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爆朋友圈的豆瓣猫眼电影评分之争,是怎么回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12-29 19:45
+ 订阅

昨晚,电影界被一篇文章刷屏,《中国电影报》12月27日发布题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随后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了该文,并将标题改为“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

文中称,利用“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技术,一个团队甚至几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对豆瓣上的影片“刷分”;而猫眼上专业评分只来自于数十位专业影评人,并不能完全替代普通大众对于影片的观影评价。还称,“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此文经两媒体在同一晚上发布后,即刻在电影界引发极大关注。

28日傍晚,36氪报道称,昨日豆瓣、猫眼已因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猫眼69位专业影评人已经接到通知,专业影评入口将要调整。而实际上,有观众发现,在昨晚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后,猫眼专业影评人的评分已下线。

一时间,“被约谈”一事在电影圈引发震动。也因猫眼的确下线了影评人评分,令外界对约谈一事多了几分相信。对此,界面娱乐先后询问了豆瓣和猫眼的相关工作人员,两方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情。与此同时,豆瓣创始人阿北一篇写于2015年12月18日的旧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被媒体和网友大量转发。该文解答了豆瓣评分谁制定的、是否有水军以及怎样解决等问题。

至今晚7点43分,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朋友圈发声,他转发了财经网关于“豆瓣猫眼被约谈”的报道,并附言称,文章过度“猜想”了事实,间接否认了电影局约谈豆瓣、猫眼的传闻。

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的朋友圈发声内容:

这篇文章过度“猜想”了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有过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很想有机会接触,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

曾在与猫眼负责人一次交流中,探讨过“专业评分”的话题,大家的共识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样本量,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让专业评价更开阔,更具说服力。

读过《中国电影报》关于评分体系的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大家也都不会为此焦虑。

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的电影人;而批评脱离事实,批评的作用则难以生效。

电影不容易,批评也不容易。在求索的道路上,各自独行又相互守望,就是走向目标的同行者。

今年秋天,部分电影人共聚长春,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完成这个共识,任重道远,艰辛备至。

豆瓣CEO阿北(杨勃)也在朋友圈表示:

1、没有约见,第一篇媒体弄错后就疯传;

2、水军已经对评分无助,但黑分仍然是个可误解的话题,说明有很多改进和沟通工作要做,有益的批评我们接受;

3、很欣慰我们的诚意得到无数人的回赐,感激大家的厚爱与支持。

此外,人民日报评论的微信公众号也在今晚发表题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的文章,称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有读者在该文后留言称,此文与前一天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发文观点相左,官方给予的回复是“以此为准”。

晚间,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的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也出了一篇评论,名为《【壹周侃+】子产不毁豆瓣》:

一天里,有关豆瓣、猫眼评分是否公正、是否存在恶意刷分、以及影评人和观众能否对国产片打差评等等问题,各方在社交媒体上争论不休。而“被约谈”的传闻,也让部分影评人开始担心此后评论电影的自由是否受限,不过,这一切看来似乎是虚惊一场。

尽管,外界对于为何人民日报会在前后两天发布完全不同立场的两篇文章,还颇感意外和看不懂。但这一事件,目前已经以电影局“没有约谈豆瓣猫眼”的辟谣,和“人民日报评论”发布的评论文章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但值得关注的是,此事件经过一天的发酵,已引起了影评人和部分观众的“逆反”心理,在豆瓣和猫眼上,《中国电影报》提及的几部被“恶意打低分数”的电影,包括《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评分都在继续下跌。

附:中国电影报的《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以及人民日报评论版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评论:

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

来源:中国电影报(ChinaFilmNews)

作者:郝杰梅

正在全国上映的贺岁档三部主打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在遭遇巨大的舆论风波。先是《长城》上映后,微博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实话实说,这三部电影确实没有获得压倒性的好评,或者说与广大观众的热切期待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来,作为文化创意产品,所有进入市场的影片都是有风险的。创作者就是要通过电影产品在市场上的检验和在观众中的口碑,来不断调整接下来的创作,由此形成不断向好的良性循环。但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大大破坏了所有电影从业者的生态环境。

进入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诸如豆瓣、猫眼等一批密切对接观众、为观众提供上映新片信息、观影指导和购票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今年岁末贺岁档市场高潮到来之后,豆瓣、猫眼对于三部主打档期新片的评分,则令人大跌眼镜。

截至今日19点左右的评分如下:

在豆瓣上,《长城》评分5.5分(101551人评价);《摆渡人》4.4分(43311人评价);《铁道飞虎》5.7分(12623人评价)。

在猫眼平台,《长城》观众评分8.4分(40.1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45人评分);《摆渡人》观众评分7.8分(10.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分);《铁道飞虎》观众评分8.5分(5.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分)。

小编今天就带你们看一看这些分数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豆瓣电影评分,让我如何再相信你?

其实上面列举的豆瓣评分之前更低:《长城》5.4分、《摆渡人》3.3分、《铁道飞虎》5.6分……

截至12月27日19:00,在豆瓣上,共有4.33万人评价《摆渡人》。其中,40%网友给出1星,22%的网友给出2星,21.8%的网友给出3星,9.6%的网友给出4星,6.6%的网友给出5星。居然有40%网友给出1星!

于是《郑州晚报》提出疑问:是国产大片自带“招黑气质”吗?究竟豆瓣网的打分能不能信?

该报道中称,豆瓣网创始人杨勃曾解释,豆瓣的评分是公正的,他给出打分的方式:“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0到10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那么,问题来了,《摆渡人》23号凌晨00:00开始公映,影片片长128分钟。可在影片第一场排片放映还没有结束之前,豆瓣就出现了上千个1星评分。

更为蹊跷的是,一些高权限真实账号的4星、5星的好评莫名奇妙地“被”消失,1星却完整被保留。总共有200-300条电影评论被清理且封号,这就是豆瓣所说的“中间没有审核”?“也没有编辑盯着”?

先不说其科学性如何、是不是简单粗暴,不可否认的是,豆瓣是以活跃着巨大的“水军”而著称,先普及两个概念:

第一个是“撞库”,也就是黑客通过收集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后,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用户。很多用户在不同网站使用的是相同的账号密码,因此黑客可以通过获取用户在A网站的账户从而尝试登录B网址,这就可以理解为“撞库攻击”。

第二个是“肉鸡”,也称傀儡机,是指可以被黑客远程控制的机器。黑客通过诱导客户点击或者电脑被黑客攻破、用户电脑有漏洞被种植了木马,黑客可以随意操纵它并利用它做任何事情。

之所以普及这两个概念,就是告诉大伙儿,豆瓣的机器打分机制只是看上去很智能。一个团队甚至几个人,利用“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技术,就可以轻而易举进行“刷分”。大量的影评通过收集各种大V、小V、大号、小号的信息,软件自动生成,而且可以做到抓取的信息不重样。——豆瓣上非常活跃的“水军”也就是这么来的。

微博大V“作业本”曾爆料:“豆瓣上的一些影评人是什么货色?和你们说个真事儿。大约六七年前有个做电影媒体的朋友,闲着无聊,虚构了一部名为《即使变成甲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的电影,IMDB编号是他生日,演职员全是他们家亲戚同事英文名,海报是个别的电影里偷来的,剧情是胡诌的。放豆瓣上后,有2000多人点赞,200多人写了影评,好评如潮啊,基本都打了四五星,甚至还有人买了“正版DVD”。事情曝光后有好多ID羞愧难当愤而自杀。这就是豆瓣历史上著名的“装逼被雷劈”事件。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是不是又活过来了,还是丫们从来没走过?”

这里小编不是要“手撕”豆瓣。但是其对《摆渡人》摘四星、五星,刷一星的恶劣行径,确实令人气愤。即使不是豆瓣有意为之,也需要对自己平台的评分系统没有过滤机制和保护机制负责。

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说:

《摆渡人》在一天之内豆瓣评分变化幅度较大,而且零点场以后,集中放出了大量一星的豆瓣评分,疑似惨遭水军恶意攻击。但是从豆瓣的评分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影迷仅仅给出一星。……有人怀疑遭到了“豆瓣水军”的极端攻击。

“看完看到一堆一星实在汗颜”,网友“黑白同梦”说,有几个事想说:

1.看完发现豆瓣全一星,我坐第三排,转身看到观众的脸绝对不止一星。

2.之前还蛮喜欢看豆瓣的,因为很多人对电影独特的解读让人更理解也更感动,怎么对于《摆渡人》全是不客观的一星。

3.电影中每一个演员都在认真的诠释有血有肉的角色,每一个十年都是一个故事,毕竟128分钟,主线讲满了,梁朝伟走进又走出了的难,金城武走进又回到张榕容的身边,Baby走进又释然了她的崇拜。

4.电影4星,另外一星为那些为骂而骂的莫名其妙的人。

网友“一样或不一样的”:

一开始我不觉得《摆渡人》电影被黑,只是觉得个人爱好和欣赏冠不同吧,反正我个人觉得还不错,但是觉得豆瓣评分太低了,虽然说不上是很好的电影,也不至于这么差,所以就到豆瓣去支持一下,打了五颗星,然后我的号就被锁了,然后再没有然后了~心疼啊,我曾经一度那么相信豆瓣评分~

网友老大爱大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画面真的很恢宏!特别是张涵予饰演的殿帅被饕餮杀死时举办的葬礼,悲壮的丧乐,兵器上飘扬的白幡和成千上万的孔明灯,虽然悲凉,但是真的很美!最让我振奋的是中国人伟大的智慧!不管是精巧机关设计,各位将军各司其职的配合,还是保家卫国的牺牲!点赞!最后,谢谢张导拍出这么好的片子。

接受本报采访的某影评人表示,明显《摆渡人》的分数不正常,“我点开看过,很多人都是刚刚注册的新手,一开场分数刷刷刷就下来了。豆瓣打分,不管是几颗星,如果注册日期很近,有可能不被系统认可。但这次,不管谁打分,都被认可了,这就说明很不正常。”

这位影评人分析,豆瓣评分系统有人工干预。“我甚至怀疑,假设豆瓣编辑不喜欢某部电影,个人权利是否很大?”而某资深营销人员则指出,豆瓣的评分是需要“维护”的。

……

我们再来看看艾漫数据关于这三部影片的好评率。该数据(数据来源:微博、论坛、BBS、贴吧、博客、新闻及视频评论)反映公众对电影的认可程度,通过全网抓取公众对于影片的谈论和提及,基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进行情感分析与观点挖掘,对电影进行多维度、细粒度的口碑评价。

猫眼专业影评人凭什么“一句顶一万句”?

再来说猫眼。在猫眼平台,今天19点左右的《长城》观众评分8.4分(40.1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45人评分);《摆渡人》观众评分7.8分(10.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分);《铁道飞虎》观众评分8.5分(5.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分)。

先起底猫眼的打分机制。以影片《长城》为例,观众评分有40.1万人来打,而且是必须出票以后才能打,这在一定意义上,比豆瓣的不看片就可以打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我们来看它的所谓“专业评分”。在猫眼专业评分库里,有69位专业人士。那么参与《长城》打分的专业人士有多少位呢?只有45人。

而且这45人大多来自同样混迹在豆瓣的网络影评人。这些人基本是超级影迷或电影研究者,阅片量不少,也有一定专业素养,喜欢在网上发表见解、一逞口舌。一些观众在选择观影时,或许会参照他们的评论。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对作者电影、小众电影、实验电影、电影节电影有共同的趣味,也难怪他们的评分与观众评分有着这么大的差异。

关键是,这45位专业人士给《长城》打分,要与40.1万普通观众的打分并列,我们不能苛求有数量庞大的专业人士,但是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是不是就能够代表真正的“专业”呢?你是谁?又能代表谁?

我们可以看到,在猫眼专业评分的专业人士里,有一位影评人给《长城》的有效分只有2分。蹊跷的是,27日下午当我们再点开时发现,他的2分已经变成了5分,而日期显示的打分时间还是20日。另外某著名大学电影学者、教授的2分,以及某影评人、电影研究者的1分,还赫然在目。

高晓松:

看了《长城》,应该算是第一部电影工业意义上的中国好莱坞合拍大片,《红高粱》打开了中国艺术片获奖之门,《英雄》打开了中国商业片票房之门,《长城》打开了中国好莱坞合拍大片之门。一个导演三十年与时俱进,先后踢开过三扇门,足矣。

周黎明:

《长城》是纯粹的商业片娱乐片,定位非常清晰,绝对不会犯《黄金甲》《金陵十三钗》的毛病。因此,我们在评判时,也应该找准定位,骂人也该骂到点上。准确说应该是骂作品,专业的评论不应该是骂人的。如果我们认同《长城》是一部打怪片,那就用打怪片的标准来看待它,评判它。

电影欢迎一切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公正的批评。但批评不是“阴谋”的狂欢,不是“预谋”的胜利。清华大学著名电影学者尹鸿日前在做客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表示,恶意影评是一把双刃剑,博眼球能赢得一时的利益,但实际上却是饮鸩止渴,大浪淘沙终将被淘汰。批评应该是基于事实,不是站队。摆事实讲道理,是电影批评起码的起点。

【锐评】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版(rmrbpl)

作者:张凡

看电影前去豆瓣看看评分,看完电影后到猫眼写写评价,如今已成为不少网络“新世代”的观影习惯。在开放的平台上与友邻交流感受、分享观点,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观影体验,也解决了关于电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数人有弹有赞,给一星也给五星,就形成了电影评价的“大数据”。偏激的、赌气的、找茬的人,肯定都会有,但样本量足够大,也能照见整体性的观感、多数人的态度了。

也应该看到,开放的舆论场中,对电影的评价,确实有失序现象存在。在打分平台上,刷好评、刷恶评者,都有之;在自媒体中,也不乏博取眼球的恶意差评,甚至有“人身攻击”。有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舆论,就必然有各种意外情况带来的压力。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合理引导、妥善解决。“洗澡水脏了,不能把盆里的孩子也倒掉”,这应该是共识。不过,话说回来,电影作品真的会被“一星”毁掉吗?电影生态真会被“差评”影响吗?却也是未必。

有人说,看电影就像吃饭一样,好不好吃一尝便知,不能别人说不好吃,你反而质疑别人的口味。说到底,一部电影的品质,也不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更不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试想,类似《大圣归来》《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如果不是拿高完成度的作品说话,怎么可能聚起这么多“自来水”,依靠市场和口碑完成逆袭?而换个角度看,多少靠“小鲜肉”、靠“五毛钱特效”、靠“炒作绯闻”博眼球的电影,即便买了一万个“五星好评”,最终也不过是沦为笑柄。与其跟网友较劲,真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或者水平。

事实上,一些电影能逆袭,一些电影会折戟,本身就意味着观众越来越成熟,不会再轻易被烂片骗进电影院。中国电影市场,这几年来可谓“高歌猛进”,近三年的增长分别是27%、36%和创纪录的49%,电影业界甚至有“人傻、钱多、速来”的调侃。从某种程度上看,今年电影票房增速放缓,也未尝不是电影市场更健康的标志。毕竟,电影市场的成熟,前提是要有一批成熟的观众。电影票房很重要,但不可能也不需要搞成面子工程,每年都“大幅增长”——增不增长,增长多少,都应该是市场决定的。

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正如很多人看到的,在一些网友、观众为电影评分的平台上,也有刷差评、或者刷好评的营销行为存在,但只要平台够大、够开放,就能容得下、乃至沉淀得下这些杂质。当然,平台也应该更好地完善评分机制,让不管是“一星差评”还是“五星好评”,让不管是“点映阶段”还是“公映阶段”,评星都能是网友意愿的真实反映,让网络平台的打分,成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时重要的参考。

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爱之深,责之切”,网友的评价虽然不一定就是“权威”,但也是观众心声的投射。说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问题。

【壹周侃+】子产不毁豆瓣

来源:侠客岛(xiake_island)

作者:司徒格子

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我曾被忽悠着注册了一个小众网站。那个年代,中国最火的网站几乎全部来自抄袭,只有这个骨骼清奇,在国外几乎找不到对标。它小巧精致,简单归置了书、影、音和一些兴趣小组,对于善于欣赏自己墙角魅影的青年来说,简直是一汪清泉。

即便如此,这个叫豆瓣的网站,也总让我心怀不满。每次改版,它都会更难用。新的浪潮交替袭来,它不曾跟上。即便移动互联网已经风靡多年,它现在的客户端,也比顺丰还难用。

直至今日,豆瓣的优势仍在于,十几年前完成了精妙的框架设计。这跟隔壁村的诗人自小天赋异禀没有什么分别,现状是一样的邋遢。

所以今天这事,我的第一反应是,村头这场架不寻常。不知为何,有个大嫂跳起来说,这个诗人一点都不纯洁,直接导致支书儿子高考落榜。诗人鼻涕下坠,双眼茫然,心里或许正想,什么是高考?

对于豆瓣电影评分,我跟读者诸君看到的那篇评论一样,心里满是不屑,只是某之不屑无关票房。我虽不才,也曾一度以IMDB为纲,把豆瓣网友置于鄙视链下游。谁料时光荏苒中,已几乎阅尽豆瓣评分Top 250榜单的全部电影。我得说,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能撩动文明世界的琴弦。

由是观之,这个评分总体靠谱有序,毕竟小时代和后会无期从未进入250,同为80后畅销作者的张嘉佳,没有理由能出其右。

早期豆瓣影评,也比当下水准高出不少。专业用户和发烧友的评论,总被心存感激的用户顶到首页。那种看完影评后深受教育的感觉,今时今日不复再有。这一点,豆瓣创始人阿北曾间接解释过,早些年前去豆瓣打分者文艺比例高,到2015年底,变成每月大概有一亿人会用到豆瓣评分。这无论如何,都应被视作“大众视角”了。

是以,我能理解对豆瓣电影水准下降的批评,但不能就此说,豆瓣评分恶意刷一星。这种论断对专业性要求极高,一星数量多不能成为证据。正如不能因为多数网友未曾评分,判断说豆瓣恶意降低打分人数。

这世上也没有一个分数,可以准确反映电影水平。比如新闻行业,从有良知那天起就不断强调客观性,虽说全世界没有哪家媒体做到过,但这种事本就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呀。

特地上豆瓣打开《摆渡人》页面,看到一个被点“有用”5200多次的短评——

“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陈奕迅+鲍德熹+张叔平 出了一个负分烂片,这种冲击力豆瓣文青百年不遇。

资本投机无罪、剧本质量不高无罪、特效不好无罪、导演审美低下无罪、 选角奇烂无罪、制作周期爆短无罪,所以豆瓣有罪?”

几年前遇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耶,老头一上来即诉苦,法官难做啊亲。你看如果判某方败诉,人家律师会骂你昏庸。判其赢,律师会说是因自己巧舌如簧。我歪头想了会,觉得此中颇有深意。

如今看来,电影制作方似乎只愿以律师身份自持。今天之前,早就铺垫了持久的宣传骂战。不管拍出个什么玩意儿,都只许说好。敢说不好,你就是反对国产电影。敢打低分、出差评,那这个倒霉的网站就是引导观众拒绝观看国产电影。

这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傲慢,我在这一年里却感到异常熟悉。有那么一些人已然习惯,无论冬夏,都裹上一层民族主义外衣。批评者因此无处落脚。以保护国产电影的名义保护几部具体的电影,我想不到比这更浅白的暗示。

而这些往保护伞下冲刺的电影人,怕是也早没了羞耻感。电影好坏已然不再重要,被打成筛子也要把票房带走。一年到头没见谁能到奥斯卡转转,却日夜在舆论的华山论剑。吾国吾民走向现代文明的路真是艰难,周末放松一下都能遇上鼠辈。

早些年,孔子他老人家有许多朴实的指标,判断为政者是否“仁”。

比如有那么一天他听说,郑国人喜欢游于乡校,以论执政。那个年代也有些不喜欢搞事情的官,向郑国卿公孙子产同志建议,废除乡校。怎奈子产同志大局意识强、意志也坚定,他的回答,几千年后依然光芒四射。

“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传》记载,孔子他老人家听完后感慨,“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小子不才,愿在这新旧年交替之时续上一句,诺大一个自信的国度,应该容下无数个豆瓣。让人说句话,天塌不下来。

文章综合界面、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电影报、人民日报评论版、侠客岛。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