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人物】王卫:和祖国谈一场恋爱

广东环境保护
2016-12-19 12:55
+ 订阅

也许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王卫并不为过,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他用格外精彩而充实的经历,数次将观念颠覆、把纪录改写,温暖岁月,惊艳时光。

从骑遍全国到成为奥运火炬手

1983年,王卫出生在广东潮汕地区揭阳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儿时乡野开放、无拘的时光铸就了王卫阳光、开朗的性格,也为他其后的诸多行为打下了最初的基础。进入大学之后,王卫感觉视野更加开阔,特别是当他看过凤凰卫视一档叫做《纵横中国》的节目、领略过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之后,反观自己却连广东省都没出过,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开始寻求改变。

在大二暑假,天生不安分的王卫开始实施一个让他身边所有人几乎都感到“惊天动地”的行动——他要一个人从广州沿107国道骑行到北京,然后再返程沿海骑回潮汕。

2006年7月7日,王卫正式出发,他这种志在参与、以骑行支持奥运的举动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拥护。8月底,王卫终于不负众望,凭借自己的坚定和勇气,历经49天,穿越14个省份,骑行5500多公里,顺利回到广州。

在路上,有心的王卫准备了一本纪念册,每到一处有代表性的地点,他都诚恳地请人在上面盖章或者签名、留言,记录下自己的足迹。正如那句歌词唱到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虽然王卫也曾遭遇到拒绝和质疑,但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敢作敢为的小伙子充满赞赏,也愿意为他积极提供帮助。这些都给了王卫莫大的支持和鼓舞,于是在大三的寒假,他又开始策划新的征程。

当时正值数九寒冬,骑行前往北方风险莫测,大部分人出于安全考虑都不支持他的这次出行,也导致了他有点囊中羞涩。但倔强的王卫还是怀揣着仅有的200元毅然上路了。

一路上,王卫得到了很多骑友的关怀和资助,特别是得知王卫途中生病后,马上有骑友专程过来带他去医院诊治。这么多萍水相逢的朋友对自己施以援手,让王卫十分感动,公益之情也如星火一般渐渐燎原。

也是在这次行程中,一些省份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王卫的关注,雾霾弥漫,水源污染,植被荒芜……这些都让王卫深深感到,骑行倡导的正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每个人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开展公益骑行宣传任重道远。

2008年,临近毕业的王卫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长途骑行,这一次他不但得到了企业7000元的资助,也拥有了一个由6名骑友组成的团队。至此,王卫成功骑遍了除港澳台之外的国内其余31个省区,并作为“首位骑行全国的在校大学生”被写入切尼斯世界纪录。

而王卫在骑行方面的突出事迹也得到了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关注,在经过严格的面试之后,王卫光荣地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一名火炬手。

“当时我传跑的地点在湖南韶山,那天实在是太兴奋了,跑得太快,好像还没仔细品味,自己100米的那段一下就过去了。”说起当年的感受,王卫记忆犹新,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竟露出孩子一般赧然而纯真的笑容。

从宣传亚运到从事自主创业

还未正式毕业,已是小有名气的王卫就陆续收到了几份工作邀请,其中不乏薪水颇丰的职位,面临着不同的人生走向,最终王卫选择了到广州亚组委成为了一名义务宣讲员。

“当时我就想青春就该用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坚持30岁前只赚经历不赚钱,是我那时就树立下的志向。”

2009年,亚运会召开前夕,王卫和其他7名亚运志愿者一起组成了亚运志愿信使团,开始骑行东南亚六国,传播亚运精神。在历时3个月、5000多公里的行程中,信使团受到了当地华侨的热情接待,很多人出钱出力、慷慨解囊。他们说,当年就是得到了其他华人的资助才得以在国外立足,现在有能力之后,他们也要用帮助他人的方式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回想起那次骑行的经历,至今仍令王卫激动不已的是,当信使团来到泰国的时候,恰逢2009中国(广东)—泰国经贸合作洽谈会隆重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及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都来到曼谷出席会议。当得知来自家乡的信使团也正在泰国时,两位领导亲切接见了信使团的三位代表,祝福他们亚运宣传活动圆满成功,还细心地叮嘱他们路上一定注意安全,务必平安回到广州。

“两位领导对公益活动的支持、对民间志愿者的关爱,使人觉得非常温暖,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公益事业的决心。当时我就开始将目标定在公益创业这一模式,也就是以公益的心态做企业,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我也相信未来30年中国的很多企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鞭策下,2010年亚运会结束后,王卫将原本一心想开办一家公益机构,但那时民政局还没有开放登记,所以只好“曲线救国”,在工商局先注册了一家名为齐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

从积累经验到实现公益理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即便是从事商业,王卫也清楚知道自己要走的就是一条坚持利用骑行方式传播公益慈善的道路。

2011年,深圳大运会前夕,王卫组织了10支队伍共100名大学生,与相关机构合作,向社会募集了5000多个书包、5000本字典,在贵州的山区一路骑行一路赠送;

2013年8月,潮汕地区水灾泛滥,王卫以骑行的方式开展“我骑一公里请你捐斤米”公益活动,共为灾区募集善款1万元和450斤大米;

2013年10月,王卫发起了“为爱南北极限大穿越”活动,他单枪匹马地用7天4小时完成了从广州到北京的2300公里行程,为贫困儿童募集到了1万顿营养午餐,也被媒体誉为“南北穿越第一人”。

2015年,王卫将筹办多年的公益项目成功转型,注册了一家名为“广州市海珠区公益服务游学中心”,简称“公益游学院”的公益机构,终于实现了自己创办一家公益组织的理想。

对于公益游学院,王卫将它定义为“一所关于行万里路的围墙外的大学”,主要针对的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不收任何学费,只在周末和假期授课。在这里,王卫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和心得融会贯通,开发出了“公益生活”,“自行车游学”和“职业规划”三套课程,希望通过对大学生们骑行技能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提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发现自我,认识世界,完成准确而实际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如果完成了游学院的全部课程,在取得大学毕业证之后,我们也会给他颁发公益游学院的毕业证书,每个人的证书上都会有一个专属二维码,企业只需扫码就会了解到这位学生在游学院的全部经历,便于他们有的放矢地选拔录用到合适的人才,增强人员的稳定性。所以现在我们也在同一些知名企业接触,部分企业已经要求在我们的课程中加入他们希望考核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输送人才,也可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门路,一举两得。”

目前,王卫的母校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将公益游学院的课程作为了学生的选修科目,接下来,王卫还希望公益游学院的课程能够进入到更多高校,让越来越多的学子从中受益。同时王卫还在积极筹备建设“家庭驿站”,也就是联合全国一些热爱骑行或是热心公益的普通家庭,为骑行至各地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住宿场所,通过互助互利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爱上骑行,参与公益。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千百万的大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阳光地骑行完这万里路,我相信他们也会把更多公益、环保的理念传递出去。到那时,未来30年后的中国不仅会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也会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国家,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却真的拥护共产党、热爱国家。我相信我比很多人都更了解真实的中国,至少我脚踏实地地把我们祖国认认真真地看了两遍,我也充分感受到各级领导对公益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感受到中国的公益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这些都让我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温度的民族。”

听着王卫的真情流露,我不禁有些湿了眼眶,这是一个在学习资本运作的未来企业家,但也分明是一个充盈浪漫情怀的热情大男孩,特别是此时此刻,更少了几分商业气,多了如许赤子心。

王卫曾生动地将骑行比喻成为“同祖国谈一场恋爱”,自2004年开始,他两次骑遍全国,9次从广州骑行到北京,这场恋爱也真可谓谈得旷日持久,情深意长。而在今年,王卫也在骑行中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位同样热爱骑行的姑娘,“让他成功脱单,结束了33年的光棍生涯”。

一次次长途的骑行注定是一段段艰苦的旅程,但如今,伴侣、挚友、同道中人都一起在路上,现在的王卫是何其踏实,何其满足。因为与有情人,做快乐事,所以注定有缘,注定幸福。

祝福王卫!

来源/《环境》杂志   作者/江镕

整理/广东环境保护微信编辑小组

《环境》杂志订阅电话

(020)85516961、87577097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