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挂号费、降低检查费、提高手术费,深圳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最强改革

南方+ 记者 2016-12-29 12:09

2017年1月1日起,到深圳的公立医院看病,不用交1元钱的挂号费了。住进医院的病房,也不用交空调费和取暖费了。

如果需要做个CT,价格也会降下来。252项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包括CT、MRI、PET - CT等,平均降价20%。同时,手术、康复、护理等费用将上涨,其中,357项四级手术费将提价50%。

深圳市儿童医院挂号窗口

12月28日,记者从深圳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和市人社局联合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获悉,酝酿了近两年的深圳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启动。

在总量持平、结构优化、不增加群众就医支出的前提下,深圳将通过“腾笼换鸟”方式,分三批对公立医院的2617项收费价格进行结构优化调整。

第一阶段先调整833项收费。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改革启动时间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完成。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要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的费用,提高手术、康复、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这一升一降之后,根据测算,全市公立医院患者一年的看病费用将节省3000万元,深圳的患者总体上会少掏钱。

北大深圳医院自助挂号缴费区域。

取消:不用再交挂号费和空调费 

取消7个项目的收费,包括挂号费、单人房病房取暖费、双人房病房取暖费、三人以上病房取暖费、单人房病房空调降温费、双人房病房空调降温费、三人以上病房空调降温费。

据测算,这7项收费取消后,一年将减少7200万元。

为什么要取消挂号费?据介绍,目前,1元的挂号费与诊金几乎捆绑,现实中容易产生歧义,很多患者误以为挂号费就是诊金(诊查费)。同时,根据医保政策,诊金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挂号费要患者自付,随着云医疗、掌上支付等各种医疗信息化的应用,网上预约或缴费要分别进入两个程序才能完成,给患者增添不便。现阶段取消挂号费也符合国家医疗服务有关政策规定。

降价:大型设备检查降价20%

降低了252项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价格,包括CT、MRI、PET-CT等,降价幅度平均20%。如三级医院的磁共振平扫(0.5T以下)从500元降为400元。

大型检查和检验项目主要依赖机器自动化运作,以往由于仪器设备价格相对较为昂贵,这些检查检验定价相对医护服务定价一直偏高。下调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和检验类项目价格,既有利于控制过度检查和检验,引导医院合理检查检验及推动检查结果共享,减轻患者负担,又能有效缓解因重复检查造成的医院排长队看病难问题,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预计调价后,一年将减少大型设备检查收费1.65亿元。

提价:357项四级手术费提价

手术项目是体现医生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医疗服务项目,特别是4级手术是手术等级中的最高等级,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现行的手术项目价格严重偏低,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第一阶段调整的价格中,将提高357项四级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平均提价幅度在50%。

比如,人工椎间盘植入术从2500元提高到3750元,乳腺癌根治术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由于手术属于医保住院报销范畴,个人自付比例不会增加太多。

此外,会诊和抢救的费用也进行了调价。如院际会诊、院内会诊、远程会诊分别从现在的150元、10元、500元,调整为260元、20元、800元,涉及多科合作的大抢救、中抢救、小抢救费用也从现在的80元、40元、20元提到了96元、60元、40元。

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医生在进行外科手术。

倾斜:价格调整向特殊专科和基层倾斜

提高了217项综合治疗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平均提价幅度在25%。

市卫计委表示,在当前的公立医院运行的模式下,经济效益不高的学科在医院得不到足够重视,发展滞后。此次改革方案相应提高了价格明显偏低的部分综合治疗类项目价格。其中就包括一些开药、检查较少,主要依赖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的特殊专科,如病理、康复、精神、儿科、中医等项目,通过经济的杠杆向这些专科的倾斜,引导公立医院学科发展,回归公益性。

如,第一阶段的调价中,有7项儿科专属项目提价30%。以新生儿护理为例,新生儿护理包括早产儿护理,评估新生儿环境适应能力,喂养、臀部护理、观察排泄物形态、洗浴等等,目前的收费是40元,调价后将提至52元。

同时,也提高了家庭病床费、家庭巡诊费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类项目价格。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价格,有利于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分级诊疗秩序的形成。

不变:个别需要长期治疗的病种未作调整

参考借鉴其他省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经验,深圳此次改革对个别、特殊病种,特别是对治疗和药物长期或终身依赖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常用血液及淋巴系统治疗、血型与配血等医疗服务项目未作调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依赖和使用的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连续血液净化等医疗服务项目也未作调整。

 专科医生在罗湖社康中心坐诊。


声音

如何看待深圳公立医院收费“调结构”?

期待医生收入分配、薪酬制度等配套改革

 在总体上不增加患者看病担的情况下,深圳公立医院收费“调结构”:取消挂号费、降低检查费、提高手术费,降低大型设备检测费用,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的“含金量”,让医务人员凭技术而不是凭药物“回扣”吃饭。

改革引来各方热议。

“医院的大型检查太贵了,我粗略估计了一下,按这样的价格收费,医院几年内应该就能收回成本,之后为什么还这么贵?”在南山区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刘跃对“成本与收益”特别敏感。不久前,在深圳某家大型公立医院花费近500元做了颅脑平扫(螺旋)检查后,结果显示并无异常,他表示不知做这个检查“是否有必要”。

 刘跃认为,虽然这次价格改革后降低了CT、MRI等大型设备检查的费用,但是仍避免不了医生开大检查,“有时候医生不管病情严不严重都会开”。因此,他认为除了降低检查费用外,关键是要对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遏制开大处方、大检查。

知名儿科微信公众号"drpei"博主裴洪岗则强调,只调整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对于医疗价格改革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如果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为了增加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体现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的话,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调整公立医院内部对医生的考核机制?包括收入分配、薪酬制度等配套改革。“这点如果没有触及的话,患者付出的诊金估计会更多”。

“手术价格提升了,如何去保证医生收入也能提升呢?”裴洪岗觉得,关键在于对医生的评价体系也要改变,要尊重医生的专业诊疗、手术等技能服务,切实保障其在医生收入中的比例能增加。

南山区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廖翔也觉得,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要保证我们能获得更有尊严的收入,前提肯定是医院能够有足够的收入”。如果医院的总体收入减少了,“医务人员收入增加肯定是困难重重”。他也坦言,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存在结构不合理,那么这种价格改革也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廖翔认为,一定要尽快有配套政策能够出台。

深圳市民在港大深圳医院排队挂号缴费。

为何中国药价“虚”高?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分析,“虚”高的这一部分就是医生的价格,或者说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现为回扣;为何医生的价格不直接体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中,非要混在药价中?因为政府行政定价把医疗服务价格定得太低。

“这次深圳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虽然提高了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价格,但是让政府来调价是调不准的。”朱恒鹏认为,定价机制决定于资源配置机制,要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到合理的位置,应该要由市场来定价,这就意味着要推动医生自由执业。医生是由行政配置的,医生服务的价格或者薪酬就是行政定价。政府管住了医疗服务价格,却管不住医生开药和大检查。若医生是自由流动的自由执业者,医生的价格(薪酬)或者说医疗服务价格就会由市场决定,通过市场竞争,让医院和医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统筹】吕冰冰

【摄影】朱洪波


编辑 文海燕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