势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建设一批国家特色海洋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形成新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联动机制,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建设可推广复制的海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努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惠州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海陆并举,控制海洋污染,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合理开发滩涂资源,加强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建立海陆联动的海洋污染治理机制,大力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集聚优质生态和休闲资源,建设美丽海湾、美丽海岸、生态岛礁,将协作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

丨关键词:构建区域蓝色产业空间格局

加强深莞惠汕海洋资源和空间整合,构建“三带三园两板块”的区域蓝色产业协作发展格局。

打造蓝色产业协作发展带。推进大红海湾、环大亚湾、环珠江口湾区(深圳—东莞)三大区域协作,构建三大各具特色、功能多元、互补协作的现代化蓝色产业协作发展带。一是大红海湾蓝色产业带。红海湾重点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马宫汕尾(马宫)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建设,促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现代化综合性新城;碣石湾重点建设滨海生产和生活区,品清湖岸段建成海洋生态和旅游区。二是环大亚湾蓝色产业带。重点推进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惠州港口物流基地与深圳盐田港物流基地协作。重点布局以深圳大鹏半岛和惠州稔平半岛为两大半岛,以盐田片区和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为两大片区,以大亚湾海岛为一岛群的“两半岛两片区一岛群”旅游圈。三是环珠江口湾(深圳—东莞)蓝色产业带。重点加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大空港地区、东莞长安新区、东莞水乡经济区、深圳沙井—松岗区等深莞滨海区互动协作,共同打造珠江口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都市田园型特色滨海旅游区。

创建特色园区。编制深莞惠汕特色海洋经济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促进以小漠、鲘门、马宫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长安新区,大空港半岛区、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惠州环大亚湾新区等现有海洋空间载体向总部型、都市型、科技型、滨海型园区功能化发展。重点打造临港物流产业园、游艇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特色海洋产业园。

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渔港。充分发掘深莞惠汕各自自然、产业、历史文化优势,聚焦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打造海洋特色小镇。重点打造滨海影视小镇、海洋科教小镇、滨海航空运动小镇、低碳小镇等海洋特色小镇。同时,建设综合性渔港经济区。重点发挥汕尾海洋渔业优势,将马宫渔港打造为广东特大型中心渔港,建设汕尾(马宫)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区,树立“丝路渔都”品牌,大力建设龟龄岛国家海洋牧场和小漠国际海产冷储加工配送基地,打造“研—产—运—销—娱”全产业链、港园城一体化的特色渔港体系。

丨关键词:构建“4321”产业协作体系

建立跨市海洋产业协作体系。四市围绕深莞惠汕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和产业协作需求分析,构建“4321”产业协作体系:

·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为重点的海洋战略新兴产业。

·以高端滨海旅游、海洋金融、海洋科技服务为重点的海洋现代服务业。

·以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渔业为重点的海洋传统优势产业。

·以深海矿产为重点的海洋前瞻产业。

布局多层次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发挥深圳的科技创新领先优势,形成深圳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创新孵化,东莞研发转化,惠州、汕尾推广应用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更具活力和产业孵化能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共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作体系。一是开展海洋生态制度体系协作。强化规划引导约束,联合实施总量控制和红线管控制度,探索区域间海域海岛资源配置管理,确定辖区近岸海域污染物允许排入量,拟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消减量计划。健全深莞惠汕海洋及相关部门污染监管与防治协作机制,加强各市间海洋、环保、渔业等涉海部门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观测设施建设、数据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协作,为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区域示范。二是联合实施海洋生态示范工程。大力推进惠州市及深圳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深圳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的建设,加强经验总结、效果评价和示范推广工作,协作开展“美丽海湾”、“美丽海岸”、“绿色湿地”、“生态岛礁”等海洋生态示范工程建设。三是开展近海水域环境保护协作。重点联合监控陆源污染,加大对各类排污主体检查监管力度,严禁各类重污染物质排放入海。针对各辖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风险,根据海洋环境容量,共同研究调整岸线功能布局,控制沿岸区域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尽量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湾区环境的污染。

开展海洋区域协作示范模式创新。实施“海洋 ”战略:一是海洋 新模式。开展地方之间合作,探索“深圳总部合作区、汕惠莞基地”模式;开展省地合作,着重推动省海洋产业及相关项目率先在协作示范区落地;开展部地合作,深莞惠汕与国家海洋局开展战略合作,争取国家级项目落户协作示范区。二是海洋新业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海洋产业链条,培育新的海洋开发业态,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体系。三是海洋新空间。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结合深圳远洋渔业企业在太平洋岛国布点,深莞惠汕共同成立远洋渔业企业,重点开展密克罗尼西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综合渔业基地建设。

制定海洋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机制。一方面是共同编制区域人才战略规划。深莞惠汕利用一体化的发展契机,共同编制区域人才战略规划,着重培养海洋未来产业领域人才。另一方面是探索共享互补的人才开发路径。搭建人才合作的载体和平台,合作构建多层次的海洋教育体系,共享共用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创新多元海洋产业协作融资渠道。一是构建一体化投融资机制。促进区域内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代偿机制。探索采取政策性基金扶持方式中的创业投资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二是打造海洋经济金融支撑平台。逐步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将海洋专项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三是创新要素配置机制。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强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核心,加强制度设计,有效依靠市场力量促进两地资源高效配置、要素自由流动、区域产能合作,建立由省海洋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的深莞惠汕海洋产业要素配置平台。

丨关键词:打造三大园区

按照统筹规划要求和“示范带动,分步开发”的模式,选定深汕特别合作区和马宫为协作示范区核心启动区。

——小漠园区。重点发展能源和物流产业,加快引进小漠组团开发建设项目、小漠国际物流港开发建设项目、桥灿游艇产业基地项目等,大力推动华润电厂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能源产业基地。

——鲘门园区。利用滨海资源优势,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休闲等产业,推进鲘门渔港美食街、百安半岛旅游度假区、鲘门影视制作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活力滨海岸线,利用滨海腹地建设高端商业商务综合体和高端文化休闲设施,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生命健康城。航空小镇为百安半岛片区,以通用航空为核心产业,打造包括机场建设、运营、地面保障、航空物流、培训维修等功能为一体的深汕通飞航空产业园。

——马宫园区。大力建设汕尾(马宫)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将马宫园区打造成粤东最大的集渔业码头、水产品交易、水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仓储、检验检疫、海洋产品展贸、海洋美食等于一体的超大型现代化渔港,逐步建成集中心渔港、产业园区、滨海新城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园区,打造“丝路渔都”品牌。


编辑 黄嘉锋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