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过年!肇庆人的冬至原来这么多讲究,你造吗?

综合 2016-12-21 14:39

今天18时44分,将迎来冬至节气。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在肇庆又叫过冬、冬节、小年。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所以冬至素有“冬大过年”的说法。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春节可能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但在肇庆人的眼里,冬至却也是一样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肇庆人有句话叫“冬大过年”,从此可见冬至在肇庆人心目中的地位。  

虽然在冬至,没有长假期,没有春节那举国兴腾的、喜洋洋的、欢欣异常的气氛,但肇庆人会在这一天极大铺张,举家团聚的朝拜祖先之余大鱼大肉的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万事如意!  

传统的老肇庆人,每逢传统节日都会炒些大鱼大肉的菜肴朝拜祖先,对于冬至,则更是重视,在这天,老肇庆人不但做些大鱼大肉的荤菜,还煮些素菜,凑够九碟菜肴,整整齐齐的排放在桌上,还加上生果、烧酒还有自家做的点心等等,用来朝拜祖先。

冬至,在肇庆又叫过冬、冬节、小年,从年纪大的老人嘴里,也许还听说过冬至也叫大冬、亚岁、肥冬、喜冬、履长节、长至、短至。  

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肇庆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现在肇庆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肇庆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墟撼”。  

肇庆也有许多与冬至有关的民谚,“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而小悠,更是从同事口中听到了“冬在初,冷极都无几多,冬在尾,冷甩耳”的民谚……  

广东各地冬至习俗大搜罗  

在广东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肥冬瘦年”,可以说冬至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有的人在这天敬神明、拜祖先,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在农村,过冬至非常重视,除了祭神拜祖和备办丰盛筵席外,特别要给耕牛吃上一顿糯米糕(用菜叶包裹塞进牛嘴里),以及米汁、酒糟、萝卜、菜水等以感谢耕牛一年的辛劳与贡献。佛日君带你了解广东部分地区的风俗习惯,领略不一样的风情。  

◆广州  

冬至,在广州又叫过冬、冬节、小年,从年纪大的老人嘴里,也许还听说过冬至也叫大冬、亚岁、肥冬、喜冬、履长节、长至、短至。  

“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现在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墟撼”。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饲耗”也极为少见。  

广州也有许多与冬至有关的民谚,“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顺德  

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众人环锅而食,称之“围炉”。  

◆潮汕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梅州  

在粤东客家地区梅州,这一天,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当天一大早,在梅县梅西镇,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烟袅袅,许多村民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  

◆乳源  

各家祭祖,亦至坟墓挂纸,俗称“挂冬”。  

整理自肇庆街坊、三联生活周刊等


编辑 林双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