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推进司法改革,南沙打造“未来法院”样本

南方+ 记者 2016-12-30 07:57

2015年12月30日,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正式挂牌设立。作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自贸区冠名的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备受各方关注。

在其挂牌运行一周年以来,南沙自贸区法院运行情况如何?29日,该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该院的审判情况、特点,并着重阐述了在独特的环境下,如何引导自贸区商事贸易规则建立。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从硬件设施建设到审判理念塑造,都具有前瞻性,是广州“未来法院”的样本。

南沙产业结构变革“金融+自贸区”案件成主导

“南沙自贸区挂牌成立之后,区域经济的活跃导致案件数量激增,尤其是涉及境外的商事纠纷增多,给审判工作带来挑战。”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南沙自贸区法院副院长曾普光介绍,自贸区法院挂牌以来,截至11月底,共受理涉自贸区案件497件,受理案件诉讼标的额共计25767.26万元。在所有案件类型中,金融类案件诉讼标的额位居首位,共计20792.43万元,占比80.69%。从数量方面看,金融类案件也有绝对多数。

除了金融类案件,自贸区案件还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趋势。共有20多个案由,分别分布在投资、贸易、金融、知识产权、公司股权等领域,尤其是在商事领域的纠纷,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16个案由。

据介绍,“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是南沙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受区域地位影响,南沙自贸区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中,港澳特征显著。在所有自贸区涉诉外商投资企业中,港澳投资企业占据62.5%,居于主要地位。

在涉港澳案件审判上,南沙自贸区法院不断探索,建立了一套富有港澳特色的审判协调制度,以深化粤港澳深度司法合作,助推对外开放。其中,该院有5名港澳籍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在涉港澳案件的审理中,有利于消除因制度理念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注重“当事人体验”将“诉讼便利”落到实处

“作为新时期的法院,更应该从当事人体验角度出发完善法院的工作。”南沙自贸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翔向记者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探索建立了中英双语导诉服务,并尝试制作简体中文版和对应繁体中文版诉讼法律文书一并送达。

同时,南沙自贸区法院建立了专业的商事特邀调解队伍,首批获聘的特邀调解组织有12个,其中涉港澳组织2个,占17%;特邀调解员45名,其中港澳籍人士7名,占16%。在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自当事人启动商事特邀调解程序,特邀调解员进行中立第三方评估后,仅花了不到2小时便调解成功,而从启动程序到成功解决纠纷整个过程也仅用了不到10天,被当事人赞誉为“南沙速度”。

吴翔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正着力研发“E法院”自助服务终端,建立远程视频接访、调解系统,开发互联网远程调解APP等平台,拟在全国打造首个自贸区法院线上商事调解中心,并尝试实现诉讼模拟评估、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网上预约、远程线上调解、调解流程跟踪和线上诉讼导入等多种功能。

国际视野+精英培养打造高素质自贸区审判队伍

“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精英化要求。”吴翔说,南沙自贸区法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国内法律规则,熟悉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精通英语、粤语、普通话三种语言的开放型、复合型法律人才。

为达到这一目标,南沙自贸区法院通过青年法官双导师制度,举办审判业务讲坛、邀请专家授课、与高校以合作培训、文化沙龙等形式,全面提升干警综合素质,并主动赴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走访学习,加大外贸、金融、法律英语等专业培训,鼓励法官参加国际交流,选派优秀法官到境外高校学习深造,多措并举打造精英化法官队伍。

此外,南沙自贸区法院已经建立专家咨询委员对口指导、交流机制,带动队伍整体发展。今年又进一步拓展“智库”,增聘香港大学、省法学会港澳法学研究会法学专家为咨询委员。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在信息化建设和打造智慧型法院方面,有超前意识,该院以大数据为支撑,以强调“当事人体验”为理念,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对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采取标本兼治的化解办法,在司法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编辑 邓红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