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巴士来了!“滴滴小巴”上线,价格或在5元以下

南方+ 记者 2016-12-17 19:15

日前,滴滴小巴业务正式上线,该产品主要解决城市主干道之外的最后三公里毛细血管出行需求,实现用户与公交站点及地铁站点的行程接驳,并通过搭建算法模型和大数据计算能力动态计算路线和智能计价,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短途出行服务。该业务上线后,滴滴完成了短途拼车出行领域的战略布局。

基于技术突破打造的智能小巴

开通地区的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滴滴出行来呼叫小巴,小巴会智能计算乘客上车点和下车点,乘客选择确认后,就会通知用户和小巴“约会”的时间和地点。

据悉,滴滴小巴主要有三大特色,包括智能计价、虚拟站点以及最优路径规划。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介绍,“根据站点、线路、时间以及实时供需等30多个影响因素进行智能计算报价,线路热度越高,同行人共同分摊成本,单个用户成本下降,让5元内专座出行成为可能。

滴滴巴士。网络图片

滴滴小巴还将顺路用户聚集到同一个上车点,即虚拟站点,是基于滴滴大数据,通过热力图挖掘出高覆盖、密集的上车点。据悉,所有虚拟站点的设立都要求易于车辆停靠,并且易于乘客找到。

“无固定路线也是我们产品的特色,是完全按需的出行产品,根据需求规划路径不断引导车辆行驶,当有用户叫车时,滴滴小巴会根据需求智能计算路径,在体验范围内进行最优供需匹配,动态调整路线。”小巴产品负责人说。

此外,小巴也是高效的出行产品:“小巴业务的乘客上车效率达到30~40秒,司乘按照平台引导至指定站点碰头,无需提前电话沟通,简化了司乘双方的沟通流程,大大降低沟通和等待的时间成本,提升效率。”

短途出行是一个高频刚需

数据显示,大约70%的出行需求集中在3公里,人均每天3公里出行频次约为两次。以当前小巴在北京回龙观的业务为例,每天售出座位峰值达5000座,并且这个数据只用了60辆车来完成,每车日均完成超过80座,在高峰时期每车平均完成12个座位/小时。

实际上,小巴这样的公交地铁接驳产品不仅在帮助公共交通解决最后3公里上发挥重要作用,也通过共享出行的方式解决了单纯依靠增加汽车保有量来提高运力难以为继的问题。

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表示,中国城市人口密集,道路资源极为有限,可以预见,城市公共交通的运力缺口将持续扩大。目前中国的社会车辆在运期间平均载客人数少于1.5人,平均闲置时间约95%,汽车共享出行模式让大量车辆在原本行程或空闲时段搭载乘客,扩大了单位车辆的载客量。

倡导共享出行的小巴还解决了用户短途出行的几大痛点,首先公共交通无法满足“站到家”的短途出行需求,其次黑车和摩的价格不透明且安全堪忧,以及公交时间成本高,常常还拥挤不堪。据悉,小巴加入了平台对司乘的百万元保险,并且严格司机准入门槛,后台记录行程轨迹,对司乘的安全都有充分保障。

【校对】郭晓波

编辑 杨小妍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