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梅州人,梅州百年足球史你要知道!

南方日报 2016-12-27 09:58

  梅州五华队于2015年成功冲甲。

鸟瞰梅县区曾宪梓体育场。

梅州市召开纪念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暨振兴足球工作会议。

143年前,在一个叫元坑的村庄里,来了两名传教士,跟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当时风行欧洲的现代足球。一块空地,两端用木块搭成的球门,孩子们在奔跑,脚下的皮球滚动着,由此拉开了中国内地现代足球运动的序幕。元坑在梅州五华,而这个地方也是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自梅州的球员在广东队占据半壁江山,当时足球界还流传着“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

一直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足球事业的发展,2009年更是在全国足球发展处于低谷时期提出振兴足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全市之力振兴足球。由此,绿茵场上纷至沓来的捷报让人们看到了足球之乡的复兴之光——五华队夺得中乙联赛冠军成功冲甲,成为中国首支县级中甲队;梅州市少年足球队代表广东队夺得中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赴瑞典参加“小世界杯”比赛;嘉应学院女足获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女足比赛冠军……

今年是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为缅怀历史,传承足球发展之路,凝聚社会力量,为下一步加快振兴足球、推进足球改革谋篇布局,努力让足球点燃城市梦想,打造足球城市品牌,梅州市召开纪念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暨振兴足球工作会议。中国足协副主席容志行、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等出席了会议。并召开了“足球与城市品牌”交流会,足球名宿、专家教授纷纷为梅州足球事业发展献计献策,还表彰了一批为梅州足球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体育界、教育界和社会人士、集体。

百年足球史

中国内地现代足球运动源于梅州五华

“有时下课钟声方歇,球场上已腾起一片打球争夺喧闹之声,故足球技术水准,一般都造诣甚高。”这是史料中记载的元坑中学学生课间踢球的场景,这也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起源。很快,这项运动在梅州成为一项全民运动,遍及乡镇村隅,在学堂、田间、晒场,人们来不及拭去浑身的尘土,洗去脚上的泥泞,便聚在一起追逐一只皮球,甚至是一只柚子、一个布团。

历经千百年数次迁徙,客家人形成的团结协作、坚韧不屈的品质在遇到足球之后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足球运动中的拼搏与坚韧、团结与协作、进取与机智等等,都与客家人的精神不谋而合,绿茵场上的客家人仿佛就是为足球而生。

1914年,乐育中学校长、原德国国家队队员万保全亲自教学生踢足球,并起草了《梅县中学足球联合会临时简章》,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现代足球比赛规则文字记录。随即,梅州、东山、广益等学校成立足球队,梅州开始出现真正的足球赛事,足球运动也迅速在遍布梅州城乡的中小学校中传播开来。

梅州浓厚的足球氛围孕育了世界球王李惠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流行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出生在香港的李惠堂,1912年被父亲送回故乡五华县并进入私塾读书,当时年仅6岁的李惠堂在家乡受到环境的影响对足球产生了兴趣。上学第一天,他带着足球跪拜了孔圣人像,而“联庆楼”侧门供狗进出的狗洞,则成了他每日练球的球门。

球技高超的李惠堂在香港和上海迅速崭露头角并蜚声海内外,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成为当时世界五大进球数上千的巨星。他曾先后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和国际足球联合会副主席,成为迄今在国际足联任职最高的中国人。1976年,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环球足球》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等人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这是目前中国足球运动员在世界足坛获得的最高荣誉。

建国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兴建了一批足球场地,举办一系列重大足球赛事,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运动员。据1955年统计,仅梅县就组织有机关、学校、农村等足球队344个,形成“踢足球的人比唱山歌的人还多”的浓郁氛围。

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成为梅州山区足球得以走到全国前列的重要基础和发展动力。1956年,梅县足球队在参加全国八县足球对抗赛时得到叶剑英元帅和贺龙元帅的接见与鼓励。同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提到广东有“三乡”,其中梅县有“足球之乡”之誉。

20世纪80年代,梅州涌现出曾雪麟、蔡锦标、池明华、杨宁、王惠良、郭亿军、伍文兵、张小文、谢育新、黄德保、吴伟英、李小兰等一批男女足国脚、省脚,开启了梅州球员占据广东足球半壁江山的时代,梅州足球的技战术打法也成为中国南派足球的代表之一。

甲子逐梦路

形成客家山区特色的足球发展模式

“足球运动社会化、全民化,在梅州山区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一批批足球人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探索了具有山区特色的足球发展之路。”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说。

梅州作为具有百年足球传统的足球之乡,又是粤东北山区的欠发达地区,发展足球运动必然有诸多的制约因素,如何薪火相传,摸索出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足球发展之路,延续球乡的辉煌,成为摆在梅州市委市政府和体育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于2015年2月出台,中国足球发展迎来“黄金十年”。而早在2010年,梅州就制定了《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提出全面实施振兴足球工作,2012年,《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施意见》,2015年梅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及7项配套文件,一系列的规划方案,提振了梅州发展足球事业的士气,为足球之乡未来的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深化梅州足球改革,解决制约梅州足球体制及机制问题,加快推进振兴足球工作,通过推进球乡振兴,构建足球产业。”梅州市市长方利旭说。

“落实足改方案及‘五抓五实施’,推进足球改革”,梅州市体育局局长陈建新介绍,主要从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场地建设、赛事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足球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去深入实施梅州的足球改革。

市、县两级“足办、足协、足校”是组织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梅州通过出台足球方案,不断完善市县足办、足球运动中心建设,做到有组织、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并推动市体校机制改革创新,投入大量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学校良好运作,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并规范管理,真正发挥市体校龙头作用,推动市县体校建设。

对于市、县、镇三级足协,尤其是市足协,实施管办分离,市县体育局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从资金、场地、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足球工作,重点扶持社会草根足球俱乐部联盟,兴宁纵横融通足球俱乐部、梅县松口镇元魁塔足球俱乐部等业余足球俱乐部纷纷成立,初步形成了市县镇三级足球社会组织。

场地是足球运动兴起的前提条件,梅州实施“三进三边”工程,让足球运动“进学校、进乡村、进景区”,实现在“路边、村边、山边”都有足球场。市县政府出台奖励措施,鼓励多方出资建设足球场地,凡是建成标准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足球场,市财政分别奖励10万、30万、50万元。目前,全市现有各类足球场地800块,计划到2019年全市足球场地达1000块。

为了营造振兴足球氛围,实现以赛促训效果,梅州因地制宜组织举办校园、职工、乡镇、草根四大联赛以及贺岁杯、青年杯、球王杯、足协杯四大品牌赛事。2016年全市共举办足球赛事活动3000多场次。

人才是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础。梅州的“百千万”工程,着力培养百名裁判员、千名教练员、万名运动员,确保振兴足球工作人才需要。一方面,积极通过赛事杠杆促进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联盟及校园足球广泛开展;另一方面,解决足球人才出路问题,梅州市打通从校园足球、业余体校向省专业队、职业俱乐部、嘉应学院输送的人才培养路径,使得足球人才的输送、培养得到保障。

让足球发展优势成为经济发展动力是梅州打造足球城市的重点工作之一。2015年梅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级《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邀请专家完成了《梅州足球文化产业发展策划方案》和《梅州市体育产业布局策划方案》,明确加快发展以足球制造业、服务业为重点的足球产业,促进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职业足球俱乐部总部经济和足球产业基地、特色足球小镇等,为梅州经济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2015年市级投入足球专项资金1000万、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并成立足球发展基金会。同时,各县(市、区)每年也投入大量资金促进本地区足球运动的加快发展。

上下一心

让足球点燃城市梦想 打造足球城市品牌

乘着国家高度重视足球事业的东风,足球之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振兴足球取得了一系列历史突破。

2013年11月,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申遗”成功是国家层面对足球之乡历史文化和梅州振兴足球工作的肯定,是保护和传承梅州足球文化、开发足球文化产业的新起点。

饶伟辉、刘彬彬等入选国家队,国家队再现梅州籍球员,近年来,在职业球场上频频出现梅州球员的身影,在各大赛事上更是为梅州争得了荣光。五华U12少年足球队夺得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出征“小世界杯”,梅州代表队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及2016年“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少年组广州赛区冠军并获全国总决赛第四名等梅州振兴足球以来获得的9项国家级、省级赛事冠军,更加坚定梅州人民加快振兴足球步伐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召开梅州市纪念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暨振兴足球工作会议,意义重大。“我们举办纪念足球之乡60周年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传承足球发展之路,为了下一步加快振兴足球、推进足球改革,进而让足球点燃城市梦想,打造足球城市品牌,从而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共同加快实现梅州的振兴发展。”梅州市副市长陈丽霞说。

据了解,为了让足球文化与城市文化进一步融合,梅州市正在筹建足球文化公园,选址就在上世纪30年代见证梅州足球之乡光辉历史的标志性建筑——东较场及周边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320亩。

追忆昔日荣光,更坚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六十年一甲子,今天的足球之乡梅州,正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了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个一’工程,包括出台一个实施意见、签订一份责任书、组建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一个足球学校、培育一批足球爱好者、组建一个足球本科专业、成立一个足球文化研究中心等任务。”陈建新说,接下来要进一步全方位地打造梅州足球产业,变足球优势为经济优势,制定把梅州足球打造为城市品牌的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落实“十三个一”的工作任务,让足球成为梅州的城市品牌,彰显梅州城市魅力风采。

撰文:陈萍 吴仁发 李小德 王彬 李虹洪 

■梅州足球大事记

年份事件

1873年德国、瑞士传教士在五华长布镇元坑村设立教会学校,成立足球队,长布成为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对外工作会议上提到广东有“三乡”,其中梅县有“足球之乡”之誉。

1976年李惠堂被德国足球杂志《环球足球》评为与贝利齐名的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83年三杯晋京:梅县地区三支少年足球队同时进入全国“三杯”比赛决赛,并分别获得全国第二、三、四名的好成绩。

1983年曾雪麟出任国家队主教练,与此同时,国家足球队中涌现了蔡锦标、杨宁、池明华、黄德保、王惠良、郭亿军、李小兰、吴伟英、谢育新、伍文兵、张小文、李雪峰等一批男女足梅州籍国脚。

2010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

2012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施意见》;梅州市梅县队获得广东省首届百县(区)足球赛冠军。

2013年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梅县客家、梅州客家2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嘉应学院足球本科专业及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正式开学。 

2015-2016年

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及7项配套文件;

梅州五华队夺得中乙冠军冲甲成功,成为梅州首个中甲球队和全国唯一县级城市中甲球队;

梅州市少年足球队代表广东队夺中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冠军,并代表中国赴瑞典参加“小世界杯”比赛;

梅州代表队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

嘉应学院女足获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女足比赛冠军;

代表梅州市参赛的嘉应学院女足队夺得2015广东省足协女子足球联赛冠军;

梅州市代表队获得2016年“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少年组广东赛区冠军并获全国总决赛第四名;

嘉应学院夺取2016年“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暨广东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甲A组冠军。

编辑 马吉池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