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如何突围?市委书记吕业升的治莞“密码”!
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吕业升在会上宣读了他履新东莞市委书记以来的第一份党代会报告。
这份主题为“新征程”的报告,开创性地提出五大目标描绘今后五年的东莞蓝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迈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动能转换与经济转型取得根本性突破;社会和谐善治水平得到根本性提升。
今天(12月22日),党代会进入第二天,南方日报推出了《东莞突围——中共东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特别报道》特刊,一共24个版。
以下奉上由南方名记打造的综述一篇,以及部分精彩导读,让你先睹为快!
最近,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美国设厂,中国制造业成本危机的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以制造业著称的“世界工厂”东莞,未来将往何处?在外界关切的目光中,东莞历史性地提出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的目标。
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这是五大目标中唯一的数字,也是一项具体可量化的指标。这意味着东莞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3%以上,到2021年跨越这一历史性的目标。
在中国经济的历史拐点,国内众多城市在调速换挡中变幻着各自的命运。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迈向万亿元城市,不仅是经济总量的跃升,更意味着发展路径和模式的突破。
面临制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刻变革、区位优势弱化动能转化胶着等困境的东莞,在突围中抵达这一历史性目标的底气何在?
1
虽然“不以GDP论英雄”已经成为各地共识,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个受全球通用的指标体系依然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
统计显示,我国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共有十个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
在这些城市中,除北上广深四地被称为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被很多媒体称为“新一线城市”,或其有力竞争者。而能否进入“万亿俱乐部”,是跻身“新一线城市”的一个量化标准。
“万亿城市”的角逐,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南京、青岛几乎一只脚已经迈入“万亿俱乐部”,而同为8000亿元GDP级别的长沙、无锡、宁波、佛山,都在向“万亿城市”发起冲刺。
而2015年GDP均未超过8000亿元,居全国17、18、19、20位的大连、郑州、沈阳、烟台,也都以制定“十三五”目标为契机,提出了GDP迈向万亿的目标。
紧临其后、排名21位的东莞也不甘示弱,宣告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刺,再次彰显东莞对未来发展的雄心与底气。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提出“发展极”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均衡分布,而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上。
按照这种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某些地区,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发展,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扩散、资本集中与输出、产生规模效益等,在壮大自身规模的同时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发展。
也就是说,在国际化、市场化环境中,真正的优质资源仅属于少数城市——从高级人才到世界五百强,从各种国际盛会、优质资本到科技资源,都会青睐更具吸引力的城市。
“万亿城市”竞赛,本质上正是一场创新资源争夺战。
东莞,此刻正式宣布参与这场跨越万亿的城市新“竞赛”。
2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全球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东莞,平均每5个人就拥有1件产自东莞的毛衣,全球玩具的30%也产自东莞,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可能有一部是出自东莞……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迅速从一个香飘四季的传统农业县一跃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近年来,东莞也在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下取得转型的突破——
2010年,东莞战胜危机、加快复苏,这一年东莞全市GDP达到4246亿元,同比增长10.3%。
2012年,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下,东莞经济发展却交出亮眼成绩单,正式迈入5000亿元行列。
2015年,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三个走在前列”,成功跻身“6000亿”俱乐部,出现令人可喜的“莞式反转”,实现五年内连上两个千亿元台阶。
日前召开的东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对2016年全市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作了系统分析,预测2016年东莞GDP增速约为8%。也就是说,今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6700亿元。
……
回望历史,凭借着东莞企业家的执着和历届政府的坚定,让这座城市每一次加速都没有偏离制造业的跑道。无论风起何方潮涌何处,东莞未曾动摇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念。
如今的东莞,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而面向万亿的跃升,将是东莞前所未有的突破,再次体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城市魄力。
这样一个“历史三峡”一旦跨过,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这座城市经济发展轨道的大变换阶段,进而进入一个创新转型的全新阶段。
3
东莞,在如今的经济新常态下,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发展形势?
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制造成本上升、资本边际回报率下降,旧的经济增长动能日渐式微,东莞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座城市的主政者对形势都有着清晰的判断。
吕业升用“六个双重”概括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和难题障碍,其中东莞面临着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的“双重挤压”,面临着区位优势弱化和城市竞争加剧的“双重困境”。
东莞市市长梁维东也指出,从全球形势来看,世界经济下行需求趋于平稳和收缩的情况没有改变;从全国和东莞的情况来看,订单、投资向东南亚、国内其他成本低廉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形势依然严峻,东莞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因此,在“万亿城市”的冲刺过程中,东莞能不能在规划期成功撞线、完成历史的一跃,关键就在于在目前的形势下重塑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我们注意到,凡是跨越万亿的城市,几乎都是新经济的领军者和弄潮儿。
以杭州为例,服务业和信息经济引领杭州的晋级之路。2015年,杭州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信息经济同比增长25.0%,两个数据领跑全国。
如果说杭州的跨越背后意味着信息经济的崛起,那么,在整个中国的城市格局之中,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如果要够冲过万亿GDP关口,必须在对制造业创新、实体经济转型的命题中,走出自己的路径。
4
对于东莞的突围,吕业升给出了这样七个“密码”——转型、创新、统筹、集约、开放、善治、改革。其中就提到,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要牢牢抓住高新技术制造业这个“主力军”,突出抓好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东莞的“倍僧计划”正在浮出水面:按民营制造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已上市或已挂“新三板”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四个类别,各选取50家企业,力促这些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收入和资产等规模指标,以及利润和纳税等效益指标的“倍增”,带动面上存量企业的倍增。
在本次党代会上,东莞更是明确将“动能转换与经济转型取得根本性突破”作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将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以智能化为方向的制造业转型形成趋势,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当然,作为全球知名制造业基地,东莞还面临着加工贸易植根性差、自主性不强的挑战。与此同时,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过程中,加工贸易企业倒闭、外迁的舆论压力也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与这座城市如影随形。
东莞如何赋予加工贸易这一传统优势新的内涵,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推动加工贸易创新转型?这也是东莞需要回应的命题。
5
眼下,佛山、东莞两座相邻的城市先后在党代会上提出跨越万亿的目标,争当亿万先锋,这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城市经济发展轨道向着创新转型的阶段转变。
对于这两座近邻城市,虽然东莞近年来在GDP上一直与佛山保持着1500亿元左右的差距,但在一些具体的指标上,也能看出东莞与佛山竞逐的底气。
在GDP冲击万亿的节点上,很多城市出现了科技型企业的高速增长。在跻身万亿级城市的2011年,天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500家,累计达到2.1万家。2016年闯关的杭州,一年中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11家。
那么,佛山、东莞的情况如何?
按照官方统计,2016年,佛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达到1389家,同比增长93.7%,大幅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1000家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预计超过20%。
这一数字在东莞显得更为乐观。据最新统计,东莞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500家,超额完成计划400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高于计划25个百分点。
可以说,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成为佛莞这场城市竞逐的“胜负手”。
6
从区域版图上来看,东莞与佛山的“万亿梦想”,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东莞紧邻着一位“巨人”——深圳。这几年,“深莞同城”的步伐正在加快,今年7月传来东莞3条地铁线路将与深圳4条地铁线路对接的消息,并被视为深莞“一体化”重要的进程。
有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引进的超亿元企业中有一半来自深圳,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华为终端总部等巨头在内的深圳力量,正在为东莞这座制造名城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梁维东曾表示,在当前和今后3—5年这个“窗口期”内,东莞要坚持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理念,大力推进城市升级,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努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香港、深圳新一轮产业转移。
按照莞深两市的最新预计,深圳2016年GDP将突破1.9万亿元,东莞则将超过6700亿元,两市的GDP总和接近2.6万亿,超过了北京、上海。
而佛山同样紧邻一线城市广州,两座城市提出“同城化”的目标,已经在交通、产业、人才等领域深入合作,步入协同创新新时代。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党代会报告中说:广佛同心参与全球竞争,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
佛山一旦成为万亿城市,广州、佛山更将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对同城化的“双万亿城市”。去年,广州与佛山GDP总和已超过2.6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广佛同城”已经成为佛山党代会的一个关键词,并且明确要把禅城、南海东部和顺德北部打造成广佛都市圈核心区。
而12月17日,佛山顺德又在深圳举行全国城市路演首站活动,推介顺德产业链优势、投资机会及“深圳创新+顺德智造+全球市场”的两地合作新模式,让深圳创新资源发现顺德产业优势。
东莞与深圳的对接优势,面临其他城市的竞争。
7
在这种合作与竞争中,东莞和佛山,正在携手逼近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如果佛山、东莞的“万亿梦想”实现,意味着整个珠三角湾区城市群,核心腹地出现了四座万亿级城市紧密相连,其引领作用和经济能量不容忽视。
广佛、深莞两大超级城市体的崛起,将改变整个广东乃至中国城市的发展格局。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向城市群方向进行,中心城市要向外扩散,东莞、佛山正站在风口上。
深度产业合作,打造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佛山与广州、东莞与深圳,选择了在这样的节点携手发力冲刺。
对于广东而言,如果能够拥有继广州、深圳之后的第三座、第四座万亿级城市,将再次稳固经济强省的领先优势。
对于中国来说,既不是特区又不是省会城市的东莞和佛山,闯进万亿城市俱乐部,背后的样本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在新一轮的城市竞合之中,东莞与佛山一起吹响冲锋号,迈向万亿城市,有可能开启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一段传奇。
【采写】郑佳欣 靳延明
【摄影】孙俊杰
《东莞突围——中共东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特别报道》特刊推荐,点击下方标题,可查看每篇文章。
在本次党代会前夕,吕业升在市委党校用“转型、创新、统筹、集约、开放、善治、改革”七大转型密码,为东莞未来发展划定路线图和方法论。
目标和路径清晰,东莞在“舵手”吕业升的带领下,再次加速。
从佛山来到东莞后,通过密集调研走访,与企业亲密接触,梁维东不负众望,引领东莞在城市品质提升、经济转型升级上更上一层楼。
重视城市升级、关注创新引领、强调改革为动力……梁维东不仅表现出了当年在顺德、南海锐意改革的魄力,亦有创新进取、全盘考虑的“棋手”风范。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创新园区开发模式,突破制约园区发展的行政管理、土地开发、投融资、交通联通等共性问题,‘一园一策’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报告所提出的几乎每一项举措,都直击过去多年制约园区统筹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问题所在。东莞似乎在治愈诸侯经济所形成的阿喀琉斯之踵上下对了药。
通过“倍增计划”做大做强存量企业,既是GDP“迈进万亿俱乐部”的重要实现手段,更寄托着东莞变中求进、积聚发展新动能的希望。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导致东莞原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先行优势、资源要素优势逐步弱化。不及时解决这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东莞就可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中落后,这要求东莞要为全市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寻求新的动力。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东莞突围》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