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境萝卜上市不愁卖 优良品质仍吸引商家上门收购

江门日报 2016-12-22 17:17

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

农户在清理刚拔出来的白萝卜上面的泥沙。

提起吃白萝卜,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台山市白沙镇潮境村委会,这里出产的潮境萝卜闻名五邑地区。今年潮境萝卜的产销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台山特产潮境萝卜的核心产地——潮境村委会虎山村。

时下正值冬季,白萝卜迎来一年光景中最美的时刻。近日,在白沙镇供销社主任刘志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潮境村委会虎山村。放眼望去,村野田畈间绿油油的一片,走近后才发现,绿茵茵的叶子下是一排排从地里探出半截脑袋的白萝卜。随意拔出一个白萝卜,都有三四斤重。

刘志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户看好白萝卜的市场前景,纷纷加入种植行列。一些村民除了将自有责任田全部种上白萝卜外,还承包山地扩大种植规模。如今,潮境村委会的农户中有七成种植白萝卜,单是虎山村便有100多户家庭以种植白萝卜为创收主业,种植规模大的面积达到十五六亩之多。

黄术衡是当地一名农户,种植白萝卜至今已有20多年。他表示,一直以来,潮境村委会出产的白萝卜不愁卖。不少华侨每次回来,都会特意带些潮境萝卜出去,而在国外,更有商家打着潮境萝卜的旗号在销售。

据了解,当地村民一般一年种植两造白萝卜,有时候还能种上三造,平均每亩产量可达4000—5000公斤。“今年白萝卜10月初才上市,比往年迟了1个月,而且天气不太冷,产量也稍微受到影响。”黄术衡告诉记者,虽然白萝卜的产量受到影响,但是品质不变,每个白萝卜从地里拔出来都十分鲜嫩,用手拂去上面的泥土,表皮十分光滑,肉质雪白。“现在每天都有人上门收购白萝卜,有用大车来运的,也有用三轮摩托车来装的。现在批发价是6毛钱至1元不等,每亩产值超过6000元。”黄术衡说。

为了推广潮境萝卜的品牌,白沙镇供销社与农户签订协议,共建种植基地,种植了120亩白萝卜。产前由供销社提供优质种子、进行技术指导,产中做好技术跟踪服务、物资供应、病虫害防治,产后保价包销产品。

刘志强说,潮境萝卜的品牌已响遍台山、开平两地,并冲出了珠三角,成为省内著名的品牌,广州、佛山、惠州等地经常有人慕名而来采购白萝卜。下一步,白沙镇供销社将加大力度,解决白萝卜的市场流通问题,扩大影响力,在省内把品牌打得更响。

◆记者手记

台山农产品该如何“突围”?

潮境萝卜是台山著名的农产品。然而,受种植地域限制以及品牌影响力覆盖范围不广等原因,潮境萝卜主要销售市场仍局限于五邑地区,只有少量销往珠三角地区。与潮境萝卜一样,台山有大批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无人知,如海宴莲藕、都斛菜花、广海芥兰等,仅在周边地区名声响亮,却无法畅销四方。

首先,农产品走向市场须有一定的品牌竞争力。除了台山大米、黑皮冬瓜等外,大多数台山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仍局限于周边城市。究其原因,与种植范围不广、年总产量不高不无关系。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推广种植技术,引导农户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农产品产量。

其次,从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做起,健全合作社会员制度、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检测网络、质量可追溯体系,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在产量还未提升上去时,以质量提升市场吸引力和品牌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再次,台山农产品种类繁多,不妨“抱团”打造品牌,让台山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此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不妨设计农产品与旅游相结合的节庆活动,在带旺旅游市场的同时,也让台山特色农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

特色农产品是台山的资源,也有广阔的前景。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还需要政府乃至社会各界一同去思考。

编辑 潘伟珊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