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广州将新开三条地铁,但未必知道“地下”的那些故事

南方+ 记者 2016-12-22 11:10

这个月底,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广佛线二期将同时开通试运营。届时,广州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308.7公里,稳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但你知道吗,直到2016年5月,广州地铁运营部门才从地铁建设者的手中,陆续接管列车的轨行区、车站、车辆段等。

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广佛线二期将同时开通试运营。

半年内,地铁集团是如何在这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确保新线高质量、高标准开通运营的呢?记者从地铁集团获取了一手资料:

为赶时间调试车辆,工程师住工棚

地铁是一个集多个专业于一身的巨大系统工程,在开通试运营前,往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运营筹备工作,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协调难度大。

新线筹备涉及到的专业众多,光调试类型就多达22种,还有各类大大小小的演练不下70场。而且地铁设备精密,科技含量高,调试和测试要求严谨细致,各道流程环环相扣,须限时限刻完成,讲究的是集中统筹、通力协作。

2016年6月至8月,七号线一期车辆调试小组在大洲车辆段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当时车场只接管了试车线进行调试,整个车场还是个工地,没有办法提供入住,调试小组就住在施工棚里,就是为了节约上下班的时间。”调试小组成员白忠华说。

8月,七号线大洲车辆段仍未具备接车调试条件,如何确保12月底前完成18列车的调试?车辆调试小组与生产厂家协商,把列车调试、信号调试工作提前在车厂内进行。负责七号线一期信号调试的叶富智告诉记者,自8月开始动车调试以来,七号线信号系统调试已开启不分昼夜、不分周末模式。仅国庆假期期间,七号线信号动车调试就累计达112小时,调试人员合计投入300余人次。经过全员“苦战”,七号线信号系统及列车提前取得正线信号非载客动车安全认证。

新线筹备涉及到的专业众多,光调试类型就多达22种。

直到9月,六号线二期和七号线一期才完成全线车站接管,相对既有线路的接管时间足足晚了两个月。在距离开通仅有的三个月时间里,运营筹备人员跟时间赛跑,攻坚克难,出色完成了信号调试、车辆调试、综合联调、演练、试运行等一百多项工作,并按检修规程开展设备检修工作,同时需配合大量遗留工程施工及问题整改。

创新“分段接管”,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新线开通运营筹备困难最大的还是时间紧,按过去的经验开展筹备工作几乎不可能完成任务。为此,广州地铁运营筹备人员创新思维,首次采用分段接管车辆段和轨行区的做法,为信号、车辆调试及试运行工作创造了条件。 

地铁运营筹备人员打破常规,为信号、车辆调试及试运行工作创造了条件。

5月28日,地铁的运营筹备部门提前接管六号线长湴至植物园1.6公里轨行区,提前开展既有线路与新线的信号调试工作;9月13日,接管六号线二期全线轨行区,提前开展试运行工作。七号线一期是广州地铁开通至今施工工期最为紧张的一条线路,也是广州地铁迄今为止唯一一条分三段接管的线路。7月30日接管西段轨行区,9月10日接管东段轨行区,9月28日接管中段轨行区及全线车站。

六号线二期机电工班的工班成员,在六号线二期萝岗车辆段旁临时租了公寓,节省上下班所耗费的时间,投入到机电设备检查、整改和进度跟踪上面。由于车辆段尚未接管,车库内甚至没有自来水,调试人员干了一天的活,洗手的地方都没有,用满是油污与灰尘的双手吃饭。

新线路亮点提前看

六号线二期:将是上线率最高线路

据介绍,六号线二期开通接入首期后,线路长、客流大,为保证服务水平及客流需求,广州地铁投放最大运力,列车上线率达90%,是广州地铁上线率最高的一条线路。同时,六号线二期将采取“浔峰岗-香雪+浔峰岗-长湴”交路组织行车,各峰期时段运力都将有所提升,是广州地铁首条开通即采取特殊行车组织的线路。

七号线一期:行车间隔可短至3分钟

10月20日,七号线一期信号系统首次进行时刻表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满足高峰期行车间隔为5分钟的要求。为了达到更高的开通水平,七号线一期项目人员,继续压缩行车间隔做进一步测试,在11月3、4日,开展了3分钟追踪间隔时刻表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七号线一期信号系统已经具备3分钟行车间隔的能力,为未来的客流增长做好了准备。

广佛线二期开通后较原运输组织将增加1列车上线,高峰期行车间隔压缩至4分45秒,突破目前5分钟的高峰行车间隔,进一步提高了行车服务水平。

首创网上购票,将可手机过闸

除了行车水平标准提高外,六号线二期和七号线一期在服务上也将有多处提升。

广州地铁客运服务负责人透露,新开通的线路将实现多项便捷化功能。云购票机将覆盖全线网每个车站,首创移动支付网上购票、基于安卓系统实现地铁云卡的手机过闸方式,实现金融IC卡过闸,开发乘客自助客服设备并试点,设置“智能自助售卡充值一体机”实现日票、羊城通票卡自助销售,联合OFO单车在七号线相关站出入口外设置单车停放点解决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创新推出数字编码系统,试点推出车站电子导引系统、乘客事务自助客服中心、母婴室等新措施,进一步改善乘客乘车体验。

【来源】南方+原创

【撰文】记者  黄祖健 通讯员  李丽云


编辑 黎咏芝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