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市安全 深圳成立国内首个公共安全智库

南方+ 记者 2016-12-23 00:27

“十三五”城安院四大战略

◎计划通过人才强院战略,聚集高端人才,引进世界一流研发团队;

◎通过建设国家级“城市工程安全技术”工程中心等实验支撑平台,聚焦城市风险隐患,集中开展重大课题研究;

◎通过建设公共安全信息大数据监管中心,设立城市安全账户,形成监控预警体系;

◎通过设立公共安全产业基金和产业园建设等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本链融合,壮大公共安全产业。

作为国内首个公共安全全领域、跨学科的公益性研究机构,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简称“城安院”)还没出生就吸引了外界太多的关注。

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让公众强烈意识到,在经济体量急剧膨胀,人口数量飞速增长的大中城市、比如深圳,资源环境越来越紧缺,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开始凸现,城市公共安全的摆放位置越来越重要。

公共安全价值是1,没有它其他都是0”,城安院副院长张少标说。在木桶理论中,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劣势决定整体竞争力,深圳要加快建造国际化创新型现代化城市,也亟需补充公共安全这块短板。而城安院就定位于补充城市快速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的短板和软肋,专门做政府、企业之间“想不到”或“不想做”的事。

▍必须减少“想不到”的风险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成立36年来,从一个几十万人的小渔村,剧变为一个近2000万人的超大都市,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而长足的发展,也逐渐暴露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短板等问题。

2015年12月30日,深圳市政府审议通过成立城安院,这是深圳认真吸取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教训,切实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保障水平的重大工作举措,也是深圳市经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面对日益凸显的各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尤其是“想不到”的风险,应运而生的内在需求。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今年2月17日的全市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称,要充分依托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专业机构,聘请国内外各领域顶尖安全专家,与世界先进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作,研发相关安全技术专利,购置相应安全设施设备,集聚海内外优秀安全人才和先进安全技术,定期对城市安全各重点领域进行风险评估

2016年被深圳确定为“城市管理治理年”,针对城市快速发展中的短板和软肋开展集中整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密的制度、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在教训中惊醒、在反思中整改,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的薄弱环节,举一反三,铁腕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在2016年年初的深圳两会上,市长许勤公开谈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快速发展中的短板和软肋不容忽视。”

3月1日,城安院正式揭牌成立。“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倪绍文说。

▍做市场不愿做又必须做的事

“呱呱坠地”的城安院,作为国有独资公益类企业,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2亿元,配备100名左右的专家,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和企业化运作的高效灵活机制。

城安院定位到底如何?在一份政府报告中,记者看到,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城安院必须按高标准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的视野构建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力争打造未来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安全科研机构。在机构职能方面,城安院不应与市场上已有的技术服务重叠,而应弥补市场的缺失,重点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市场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开展对公共安全领域系统性风险的研究,统筹全市公共安全相关数据,并进行深加工及深度分析处理等;二是要做市场不愿意做的事情,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有需求,而市场上无法提供或提供不好的,要靠城安院发挥公益性企业的属性来弥补。

“我们将努力成为市委市政府在城市管理治理方面的有力支撑,成为各区政府、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城市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公共安全科研领域的引领人,成为公共安全管理先进技术手段的“供应商”,成为社会公共安全建设事业的服务者。”城安院副院长张少标表示。虽然国内一些研究机构有公共安全部分领域的研究,但是城安院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政府设立并以企业体制运行的公共安全全领域覆盖的研究型、公益性机构。

在成立伊始,城安院就向国内外人才伸出橄榄枝。目前,城安院的基础架构已经搭建出来,80%硕士以上学历,20%博士以上学历,并且聘任了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范维澄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原国务院参事闪淳昌为总顾问。

同时,城安院开始频繁拜访多家单位、企业、教育研究机构,调研生产现场和事故现场,开展全市安全事故灾难风险评估工作,编制完成了《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抢险救援技术总结》,并邀请聂建国等院士来到城安院召开专题讲座。

虽为初创阶段,城安院已开始逐渐形成与部门良性合作的模式。今年10月,面对传统检测方式已无法对全部老旧或违法建筑进行沉降普查的难题,城安院利用地观InSAR(合成孔径干涉雷达卫星,美国在1994年开始运用该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木棉岭、大康村、步心和玉龙新村作为试点,对四个区域近5年形变进行了InSAR监测分析,并进行实地勘测,随后向安监局、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发出了预警。

同时,城安院也组织专家对宝安区F518创意产业园建筑物倾斜、龙华新区美拜电子公司锂电池燃爆事故进行调查,并为相关单位部门提供了专业意见和建议。

▍未来打造国际一流研究机构

在紧锣密鼓地调研、视察、分析的同时,城安院也开始着眼未来,一份城安院版的“十三五”规划有了雏形。

记者日前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城安院确定了四大战略,计划通过人才强院战略,聚集高端人才,引进世界一流研发团队;通过建设国家级“城市工程安全技术”工程中心等实验支撑平台,聚焦城市风险隐患,集中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通过建设公共安全信息大数据监管中心,设立城市安全账户,形成监控预警体系;通过设立公共安全产业基金和产业园建设等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本链融合,壮大公共安全产业。

城安院负责人认为,未来三年,其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全社会对公共安全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各级政府对该领域的持续加大投入,将给该院的主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为将来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研究院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城安院将重点围绕建设支撑平台、开展课题研究、研发核心技术、布局产业基地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一个总部、二个基地、六个平台的发展框架。

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加快建设国家级企业化的“城市工程安全技术”工程中心,开放吸收其它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本加盟和投资,强化研发和产业化,孵化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拉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重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制开发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控制工业化技术与装备研制开发平台及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3大平台。

一项重点规划是探索在深汕合作区规划建设公共安全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区,并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公共安全特色学院,打造公共安全培训交流基地,同时针对目前深圳市城市安全重大事故范畴,布局事故技术分析与鉴定实验室、热灾害防控与检测评估重点实验室、危化品检测实验室、新能源电池行业公共检测实验室等4大实验室,为开展城市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安全突出问题的研究提供保障。

编辑 文海燕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