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蓝佛安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调研
本月25日,学校将举办以“延揽人才,建业中大”为主题的“深圳论坛”。作为一个新诞生不久的学院, 化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也将会在论坛上“招兵买马”。近日,我们采访了学院院长刘鸿教授,请他谈一谈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举措、人才引进思路以及未来发展愿景等。
刘鸿,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水处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要从事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微生物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专著3部,获发明专利9项,承担国自然科学基金8项,企业合作项目5项,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 记者(以下简称“记”):化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作为学校新的发展战略部署下诞生的新学院,请您谈谈对学院的定位。与广州校区的化学学院相比,在研究发展方向上有何不同?
❖ 刘鸿(以下简称“刘”):2015年学校在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系基础上,成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学院将遵循罗俊校长提出的“三大面向”指导方针,依托珠海校区的临海优势及中大原有的化工学科基础,建设面向海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化工学科。
根据这一定位,我们将构建“海洋化工”和“绿色化工与节能减排”两大研究方向。化工与化学是两个独立的一级学科。与广州校区的化学学院相比,化工学院的研究方向将突出“工科研究型”学院的特色,即以学术创新为牵引,开展工程科学研究,更加注重应用基础研究,更加注重发明创造,更加关注社会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而化学学院则是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创造新物质、新材料,探索其构效关系、机制及应用成果转化。
❖ 记:请问化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有何具体建设目标与思路规划?如何更好地支撑化学工程与技术这个一级学科的发展?
❖ 刘:我们将通过8-10年的努力,争取在中大珠海校区建成处于国内前列、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化工学院。学院将发展四个二级学科(“能源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和“化学工艺”)来支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发展。
在“海洋化工”研究方向,我们将重点发展“岛礁化工”、“海洋材料化工”两个重要的分支方向。“岛礁化工”将瞄准“岛礁资源”和“岛礁能源”两个目标,“海洋材料化工”则瞄准“海洋环保材料”、“海洋防腐材料”、“海水淡化材料”三个目标。
在“绿色化工与节能减排”研究方向,我们将重点发展“药物精细化工”、“系统节能”、“化工废弃物治理”三个重要的分支方向。“药物精细化工”将瞄准“绿色合成工艺”和“催化剂理论与技术”两个目标,“石化过程节能”将瞄准“石化过程强化与节能”和“界面传热”两个目标,“化工废弃物治理”则瞄准“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和“工业烟气污染控制”两个目标。
❖ 记:学校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新型工科,珠海校区以海洋学科群建设为重心办一流校区,请问在此契机下,化工学科面临哪些战略机遇?以及如何更好地与海洋学科群融合?
❖ 刘: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是学校大力发展新型工科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学院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内部发展空间。同时,海洋纵深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在资源能源利用、新材料、污染防治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化工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支撑。由此化工学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发展机遇,将获得更加强劲的外部牵引力,化工学科也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可持续”内涵。因此,罗俊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化工学院纳入海洋学科群的战略部署,激励我们去迎接国家海洋战略为化工学科提出的崭新挑战。
在此契机下,学院将在两个方面突出化工学科与海洋学科群的紧密联系: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岛礁可持续发展的“岛礁化工”新兴学科,研究岛礁资源利用和隔离系统的能源与物质循环规律和应用技术;在南海海岸发展全国一流的海洋新材料学科,研究海洋污染防治、防腐、海水淡化等新材料及相关应用技术与设备。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赋予我们学院鲜明的特色,也将为国家海洋纵深发展战略提供持续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 记:我们知道,学科建设的效果或者说落脚点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围绕学校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个新学院,化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将会采取哪些举措?
❖ 刘:围绕学校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也进一步制定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应用研究型领军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我们重视培养质量标准要素的梳理,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抓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与协同育人。
一是通过化学化工基础与专业课程、化工设计与实验专业课程、跨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掌握化学工程的系统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工工艺与设备的开发研究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是通过通识课程、职业指导课程、小班培养、人文讲座等,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守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三是通过双语教学、国外专家专题讲座、与国外著名高校实施联合培养及互访等形式,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
四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制、研究室开放与实习实训、专业选修课与研究生课程贯通、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专业视野、战略思维、领导意识,能够适应未来创新创业的发展。
❖ 记:高水平的科研、教学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撑。请问学院目前总体人才队伍状况如何?接下来在人才培育和引进方面有何举措、思路?
❖ 刘:化工学院现有一支26人的小规模优秀教师队伍,包括教授 6人、副教授 7人、杰青1人、新引进百人计划3人,超过2/3的教师有境外交流和工作经历,已经获批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按照学院未来科研大平台的建设布局,我们将围绕我们的学科发展总体布局,将在世界范围内延揽高层次人才和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遵循“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建立以高层次人才领衔、具有海外经历的优秀人才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 记:作为一个新诞生不久的学院,学校充满期待,也请谈谈您的愿景。
❖刘:学校希望在我们在中大率先建成典型的工科研究型学院。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的全方位支持,需要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一步一脚印地发展进步。我们希望通过五至十年发展,为学院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筑牢基础:一是建立完备的教学平台,完成化学工程一级博士点建设;二是争取省部级、国家级科研平台;三是按学校的统一部署,推动珠海化工大楼尽早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完善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影响力,实现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20名,为冲击前10名做准备。
❖ 记:为广泛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为新办院系搭建人才引进的平台,学校先后在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专门举办青年学者论坛。请问本次 “深圳论坛”报名参加化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情况如何?对前来参加的青年学者,您最希望与他们分享些什么?
❖ 刘:这次报名的人数很多,最后我们综合各方因素遴选出15名青年学者前来参加。我们希望此次论坛能给这些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和自我展示的机会,更希望面临历史发展机遇的化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