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吴家大院“变身”九江侨乡博物馆,带你探访百年老私宅

佛山日报 2016-12-18 08:39

南海区九江镇濒临西江,温润的气候以及便利的水路交通,曾让这里富甲一方。“九曲十三湾,湾湾有个财主佬”,这句九江家喻户晓的俗语,说的就是九江的繁华旧貌。

九江吴家大院,地处十三湾中的第二湾,由越南华侨吴庚南及畅如兄弟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1887年)。民国年间,吴庚南之子吴伯玑续建。宅院现占地约7000平方米,现存6幢镬耳大屋、4幢高层洋楼及花园、亭阁等,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各具时代特色,是广东佛山地区难得的清末民初古建筑群,也是九江现存最大的华侨房。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九江侨乡博物馆,见证了九江的侨乡文化。

2016年秋末冬初,佛山古建·岭南记忆报道组走进这座承载百年岁月的老宅,在青砖镬耳、碉楼洋房间感受这座古建筑群的魅力,感怀历史的沧桑变化。

探访百年老私宅

迎着初冬的暖阳,我们开始了百年大宅的探访之旅。

九江镇人民路40号,两株几人合抱的玉兰树枝叶苍翠,虽历经百余年的岁月沧桑,仍遒劲挺拔,守候着越南侨乡吴氏家族的老宅——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现为九江侨乡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左右。修葺一新的青砖镬耳门楼,仿佛把人一下子拉到了百余年前。

走进去,丹桂飘香,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几座碉楼式的洋楼高高耸立,罗马柱结构的拱门、欧式的圆拱飘窗露台与三米来高的花岗岩墙基、青砖墙体挥然一体,坚固结实、非常气派;再往前走,便是两排6幢岭南特色的龙船脊镬耳建筑,每幢大小一致,整齐排列,均为三间两廊式建筑,以红米石地基、青砖墙体建成,岭南特色的木“趟栊”,造工精致的雕花木门窗等,显得古朴而厚重。

在吴家大院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得以进入到平时并不开放的碉楼式洋房里面。这些外表看起来相对简朴的建筑,内里的装饰却相当豪华:褐色花纹的意大利瓷砖、古色古香的木雕满洲窗屏风、石膏线装饰的天花板,配以欧式的圆拱飘窗露台和罗马柱结构的拱门,精致的装饰设计,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奢华和繁盛。这些5层楼高的洋楼在当时佛山算得上是最高的建筑,站在最顶层的罗马柱拱门前,放眼望去,风物尽收眼底。

除了镬耳大屋和洋楼,院内还有一幢外嫁女楼——如意楼、八角形和六角形两个凉亭、鱼池等。院内,芒果树、龙眼树、白玉兰、苹婆树等古树婆娑,其中芒果树为菲律宾品种,据说是屋主当年从越南带回种下,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

徜徉院内,青砖镬耳、高层洋楼、婆娑古树,让您感慨吴氏家族曾经的辉煌。在院内的吴氏家族馆内,我们发现,旧时的吴家大院,远远不止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象。从馆内“1932年吴家大院平面图示意图”上看到,当时的吴家大院称吴慎堂宅第,面积有今天的差不多三个大,原大门在东北边,门前桑林鱼塘点缀,通过吴慎堂水埗,可直接到九曲涌。宅第内,则包括镬耳屋9间,4幢方形洋楼,一座三进式家祠以及4间平房,此外,果园林地、竹林、桑地、鱼塘等组成的后花园,蔚为壮观,让人感受到这座私宅的怡然大气。

中西合璧大宅园

如今,原来吴家大院大门前的桑地鱼塘以及果园林地、竹林、桑地、鱼塘等组成的后花园,多以现代化的小洋楼所取代;原建筑最西边两间镬耳大屋及花园的位置,也被开辟成现在的人民路;三进式的吴慎堂家祠则早已被拆。面对这些,同行的老日之先生备感可惜。

老日之年过古稀,虽已头发花白,但体格健朗、思路清晰。退休前曾在九江外事侨务局工作。多年的侨务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华侨,再加上自己对九江历史文化的长期研究,被誉为“九江通”。

老先生介绍,早些年,吴氏后代回九江时,陆续给他讲过家族故事,并提供如祖籍、家训等相关资料给他,让他对吴氏家族事迹有所了解。如今,整个吴家大院陈列馆的相关介绍,都出自他之手。

据说,吴庚南祖籍九江镇梅圳村,早年因家贫远离家乡,到越南从事经商贸易,进口大米、药材贩卖,清末光绪十三年(1887年),做生意发了财的吴庚南衣锦还乡,在离祖籍地几里开外的九曲涌边购买田地,并从越南等地运来建筑材料,精心修建“吴庚南府第”。我们现在看到的镬耳大屋,就是他和弟弟吴畅如修建的。

碉楼式洋房则是吴庚南子侄吴伯玑、吴仲旒和吴美闾等所建。1927年,做生意发财的吴庚南子侄再度回乡大兴土木,从越南等地进口大量建筑材料,历时5年,在原有“镬耳”屋的南边,按照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起了西式楼房五座及亭园等设施,其中乐轩、伟闾、庆庐等为碉楼式洋房,是当时九江最高的建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代人所建的房子风格明显不同。“镬耳大屋是典型的岭南建筑,但洋楼则有点类似开平碉楼,有明显的异域风情。”老先生说。

对于其建筑特色,佛山知名建筑设计师崔国贤为我们做了详细而专业的介绍。他说,吴氏早期兴建的龙船脊镬耳大屋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其中式卷草花纹,形似云中龙凤蝙蝠图案,配合镬耳檐囗草龙,是岭南建筑碳塑装饰纹样。不过,对于高层洋楼的建筑风格,崔国贤认为,吴家大院的洋楼与开平碉楼不一样,“开平碉楼取自欧洲城堡建筑群中的塔楼,吴家大院的洋楼则是意大利风格,十四世纪时意大利中部叫路卡小镇就建有这种碉楼,共十四座,也因此成了该镇标志性建筑。”崔国贤说,“吴家建筑与当时其他民国建筑一样,属于百搭设计后用简单工艺技术模仿西洋建筑。”

建筑学博士、对佛山传统建筑颇有研究的周彝馨教授则对吴家大院的建筑高度评价:作为清末民初的私家民居,吴家大院的将岭南特色建筑与西方建筑特色交汇融合,体现了岭南建筑兼容并包的特色,对研究晚清民国建筑有一定历史和艺术价值。

见证九江侨乡文化

南海九江,滨临浩瀚西江,自古便是商贸繁华之地,因此旧时的九江,出了不少大户人家。“吴家大院是九江现存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侨兴建规模最大的院落。”老先生介绍,“其实,在以前,九江这样的大户人家还有不少,但是由于战乱及历史原因,其他大部分建筑都在毁于历史的车轮中。”

吴家大院刚建好没几年,1938年,日军入侵占领了九江。吴家举家上下搬离了大院,移居香港及海外,宽敞气派的吴家大院被日军霸占,成为大日本南支派遣军佛山警备部九江警备队总部,解放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吴家大院因是政府机关所在地,因此,吴家大院得以保存下来。

1997年7月,九江镇人民政府搬迁,将其返还给吴氏后人。但由于吴氏后人散落世界各地,他们又将这座百年老宅托管于政府。九江镇政府经过吴家人的同意,将它用于公益事业。从2011年起,政府出资2500万元进行吴家大院古建筑群的修缮及相关复建工程。2015年5月,吴家大院修复工程结束,作为九江镇侨乡博物馆,对所有游客免费开放,并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培训讲座等公益活动,丰富佛山人的文化生活。

如今,百年吴家大院复生,院内设有“九江溯源”及其他七个主题展馆,“九江溯源”展示九江的历史起源和时代变迁,而以吴氏家族、农耕之道、儒乡文化、古韵遗风、民俗风情、异域侨踪、情系故园的展馆,则全面展示了九江的渔耕、龙舟、儒乡、侨乡等文化。

作为九江侨乡博物馆,吴家大院见证了九江的侨乡文化。

自18世纪中叶以来,得风气之先的九江先民便远赴他乡,到海外谋生。“九江地少人多,许多九江人迫于生存压力,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做生意,如大米、药材等。”老先生介绍,“由于在海外的九江人很多,各地纷纷成立九江同乡会。”据相关数据显示,九江本地常住人有20万左右,而在外人口有28万之多。走出国门的九江人分布40多个国家,如越南、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美国、瑞典、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出国门的九江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做生意获利后他们便回归并建设家乡,吴家大院便是一百多年前吴氏两代人对家乡做出的贡献。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吴氏将西式建筑和传统建筑相结合,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西合璧、内涵丰富的典型院落。

“落叶归根,光宗耀祖是每一个曾漂泊在外的华侨最终的愿望。”谈起九江的侨乡精神,老先生感慨万分。

【来源】佛山日报

【记者】黎红玲

【实习生】罗燕茹

【摄影】张嘉颖

编辑 王虹丹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