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盐田鱼灯舞博物馆开馆,九簋菜宴请村民庆祝

南方+ 记者 2016-12-19 15:08

夜幕笼罩的中英街,鱼灯开始逡巡游弋,时而结队成群,时而独居一隅,散发的各色光芒映着舞台上蓝色的幕布,让人仿佛置身海底世界。这就是沙头角鱼灯舞,是盐田区沙栏吓村吴氏客家人世代相传并传承至今的民间艺术,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2月18日,集中展示沙头角鱼灯舞传承和保护历史的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是深圳市首个以国家级非遗命名的博物馆,也是盐田区第一家社区博物馆。为庆祝博物馆落成开馆,“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开馆典礼暨九簋菜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中英街鱼灯舞广场举行。盐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德林,区委宣传部长董秀,盐田区领导雷卫华、徐刚、乔宏彬、马广明出席了活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绍华,市史志办主任黄玲,深圳市博物馆副馆长、深圳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蔡惠尧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共同见证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盐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德林为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揭幕,并在村委会领导和民俗专家的陪同下进行了参观。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位于沙栏吓村村委二楼,馆内陈列分“吴氏源流与鱼灯舞的起源”“保护与传承”“艺术特色”“民俗事象”“民间交流”“走出国门”六部分展示内容,生动展现了沙头角鱼灯舞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展示了沙栏吓村的历史和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沙头角鱼灯舞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地的渔民以他们最为熟悉的各种鱼类的形象进行创作,成为逢年过节、拜神祭祖时的民俗活动,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由于地域毗邻,物资独特、观赏性强,“沙头角鱼灯舞”也是香港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传统活动,一直以来发挥着深港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的开馆不仅是深圳文化界的大事,更是沙栏吓村村民们的一件喜事。村委会摆出客家传统的“九簋菜”,宴请从深港两地赶来的乡亲,也全面展示了“九簋菜”的传统制作技艺。“九簋菜”是盐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在重大吉庆活动时制作来款待贵宾,规格很高。九道菜均有吉祥的菜名,如“葱油子鸡”寓意“聪明子佳”,“香芋扣肉”寓意“大富大贵”,都寄予了待客者的美好祝愿。

中英街增添了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这样的新景点,慕名而来的人们又多了一个可以近距离感受和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好去处。盐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博物馆的建设,用专业有效的方式保护文化遗产,继续加强深港两地居民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


编辑 李注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