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坐标中的珠三角新竞争力

南方日报 2016-12-29 23:46

2016年12月中旬,一则消息引起了敏锐观察者的注意:国家发改委提出,2017年拟启动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等规划编制。

湾区城市群概念的亮相,让不少人联想到了另外一个国际著名的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旧金山产业发展以硅谷为中心,形成人才、科技、创业资本三个要素集聚的经济体。

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的创新竞争力,也在向着世界级迈进。数据显示,2015年珠三角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2.7%,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2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33件,技术自给率超过71%.而深圳,更是创造了一天产生55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

在世界坐标中,珠三角呈现出怎样的创新竞争力?在与长三角的创新竞逐之中,珠三角是否实现了对长三角的逆袭?

在珠三角“1+1+7”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布局之中,什么样的变化正在发生?

我们从数据出发,寻找答案。

世界坐标

珠三角距离旧金山还有多远

我们先来看看在世界的创新坐标中,珠三角处于怎样的位置。

今年以来公布的各种国际榜单,不仅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交出的一份答卷,也能从中找到珠三角创新实力的坐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我们统计发现,2015年,珠三角九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了31.9万件。我们对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知识产权报告”数据,日本去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31.87万件。也就是说,珠三角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堪称“富可敌国”,略超日本。

在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发布的的2015年《专利实力记分卡》中,我国的中兴、TCL、华为、清华大学、灿坤5家机构上榜。其中三家企业来自珠三角。

华为与中兴的发明成果背后是充分的科研投入。2015年,中兴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其总收入水平的12%,全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元。而华为投入的研发费用则占到其总收入的15.1%,约596亿元(94.8亿美元)。

这个投入额在思略特(strategy&)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1000强”数据中,名义上可以排在第九位,位于诺华(95亿美元)和强生(90亿美元)之间(思略特发布的研究还指出,华为未上市没有进入调研范围)。

如今,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走出华为这样强势研发企业的深圳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5%,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超过了4%.除了这些雄踞各大国际排行榜前列的“大佬”之外,更有不少珠三角企业低调的成为了全球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不过,将珠三角和中国的各项创新数据放入世界坐标时,看到了成绩,也不能忽视依然存在的差距。

如果将深圳与其一直以来对标的硅谷进行对比,更能看出深圳以及珠三角需要努力的空间。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被称为“独角兽公司”,如果我们以“独角兽公司”数量来对比深圳和硅谷,可以看到两地的差距:截至2015年12月,硅谷独角兽企业数量为62家,而深圳只有3家。

板块坐标

珠三角是否已经逆袭长三角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PK,是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中一幕大戏。

今年初发布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中,在各项指数的综合评分后,长三角与珠三角分列一、二位。该报告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明显,在人口、经济、文化和城市层级体系的发展相对比较平衡,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人口指数和城市经济指数均位列第一。

去年,一篇名为《珠三角是如何逆袭长三角的?》的网文在朋友圈“刷屏”,让中国第一城市群之争回到舆论中心。该文通过选取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高的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与上海、苏州和无锡这三座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进行对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2000年-2013年这十多年间,长三角经济带的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珠三角经济带,但是,长三角的领先优势在逐渐缩小,继而在2014年被珠三角经济带超越”。

选择这几座城市进行对比,其一,出于地缘经济带来的经济联系;其二,是出于长三角三座城市的面积考虑。我们借鉴这一比较的方法,选取了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高的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与上海、苏州和无锡这三座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来对比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

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GDP

从GDP数据看,以广深佛莞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带去年表现不俗,四座样本城市的GDP增幅都达到了8%及以上,相较而言,长三角经济带三座城市的GDP略显疲软,增幅处于6%至8%之间。而两个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差距在2014年后又进一步拉大,2015年珠三角四座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9882.38亿元。

在经济指标亮眼的同时,珠三角经济带与长三角在的创新实力上的PK更为胶着。

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实力

(数据截至2015年)

数据统计显示,长三角经济带三座城市的各项创新指标总体优于珠三角经济带的表现,以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例,上海、苏州、无锡2015年总量为33569件,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总量则为28521件。

在由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和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中,也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实力。

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专利授权量、R&D人数比较

数据展现出珠三角经济带与长三角经济带创新实力差距的同时,更呈现出两经济带的区域特色。

长三角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实力较为均衡,上海与苏州在各项创指标上接近;而杭州与南京也有较强的创新实力。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5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城市排名中,杭州以8298件、南京以8268件进入前五名。

相较长三角经济带多点开花的创新格局,珠三角经济带呈现出以深圳、广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格局。

从数据上看,深圳从专利申请量到R&D(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经费投入均领跑珠三角经济带,尤其是13308件的国际专利PCT申请量,占到全国2015年PCT申请量的46.86%(不含国外企业和个人在中国的申请)。深圳、广州的辐射带动,使得珠三角的创新竞争力呈现出与长三角不一样的气象,那就是创新要素在城市群之间的流动不断加速。以深莞惠为例,深圳创新资源的辐射带动着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的创新发展。

城市坐标

以创新论英雄,珠三角九市如何排座次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科技活动投入水平和科技活动质量在省内呈现出明显优势,已成为广东科技创新高地和聚集区域,对周边地区、产业、企业产生了较强的辐射作用。

2015年,珠三角地区9市工业企业研发项目3.41万个,占全省的91.3%;新产品开发经费1740.9亿元,占全省的9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10.1万件,占全省的95.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1877.9亿元,占全省的94.9%.在珠三角,城市之间的竞合最为激动人心。

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包括总量和质量。如果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领跑,佛山、东莞两大制造业重镇紧随其后,正在加快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刺,惠州、中山处于3000亿元GDP的量级,珠海、江门、肇庆则处于2500亿元GDP以下量级。

而如果从质量层面,我们该如何考量珠三角各城市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总量上看,珠海并不占优势,但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来看,深圳、珠海、广州分别以73.73件、22.44件、17.9件分别占据全省前三名。而且珠海公共研发支撑充足,每万人科技机构10.3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20%,这些指标在珠三角内部也是位列前茅的。

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的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都排在全省首位。今年1-9月,深圳平均一天就诞生55件发明专利,创新的“新深圳速度”让人眼前一亮。

而广州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总量都排在全省第二。

佛山、东莞两个制造业大市先后吹响了迈向“万亿俱乐部”的冲锋号。而这两座城市在创新指标上的比拼也渐趋白热化。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858件,同比增长109.68%,增速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一;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138件,总量仅次于广州深圳,但是身后的佛山追兵已近。

今年,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以佛山、东莞为例,2015年,佛山新技术企业数量为717家,今年两批629家仍在公示,预计将超过1300家;2015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达986家,目前数量为1500家。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飞跃,折射出珠三角自创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巨大推动力。

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也一路突飞猛进。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450.33亿元,同比增长12.75%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记者 李丹 何康杰 郑佳欣



编辑 黎咏芝 陆兴华 邓红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