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猎才|诺奖得主为何青睐珠三角

南方日报 2016-12-29 23:47


“我将和团队一道,将全球领先的激光照明技术带到深圳。”12月13日,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誉为“蓝光之父”的中村修二亮相深圳,为其领衔的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揭牌。

这是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教授罗伯特·格拉布斯与南方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后,深圳又一家以诺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

放眼珠三角,受到诺奖得主青睐的远不止深圳。8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的团队携其空气检测项目现身广州南沙,并在此落地生根。而截至今年10月,珠海也已引进诺贝尔奖得主2名,计划达到10名。

诺奖得主纷纷落户珠三角,一方面是源于这里日益成熟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可辐射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纷纷向以诺奖为代表的全球高端人才抛出“橄榄枝”,引才条件丰厚诱人。

经济学家厉以宁判断,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到来,新一轮的人口红利来自于创业者、创新者、成长起来的专业人员。

为抢夺新一轮人口红利,瞄准全球人才的争夺战已在珠三角激烈上演。

 

迈向全球创新应用中心

国际人才争夺战 

“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21世纪将由LED灯点亮。”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曾如是评价中村修二的发明。

中村修二表示,作为“中国的硅谷”,深圳创新创业活跃,LED及激光产业配套环境完善,开展激光照明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具备良好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将和团队一道,将全球领先的激光照明技术带到深圳,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是深圳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这背后,是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新布局。深圳正在积极规划建设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在深圳揭牌。

而此时,距离深圳100多公里外的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阳光灿烂。在美的全球创新中心里,说各国语言的人开始多了起来。目前,外籍专家在整个科研团队占比约4%。

今年5月,美的集团开出百万年薪、3年快速晋升机制等待遇启动的“美的星”计划,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希望从世界前50名—100名的顶尖高校招募及培养计算机、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国际化经营人才。

“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这番话,代表着珠三角企业全球揽才新趋势。

在佛山南海的东方精工新工厂里,不时能碰到外国的工程师或者管理人员迎面走来。这些外国工程师与本土人员共同在车间里工作的场景每天都会呈现,而最多的时候,每天有超过30个外籍人员在公司里面。这是东方精工自2013年开始国际并购后在公司内部发生的新变化。

东方精工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

从创新中心深圳到制造业重镇佛山,珠三角拥抱全球创新人才的背后,是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角色的转变。伴随着全球知识与信息的一体化加速,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迈向全球最大的创新应用市场,技术、人才与中国的对接将得到更多的市场“红利”,创新成果可以快速转化为利润,创新人员更有积极性。

当“具有竞争力的政策优势”、“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相碰撞,所产生的火花逐步吸引全球人才的目光聚焦于此,在这里寻求创新创业的新机遇。

早在2012年,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就曾预言:世界将陷入一场“人才争夺战”。如今看来,这场“战争”已蔓延至珠三角地区。

今年,“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升级为“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广州市副市长黎明表示,海交会将聚焦国家战略,面向全球广揽人才。“此次参会人数将达4500人,其中海外人才2500人左右,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广招天下英才,广州还推出人才绿卡制度,外籍人才不用入户就可以通过申领人才绿卡,享受广州市民待遇。

广州瀚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峻岭第一时间申请了人才绿卡。孙峻岭是国际著名桥梁专家,1988年赴美深造后,一直辗转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地主持或参与特大桥梁的设计和建设。2005年,他回国创业,落脚广州。

伴随着新一轮全球化的浪潮,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全球人才将像中村修二、孙峻岭一样发现珠三角的创新魅力所在。而他们的到来,将成为支撑珠三角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源。

坐着地铁去创新

正在发生的人力资本变革 

在北滘美的博物馆挂着一张老照片:改革开放初期,“星期六工程师”骑着自行车从广州到北滘,前来乡镇企业美的指导技术及生产。旁边还有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一句话:“企业宁愿少赚一百万,也不能流失一人才”。

上世纪90年代,美的有了第一位化工博士,成为全国首家引入博士生的企业。如今,美的成为广东千亿强企,位列世界500强。

6月23日,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正式动工。“过去人才踩着单车来顺德,未来的人才坐着地铁来顺德”。这句话描绘的是珠三角人才流动、协同创新的新图景。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20世纪80年代,凭借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红利,一支南下劳动力大军汇聚珠三角,这里也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而今,区域竞争已成为创新能力的竞争,人口红利逐步被人才红利所取代。

凭借日臻完善的轨道交通设施,珠三角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心理距离正大幅拉近。一场由珠三角创新需求引发的人才流动、协同创新浪潮正悄然兴起。

坐落在佛山南海的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正是广佛人才资源“碰撞”的成果。

该院院长杨海东每周在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穿梭,带领着一批专家、海外高端人才走向生产第一线。

“研究院以及入驻企业已与500多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研发创新产品超过60项、申请专利近400件、服务地方企业超500家、已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亿元……”谈起研究院的科研情况,他如数家珍。

媒体记者在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了解机器人研发情况。

“我们还要到肇庆高要建研究中心。”广工大研究院创新创业部部长刘朋飞说,研究院服务的企业遍及东莞、中山、深圳、肇庆等珠三角城市。

在东莞,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正在松山湖实践一条独特的创业孵化道路。在此之前,李泽湘最为人知的孵化成果是大疆创新无人机公司。

在他声誉日隆之时,受到东莞邀请,来到距离深圳定安机场40分钟车程的松山湖,开办机器人基地。

李泽湘还把机器人专家张延亮从美国带到东莞,加入了机器人产业基地,担任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延亮的职责是在全球搜罗机器人技术人才,并将他们带到中国东莞创业。

在珠三角,人才流动愈发频繁、密集。而这种流动又有效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提升,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本的变革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把员工变成“合伙人”

全球猎才引发的组织变革 

过去一年,芬尼克兹创始人兼总裁宗毅花了80天开着中国品牌的电动车环游世界,在这期间,公司的业绩还在蹭蹭上涨。回国以后,宗毅又在琢磨着准备开小学和在公司楼下开办幼儿园。

宗毅坦言,自己可以放下业务,环游世界的原因在于公司的裂变式创业制度:“这套制度,能让年轻人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机会,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芬尼克兹生产车间,机器人在自动运送产品零部件。

激活人才的富矿,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觉行动。不少企业通过“合伙人”的思维,与年轻员工共同分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带来的发展红利,这样的案例不断涌现。

早在14年前,宗毅便与合作伙伴创办了芬尼克兹。创办不久便遭遇了公司的销售高管突然离职,自立门户。

当企业遭遇人才危机和转型挑战时,宗毅选择了裂变式创业的发展路径。

2005年,鑫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注册完成。这是芬尼克兹内部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总经理就是芬尼克兹原来的部门负责人。这家公司在2007年实现回本,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中同类企业的龙头,每年营收达到6000万元。

鑫雷的成功,“激活”了芬尼克兹员工们的创业激情。经过10余年的发展,芬尼克兹已裂变了12家企业,只有一家失败,在广州南沙形成了小型创新产业生态圈,产品涉及地暖、空气净化、空气能、净水器等相关领域。

“如果不是裂变式创业,传统代工起步的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在宗毅看来,裂变创业,精髓不在裂变,而在竞选。如果公司有1000人,人才就会被埋没。但在这种机制下,所有人都会冒出来,每个人都是创新的个体。

与广州毗邻的佛山,随着产业与城市走向高端化,“全球引才”在这座制造业重镇越发常见。越来越多全球人才涌向佛山制造第一线,正催促着佛山民企重新思考自己的管理模式。

6月1日,全球陶瓷机械龙头科达洁能公布了“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规则”,希望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而在5月底,美的也公布了第三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去年,美的还推出过针对核心管理团队的合伙人持股计划。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科达洁能人力资源总监苏顺兵说,当前佛山大企业对人才舍得投入,股权激励、分红等做法正成为趋势。

科达洁能的智能化生产线。

无独有偶,佛山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正在筹建智能装备业主题的孵化中心,并计划与3家佛山企业合资成立天使基金。“对接受投资的入孵项目,项目方可直接技术入股。”中南机械董事长许冠说。

“要引人留人,除了优厚的薪酬,还需要提供发展机会。”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甄荣辉说。今年7月,该公司委派了3到4位技术骨干,前往德国一研究机构做为期两周的研发工作。

而在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投资新产业,会开放部分股权让年轻员工共享,培养他们成为德冠的事业合伙人。该公司董事长罗维满说:“资本向知识开放,将是佛山企业的一个趋势。”

从广州的芬尼克兹到佛山的科达洁能、中南机械、德冠薄膜、伊之密、美的……全球猎才引发的企业管理变革,正在珠三角城市上演。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记者 王芃琹 张西陆 蓝志凌 江珊


编辑 陆兴华 黎咏芝 邓红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