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人们描绘出未来五年的新蓝图:广州将强化枢纽型网络城市功能,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广州,如何从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和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机遇,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
27日,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会上,广州市科创委副主任詹德村提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首先要有目的地和节点。广州目前正在面向全球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等国际创新高地,力争成为人才、智力、技术和资本等互动交流的重点城市。
广州具备4个硬件条件成为国际创新资源“吸附器”
在詹德村看来,根据科技创新规律,要布局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必须有四个硬条件。包括具备国际一流的研发机构、国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国际一流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聚集一大批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从研发、转化、孵化到大企业都在这个地区聚集,才能称得上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去年底落户广州的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在半年多时间里已成立8个研发中心。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斯坦福大学等全球名校的科学家团队。今年,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成立了投资平台,目前已成功完成8个高科技项目投资,投资总额近4000余万元人民币,正在洽谈和调研的有20余项。
“我们采取1+1的研发模式,为每一个研发中心搭配一个相应的企业,让创新更贴近市场。”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技术创新部部长李启荣表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历经20年的发展,成功孵化了1500多家企业、20多家上市公司。如今,广东省又与清华大学联合设立了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力图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
数据显示,广州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年新增企业研发机构超过900家。
去年以来,广州大力探索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对购买技术成果的广州企业,按技术合同中实际发生的技术交易额的5%给予补助。截至12月31日,广州技术合同登记额预计达280亿元。
随着广州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国区副总裁朱东方表示,接下来将在广州、成都和美国硅谷陆续设立IDG孵化基地。
“对于初始阶段的创业团队来说,掌握了全球前沿的资讯和资源,相当于是与全球创业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未来还会对接韩国、中国香港、欧洲的孵化团队。能够快速地在全球各地设立孵化器,并且将所有资源通道打开,这应该是IDG的优势所在,让全球的初创团队频繁交流,加速创新点子变为现实。朱东方说,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产业链,其(创业)成本较低。例如,深圳的智能硬件做得好,而广州在软件开发、互联网应用方面更有优势,两地在产业链中是互补关系。
目前,广州基本形成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广州市新增孵化器71家,累计达190家,新增孵化器增速达108.8%。孵化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及项目近10000家(个)。
此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高层次双向开放式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附更多国际创新资源。
今年以来,思科、通用、中远海运等一批枢纽型、创新型项目纷纷落户广州。截至目前,已有28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设立797个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6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或签约广州,投资总额达到272亿元。
互联网企业超过3000家企业“出生”即拥有全球化色彩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推动广州不断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形成广州新时代发展的比较优势。
诞生于2004年的UC浏览器,是国内最早踏上出海之路的App之一。出海数年,UC即位列世界三大浏览器之一,服务15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超过1亿。在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市场份额第一。
在本月举行的广州国际创新节期间,汇量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FO曹晓欢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不仅仅是成熟型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初创型企业在诞生之初就瞄准了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以广州的汇量科技为例,作为亚洲最大的移动数字营销平台,其已建立起覆盖全球240多个国家(地区)、累计触达20亿台移动设备的广告网络,每日广告展示高达100亿次。目前,公司拥有全球员工数量超过500人,其中,超过200人为产品和研发人员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提升了广州信息经济驱动的引领作用。作为全省首批5家“互联网+”小镇之一,天河“互联网”小镇聚集了包括网易、UC、酷狗、佳都科技、广州创思在内的一系列行业龙头企业。天河力争在未来3年内,让小镇达到千亿级的产业聚集规模。
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峰会上,推出了中国“互联网+”建设十大标杆城市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和福州,广州在全国“互联网+”十大标杆城市中居第三。
据广州市工信委副巡视员李丹戎介绍,目前,全市互联网企业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20万人,拥有亚太信息引擎、中国电信沙溪云计算中心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机架总数超过2.9万个,广州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第一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
广州的产业结构正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据介绍,2015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587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59.7%,比2010年增长53.7%,年均增长9.0%,先进制造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今年前11个月,广州实现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3123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3.2个百分点。
引进注册资本超10亿元大项目75个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6年以来,广州招商继续发力,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重点民企在内,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签约或即将进驻。
从工商登记数据看,1-11月,全市新注册企业12.4万家,同比增长40%;注册资本超7000亿元人民币,增长37%。其中,大型项目(注册资本超10亿元)75个,中型项目(注册资本1亿-10亿元)783个。
已落户或签约的重大项目中,投资总额200亿元的思科智慧城项目,将成为思科美国以外最大的物联网研发平台和智能制造运营平台。船队运力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广州,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将如虎添翼。通用电气(GE)在广州设立生物产业园项目,将领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广州市商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林国强表示,广州将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总目标,积极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城市、国际会展中心、内外贸创新发展城市和国际资本集聚高地建设,推动广州从“贸易大市”向“贸易强市”转变、从价值链中低端的参与者向配置全球高端要素的创新引领者转变。
搭建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路”
会上,广州市交委副主任何东海介绍,近5年来,广河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增从高速、肇花高速、广乐高速、大广高速、广明高速广州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13公里,全市累计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72公里。目前在建高速公路里程200公里,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与周边城市路网互联互通的实现。
何东海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搭建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路”,大力拓展航空服务范围。全面落实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广州港在全球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完善航运物流、交易和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同时,巩固广州在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和国家城际轨道干线中心的地位,增强广州与周边城市、粤东西北地区的联系,增强重点地区可达性。广州还将打造现代化公交都市,开展新一轮地铁线网规划报批工作,优化公交线路,形成以区域客流走廊为骨干的“干线-接驳线-微循环线”多层次公交线路,提升公交品质化服务。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