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台长臂炮机、8台中型炮机、20台运输车等各式器械整齐运作,300余名工作人员分为9组待命,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占地3万余平方米的17栋违法建筑开始被拆除,这是12月6日发生在深圳光明新区鑫博盛润景科技园内的“重拳拆违”一幕。
与查违一样,一年来,治水、整治交通、完善医疗教育等城市管理工作在深圳系统展开。2016年,深圳进入城市管理治理年时间,谋划摆脱城市发展“周期律”,发力破解“城市病”。
上半年城市GDP增长8.6%,商事主体超过10.2万家……当深圳创新发展的高速度引起世界的瞩目,这座年轻城市正低头审视自身短板与软肋。对标世界一流城市,直面超大城市难题,随着城市管理治理年的开启,这座城市的成长坐标正在重构。
▏历史破局 创新城市自审短板
“挡墙已经开裂,两根手指放进裂缝都没问题。”今年4月22日,深圳一年的雨季刚刚开始,位于罗湖区的木棉岭社区就经历了“惊魂一刻”。城管专干李峰发现,木棉岭第165栋楼房地基因多日大雨塌陷,成为危房。市区两级部门启动应急方案,25日紧急清楼,保障了该栋18户居民及周边三栋楼居民的安全,也使“插花地”棚户区的安全问题凸显于公众视野。
木棉岭社区所处的罗湖“二线插花地”很快进入深圳城市治理的重点范畴,在今年公布的《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及五大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三年投资80亿元,全面彻底对罗湖“二线插花地”的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社会治安、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整治改造。
将一片“二线插花地”列入改革五年计划,凸显出深圳对于城市治理的决心,以及这座城市持之以恒的自我审视。回望历史遗留问题,违法建筑和黑臭河流成为城市之伤;远思未来发展挑战,交通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将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问题一一梳理清晰。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时隔37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开始,深圳进入城市管理治理年时间,谋划摆脱城市发展“周期律”,发力破解“城市病”。
“深圳是个伟大的城市,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面临这么多挑战和问题,我们自己剖析自己的问题,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深圳把2016年定为“城市管理治理年”,就是要以更大力度消除历年积累下来的城市安全隐患,真正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标准,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这座城市。
8月27日举行的深圳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将城市管理治理定为“五场攻坚战”之一,提出在城市管理治理和城市品质提升上攻坚突破,为城市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实际上,这场攻坚战早已打响。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圳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加强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正是深圳推动创新发展具备更大竞争力和活力的基础。这也意味着深圳正站在更高的成长坐标下来看待城市发展,对标世界一流城市,直面超大城市发展中的治理难题,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强化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管理治理的现代化,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马上就办” 直击核心民生需求
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看来,深圳特区以巨大的勇气去面对和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走一条有内涵有品质的发展道路,这是特区在新时期承担新使命的保障。
“为官避事平生耻。”“城市管理治理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松懈。”马兴瑞在年初召开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求。“马上就办”之风,迅速带来一座城市的改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场“硬仗”,破除“自我设限”的条框,深圳拿出攻坚“城市病”的管用措施。
与深圳一海之隔的香港国际机场,以便利的机场快线赢得国际旅客称赞。同样作为国际机场,深圳T3航站楼的交通接驳能否更方便?解决民生需求“马上就办”,地铁11号线在6月开通,这条时速120公里的地铁贯通深圳西部组团并接驳东莞。日渐完善的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区域产业、社会合作空间,为产业聚集、人才流动提供着更有力的支持。
年内全市违法建设不仅要“零增长”,而且必须“负增长”;“铁腕查违”马上执行,“一把手”们签好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挖出潜伏的城市安全隐患“定时炸弹”,重拳出击危险边坡和三旧场所;清醒认识城市管理的巨大差距,加强城市“脏乱差”的集中整治……违建的有效遏制保障城市安全,为城市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提供保障。
此外,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建设、特区一体化、治污、查处违建、打通断头路等,这些广为人知的“马上就办”项目,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这一系列‘马上就办’项目直指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深圳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区域协同 城市合力全民参与
“深圳的发展让深圳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口还在滴血。”今年5月,政协委员李毅在市两会上高举深圳湾的照片,这些照片拍摄于2015年4月,照片上有裸露的滩涂、淤积的泥沙和违法的鱼笼等,“还有拍不出来的臭味”。李毅坦言,以这座城市命名的深圳湾,水域面积90平方公里,附近常住人口约475万,但与周边豪宅林立、风景优美长期不相称的是,不少路段“看着美,闻着臭”。
“举牌建言”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调研污染情况,市民关注相关进展。今年7月11日,深圳河湾污水截排二期工程打通了蛇口工业八路地底下的管道隧洞,后海片区每日6万吨的污水得到有效收集与处理。
未来五年全市投入800亿元治水,目标2017年全市133条污染严重的河流基本消除黑臭。在李毅看来,深圳湾治污之举的最大价值,在于从政府治理走向了社会合力。全民参与下,一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改善民生的“治水提质攻坚战”全面打响。
随着城市治理思路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治理年还开启了区域协同的新图景。12月1日,深莞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与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共同调研茅洲河治理工作,两市达成共识:茅洲河全面整治是向省委、省政府和深莞两市人民立下的军令状,要坚持系统工程和系统治理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打好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面对城市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这些问题,区域协同治理提升系统工程和系统治理的理念,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治理带来的成效。
▏改革深入管理之变着眼未来
“罗湖作为老城区,多年受空间瓶颈制约,城市更新是唯一出路。但此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责任在区,但区无权审批更新项目;市部门有审批权,却对老区的压力和急迫性感受不深,导致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审批两三年很正常。”14日,罗湖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宋延在市政协强区放权改革民主评议活动动员暨情况通报会上向政协委员们大吐心里话。
2015年7月,马兴瑞到罗湖调研,针对制约罗湖发展最突出的“空间瓶颈”问题,提出破解之策,在罗湖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罗湖区迅速与7个对口部门衔接,梳理出涉及城市更新工作的事权共计25项,其中22项事权通过授权或委托的方式下放至区行使。宋延观察到,简政放权带来最直接的效果是,城市更新审批由改革前的30—39个月,压缩到现在的12月内,压缩时间近2/3。
在宋延看来,在政府各类审批权中,城市更新审批权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类。城市更新审批权能成功下放,证明了“简政放权”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城市效率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之一,始于罗湖的强区放权改革,今年将推广至全市,这场着眼于未来的管理之变,将对深圳城市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强区放权改革为抓手,在‘放权’中着力解决过去审批链条长、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深圳市委改革办机关党委书记、副巡视员江社安说,2016年强区放权改革的主要思路是进一步厘清市、区、街道职能定位。市级层面,加强决策统筹能力,突出统筹规划、政策标准制定以及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能;区级层面,提高执行能力,突出强化管理执法、贯彻执行的职能,同时加强街道办基层治理服务能力。
城市管理与治理水平预期将在这项改革的推动下进一步跃升。深圳市编办副主任徐波说,深圳市将强区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突破口,进一步明晰市级规划决策、区级综合管理、街道治理服务“三级定位”,下大力气推进城市更新、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权力下放,优化审批环节和再造业务流程,解决市直部门日常审批管理权过于集中、市区职权同构等突出问题,更好发挥市部门统筹决策规划功能。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认为,政府应精细管理系统,充分考虑城治问题的细节,上级政府部分权力下放到区、街道,其人才、资金也应适当下放,政府需考虑在基层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管理者,发挥基层的自治力量。
■ 2016“城治”大事记
◎1月9日 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二线插花地”环境综合整治和危旧房屋改造工作会议,确定推进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建设。
◎1月22日 深圳召开高规格的治水提质攻坚战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根据《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深圳在这五年里将投入总计816亿元用于治水,另外安排180亿元作为预留资金。深圳河湾流域水污染治理被视作“治水提质”的重要一役。“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成为深圳治水提质工作计划立下的军令状。
◎1月31日 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深圳市长许勤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到深圳将推进“强区放权”改革,健全城市执法体制。并重点提出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圳2016年将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新设150亿元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资金,启动12个地面坍塌隐患整治项目,完成102个内涝治点整治,落实严查严控违法建设“1+2”文件,以拆促停、疏堵结合,确保实现“零增量”、“减存量”等。
◎3月 查违工作被列入深圳“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市将盘活释放建设用地不少于50平方公里,减少不少于2亿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面积。截至今年11月,深圳全市拆除和消化各类违建800多万平方米,清理违法乱搭建5508处366万平方米,排查、整治违法建筑安全隐患23870处1480万平方米,彻底扭转了深圳违法建筑连续三十多年的增长势头。
◎3月1日 深圳市单独设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创新设立的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包括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整治在内的全市安全生产16个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启动。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注册资本2亿元,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全资拥有,深圳市国资委直管的国有企业,是目前国内唯一按国有企业体制运行的公共安全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课题的研究,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的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技术服务和保障工作。
◎4月23日 腾讯与深圳市人社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人才、社保、医保等政务民生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城市服务”的创新模式。
◎5月31日 支付宝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合作的医保移动支付项目,正式在深圳多家医院落地试运行,通过支付宝绑定金融社保卡后,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医保的门诊挂号和缴费。
◎6月29日 《深圳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6-2017)》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提出在今明两年深圳将具体推进五大行动27项重点任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7月11日 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探索“政府主导+国企承接”新模式,对木棉岭片区、玉龙片区、布心片区实施改造。
◎8月2日 今年四号台风“妮妲”登陆深圳,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成为1983年以来登陆深圳的最强台风。深圳各级公安机关共接报涉灾害警情770余宗;交警部门出动警力2200人次;出动环卫工人21750人安全作业,清扫道路垃圾约8000吨;11支应急队伍连夜出动处理影响交通的树木;深圳120共出动急救车328辆次,各部门协作及市民合力度过台风,城市三防系统经受住台风考验。
◎8月8日 广东深圳首条HOV车道开罚,交警部门将对违反规定进入多乘员车道的车辆罚款300元,引起社会热议。HOV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普遍使用,目的在于提高道路断面的“通人效率”,促进出行结构的优化转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动车购买需求,减少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总量。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