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增2800家!给力科技创业,广州放大招

广州日报 2016-12-24 09:22

2016年,广州科技创新迎来蓬勃发展的一年。在“1+9”科技创新政策基础上,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重磅政策陆续推出;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针对不同阶段企业的“全孵化”体系基本形成。

在大力促进本土创新的同时,广州也主动融入国际网络,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在创交会、海交会等一场场科技盛会中,广州大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资本,在全球创新浪潮中破浪前行。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离不开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2016年,广州市在“1+9”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多项实施细则,在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在吸收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资本等方面,广州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广州市科创委统计显示,2016年,广州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多项指标数据迅速增长。

买房买车子女入学 各种优惠招揽英才

在人才集聚方面,今年2月,广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文件明确,从2016年到2020年的5年中,市财政将拿出约35亿元,共支持10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000名产业高端人才、10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今年6月,广州又出台了《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对8类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9类服务,广招天下英才。

在成果转化方面,今年广州相继出台《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和《广州市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两项重要政策,探索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其后,又印发了《广州市科技成果交易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对购买技术成果的广州企业,按技术合同中实际发生的技术交易额的5%给予补助。

在企业培养方面,今年以来广州继续推出培育创新企业的多项政策,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广州市科技创新小巨人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及《广州市重点服务创新标杆百家企业实施办法》。

受理近千贷款申请 金融杠杆撬动创新

近两年来,广州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方式,撬动金融杠杆,助力科技企业成长壮大。

截至今年12月,广州共有6家科技支行获批,创新科技信贷产品30余种,为600余家企业提供银行授信80亿元,实际贷款62.5亿元。市财政首期投入4亿元的“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目前已受理近1000项贷款申请,对374家企业出具贷款确认书,合计银行授信金额37.16亿元。

在广州,包含资本在内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一批开放型科技创新平台,比如北大冠昊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中兴通讯广州研究院等,在企业的孵化育成、成果转化等发挥出重要作用。

小广有个广州梦——靠“黑科技”创业

小广和你我一样,都是广州市民。但他也是在广州创业的千万名企业家的代表之一。小广的公司坐落在广州开发区一个企业加速器园区里,公司成立于2010年,目前员工数量仅150人左右,但2015年总收入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

小广的公司生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的智能手机里的元器件,虽然个头小小的,但非常重要。7年前,当小广还是广州一家著名外资企业的技术高管时,他就留意到,随着3G、4G的普及,手机中的这个元器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家公司可以生产。小广看准了商机后,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团队,开始进行技术攻关。

经过长达两年、累计3万多次实验后,小广的团队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全不同于市场现有产品的新产品。由于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且竞争对手寥寥可数,这款产品很快受到生产商的青睐,业务规模及市场占有率马上跃升到全球市场前三位。

作为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小广的公司享受到了广州的多项政策支持。比如前不久,公司的其中一个项目,就获得40万元的专利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支持资金。

小广还表示,近几年来,自己深切感受到广州的快速发展。“从政府层面上说,办事效率非常高;从资本环境来说,多家风投公司也瞄准广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小广还说,珠三角的民营企业活力非常强,而广州位居珠三角中心,辐射面广,可以有效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加上已有的人才优势,广州在高新产业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记者】罗桦琳

编辑 谢嘉玮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