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何伟楠) “互联网+智慧交通”、“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的过程中,“互联网+”思维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月21日,中山市公安局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务廉政监督员以及网友代表等召开座谈会,推进2017年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据介绍,经前期征求市民意见,中山市公安局申报的“优化交通管理”、“推行公安便民服务”、“加强打击和防范盗抢骗”3个项目,已被列入市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备选项目,目前已进入最后票选阶段。
在公安局申报的3个民生实事备选项目中,“互联网+”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周朝阳介绍,在三个备选项目中,市公安局尝试以信息化手段打通公安机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按照“能网上办的事网上办,不能网上办的自助办”的宗旨,建设推广“平安中山便民服务APP”及24小时自助办理机,让群众感到“更方便”;同时,应用大数据优化交通服务,有效缓解我市交通拥堵难题,让群众感到“更畅通”;建设推广摩托车智能感知防控系统及完善电信诈骗防控系统,切实减少群众财产损失,让群众感到“更平安”。
据介绍,在“优化交通管理”项目中,市公安交警部门将与高德公司合作,打造覆盖全市、集动静态交通诱导和交通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智慧交通”立体出行服务体系,实现行车停车导航、交通堵情实时发布、个性避堵导航、交通事故一键报警、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撤、交管业务掌上办理、红绿灯信号调优、警务精准调动等。此外,交警部门还将加强道路交通拥堵点整治,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改造隐患路口等。
在“推行公安便民服务”项目中,市公安局将在全市公安行政服务窗口安装90台公安业务自助办理服务机,实现出入境、居民身份证及交通违法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此外,为深入挖掘“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公安局拟整合公安机关窗口部门业务,打造集办事服务、信息发布、警民互动三位一体的“平安中山便民服务APP”。建成后,群众可通过实名登录APP实现网上咨询、查询、预约和办理出入境、交警、治安户政等20多类业务,让群众少跑路、少用时,用指尖和键盘就完成办事,帮助群众省事、省力又省心。项目在2017年年底完成。
为推进“加强打击和防范盗抢骗”项目,市公安机关计划拟于2017年在市内主要出入口、交通要道、主要街道等地带部建感应器约2100个,向摩托车、电动车车主推广安装电子标签5万个,初步搭建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摩托车智能防控网络。装有标签的摩托车进入感应器范围即可被感知,实现异动报警、快速发现、围追堵截、轨迹研判、智能寻车等功能,对防控、打击两方面均能发挥较大效能。
座谈会上,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听取了各位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对项目提出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