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日前,从深圳市盐田区纪委获悉,备受关注的某社区居委会原主任涉嫌贪污案,已移交到法院。据悉,其涉嫌贪污社区物业租金一事,正是在“八小时以外”被发现的。
这也是2015年10月盐田区被确定为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试点的一个真实案例。
近一年来,盐田区在省、市纪委指导下,结合党员干部居住集中、社区反腐倡廉基础较好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社区监督新模式,成效初显。让我们一起走进“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盐田探索。
A
“为什么是盐田?”
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探路
◎盐田区被选定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工作试点之一
2015年10月21日,省纪委选定深圳市盐田区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工作试点之一。同年11月5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子兴到盐田区调研,要求盐田区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探索。
为什么开展试点工作?
深圳市纪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市纪委查办的一些违纪案件表明,一些党员干部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不纯净,走上了腐败的不归之路,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管理,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如何抓好试点工作?
盐田贯彻落实上级要求,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两个主动”,即主动亮明身份,发挥旗帜作用;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参与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监督。同时倡导家庭成员要做贤内助、廉内助,做到“两多”:多观察、多提醒。
盐田第一时间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纪检、组织、宣传、妇联、教育、街道等,共同推动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明确了以全区科级实职、处级党员干部为监督对象,以区属单位党政正职为重点,加强对其“八小时以外”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监督。制定《盐田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社区监督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以社会监督为重点,构建融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家庭监督、舆论监督于一体的立体化监督机制”的工作思路。
B
以社区监督为重点
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探路
◎2016年11月3日,召开盐田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社区监督座谈会
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试点工作,盐田区选取海山街道田东、海涛两个社区作为试点,着力探索社区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有效路径。
区纪委主要领导分别深入社区、街道和区直机关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如何有效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广泛征集社区党组织、基层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及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他们先后制定《社区监督联络站工作制度》《社区廉政监督员工作制度》和《社区监督联络站信息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社区监督工作依纪依法、规范运行。
海涛、田东两个试点社区分别选定了1名社区党委副书记专门负责试点工作,为居住在这两个社区的236名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了基本信息库,并及时推选出社区廉政监督员。
海涛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成立了社区纪委和社区监督联络站,落实了人员和场地。从40名驻社区“两代表一委员”、退休老党员、来深建设者代表、义工、热心社区工作的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中优中选优,选出8名优秀代表担任社区廉政监督员。每季度召开社区监督工作例会,定期召开社区监督座谈会,邀请除社区廉政监督员外的小区保安员、保洁员、社区信息采集员、居民代表等参加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仅半年时间,该社区已举办各类活动9场次,70余名监督对象积极参与。监督对象化被动监督为主动服务,实现了从“不得不接受监督”到“乐意奉献并接受监督”的转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表示,社区监督开展以来,自己更注重言行举止了,连上下班都更自律,比如上班会提前出门,生怕自己迟到被看见,点滴小事反映了社区监督的实效。
C
“六个有”创新载体
从海涛、田东社区到全区推广
◎2016年5月20日,召开盐田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社区监督推广部署会
5月20日,盐田区举行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社区监督推广部署会,总结海涛、田东两个社区经验做法,全区推广社区监督工作。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社区监督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六个有”:
有工作机构和经费保障;
有党员领导干部信息档案;
有党员领导干部社区微信群;
有社区廉政监督员队伍;
有系列社区公益活动;
有便捷监督举报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盐田计划下一步将加强“八小时以外”活动明查暗访,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引导舆论有序参与。同时,加强对各单位落实试点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D
“寓监督于服务”
以正能量之光“驱逐”负能量
◎海涛社区、田东社区开展各类活动
如今,盐田及时总结两个社区试点工作经验,把“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全面推广到全区4个街道19个社区。他们是如何做到“全覆盖”和“全推广”的?
盐田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说,一开始部分党员干部难以接受,个别还有抵触情绪,为此他们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我们大力落实市纪委关于‘寓监督于服务’的指示精神,明确在建立社区党员领导干部信息库的基础上,引导社区监督联络站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职业特点、特长爱好,邀请动员其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服务,在活动中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监督。”盐田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坚持寓监督于服务中,极大密切了干群关系,不少党员干部对试点的态度有了转变,从反感到愿意,再到如今绝大多数自觉参加。
据悉,盐田要求社区党组织及时将志愿服务情况录入干部信息档案,定期向区纪委、组织部和干部所在单位通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社区监督的不断探索和拓展,从“六个有”跃升为“6+N”模式,即在“六个有”基础上,探索增加“N”种举措,进一步增强社区监督综合效果。
目前他们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分别是扎实推进家风建设、打造阳光“生活圈”、开展社区监督专题调研。
【亮点】首推“八小时以外”重大问题(负面)“报告清单”
为促使党员干部“知边界、守底线”,盐田区纪委和区委组织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重大问题(负面)报告清单,涉及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一共16条。
社交圈清单有四条:分别为发表不当言论、营私拉帮结派、损害群众利益、违规插手事项;
生活圈有六条:包括违规操办宴席、违规收受礼金、违规经商营利、生活奢靡腐化、破坏党的建设、不按规定报告;
休闲圈也为六条:如违规使用公款、违反公务规定、违规休闲消费、违规收藏交易、违规兼任职务、其他违规事项。
“以上重大问题(负面)报告清单中的事项,本人、所在单位、社区党组织即时发生即时上报区纪委(监察局),时间延迟不得超过30日。”盐田区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清单让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管控“八小时以外”行为“有章可循”,各级党(工)委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监督追责也“有了标准”。
来源 | 南方日报、廉洁盐田
作者 | 陶清清、李青林
编辑 | 纪律君·鹏辉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