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聚焦】肇庆市开展重点领域环境问题集中专项执法
“十二五”以来,肇庆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市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建成。其中,预计总投资13亿元的“四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二宫”(青少年宫、学宫)、“二园”(包公文化园、崇禧塔中西文化园)、“二中心”(肇庆艺术中心、肇庆粤剧演艺中心)等十大地标式文化工程全面推进,为我市奏响文化强音。
覆盖广泛的“文化服务”
肇庆市政府、肇庆学院的共建项目肇庆艺术中心,位于肇庆学院主校区西南边,今年10月24日竣工验收。作为肇庆市对外开放的艺术平台,肇庆艺术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高层次、高水准的惠民艺术剧院,其设备齐全、功能品质完备,是综合性大型文化演出场所。
肇庆市粤剧演艺中心是由原港航集团海员俱乐部及附属建筑改建而成,集训练与艺术欣赏于一体,是我市一个高标准、高质量、多功能的粤剧艺术排练、演出、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粤剧艺术人才,继承、发展和振兴粤剧事业的重要艺术基地。市粤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启良表示,演艺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开展文化惠民、艺术普及等活动,为肇庆城区及周边县区的群众带来家门口的“艺术大餐”。
日臻完善的“文化阵地”
肇庆市图书馆自新馆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以“创新服务、高效管理、优质服务、读者满意”为办馆方针,致力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贴心、个性化的文化阅读服务。目前,肇庆市图书馆文献总藏量65万册(件),拥有各类电子书报刊、视频讲座等数字资源总量达35TB,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大书房。该馆还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广东十大最美图书馆建筑”、“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称号。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高要学宫,于2012年起开始修缮,于今年5月17日正式开放。如今,高要学宫通过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建立“智慧大讲堂”,半年来已举办各类专题活动10多场,成为我市展现岭南儒教文化的新场所。
在备受瞩目的“三馆一宫”建设中,肇庆市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9月底正式动工建设,预计于2017年底竣工,建成后将成为肇庆老城区的文化地标,彰显肇庆灿烂久远的历史文化,有效地汇聚肇庆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城市中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肇庆市文化发展中心工程(含市文化馆、档案馆、少年宫)项目预计201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将成为集学习、观摩、培训、欣赏、游览、休闲、展示、演出等多元融合、寓教于乐的历史文化艺术交流阵地。
精心谋划的“文化发展”
于2015年5月建成开放的肇庆包公文化园,融“廉政教育、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是广东省纪委与肇庆市共建的广东及中国内地首个彰显廉洁主题基地,也是社会各界接受廉政教育、感受古端州文化历史和休闲娱乐的文化新地标。该项目由包公祠展馆、清心园展馆、室外园林展示区、文化广场和包公码头5个区构成。
崇禧塔中西文化园改造建设项目是2016年肇庆市及端州区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被列入今年市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开展征地拆迁、项目融资及建设方案设计工作。市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欧荣生表示,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彰显出肇庆“开放兼容”的文化特质和世界眼光,提升肇庆城市形象,对府城复兴战略中发掘文化内涵并扩大文化外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此外,该项目还充分展示独具肇庆特色的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岸塔文化与水系文化,重现肇庆在我国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位置和价值,为我市参与“一路一带”经济建设发挥文化支撑作用,成为城区南大门的门面和文化地标。
【记者】陈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