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深圳又和名校签约啦!
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学校在深圳建校区后,中国人民大学也来啦!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
12月27日中午,在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常务副校长王利明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深圳市市长许勤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在深圳合作办学的协议》,这是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根据合作协议,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将充分发挥在人文社科方面的突出优势,充分利用14年来在深圳举办深圳研究院的办学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丰富办学层次,重点发展和培育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一批一流学科,开展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同时,发挥科研优势,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型智库,开展科学研究,为深圳提供决策咨询。深圳将在校区建设、资金投入、配套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签约仪式由深圳市政府秘书长李廷忠主持。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郭永航、副市长吴以环、市委副秘书长李鑫炜,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副局长许建领,宝安区委书记黄敏、区长姚任及中国人民大学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校友代表等出席签约仪式。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拟选址宝安区石岩街道,过渡校区已确定选址宝安城市学院(原职校老校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定于2017年9月开学,新校区计划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深圳校区将力争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3000人以上办学规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体,建成高层次培训和高水平智库为特色的研究实践平台;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周期,实现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的本硕博一体的办学规模,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培养并重的总体办学目标。
★延伸★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2015年11月3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珠岛宾馆举行,市校双方将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深圳新建校区,共同推动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亩,是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园之一,预计将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招生录取分数线和学位授予标准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一致。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区将重点建设医科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同时,为了支撑医学教育发展,促进深圳市健康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市校还将合作在深圳建设三所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校区
2016年8月29日,北京大学、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合作举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备忘录签署仪式在广州举行。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计划将北大深圳校区及其附属医院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合理学科布局、鲜明国际特色、世界一流水准的教育、学术研究和医疗机构。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双方合作共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就是要发挥北京大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医学研究上的优势,补齐深圳高水平大学、高精尖人才和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较少的短板,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深圳将认真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坚持优势互补、携手共赢发展,全力支持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做大做强。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表示,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深化合作办学,将北大人才、学科与科研的优势与深圳社会发展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相结合,不仅为深圳乃至广东提升高等教育、医学前沿研究和医疗服务水平提供重要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也将成为北大及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前沿试验区,成为北大开放合作办学的窗口与创新平台。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
2016年11月4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广州签署协议,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办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展升级,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
双方商定,国际校区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办学优势和深圳市的科技、产业创新优势,汇聚国际教育创新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人才,服务国家、地区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清华大学将国际校区建设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学术前沿,将与世界一流高校和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建设的重要项目引入国际校区。
根据市校协议,国际校区将开展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面向全球延揽优秀学生,用5到10年时间建设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国际校区选址西丽大学城,将在现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升级扩建,逐步达到1000亩左右的校园规模。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
2016年11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刘伟平,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深圳市市长许勤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为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产业化、复合型的创新型领军人才,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根据备忘录,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将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科教融合与协同创新优势,在生命健康、智能工程、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形成理、工、医等多个门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开展本科教育,并面向企业高端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创业非学历教育培训,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万人规模。
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今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到2025年,深圳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
《意见》指出,未来10年,深圳市将在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师资、与境外著名高校共建特色学院、打造世界一流高职教育等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意见》提出,深圳市将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重点建设本科层次以上万人规模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产业、民生急需的医学类、理工类学科;培育30—50个优势学科参与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学科竞争。到2020年,引进5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按照“教育+科技+产业”模式,加快建设特色学院;2016—2020年,深圳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助经费,支持特色学院建设发展。
《意见》明确,对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高校,建设周期内每所给予最高10亿元专项经费资助;对纳入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建设周期内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对参与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学科竞争的高校,每个学科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助。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和广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和3000万元资助。
综合|广东教育(gdsjyt)
来源|深圳教育(szs-jyj)、中山大学(isysu1924)、清华大学(THU1911-BJ)、宝安教育(szbaj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