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
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但是那些被欺凌的孩子
他们的父母又怎能不心痛不愤怒?
前两日
微博上的一篇文章
《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文章称,
作者是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妈妈,
她的儿子在学校厕所被两位同学
用带有厕纸、尿液的垃圾桶扣在了头上,
这两位同学不仅对其进行嘲笑,
还说出“我要开门看你的屁股”这样的话语,
由此发生了这起校园暴力事件。
截至12日上午,
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
就此次校园暴力事件作出回应,
认定其为“偶发事件”,
尚不足以认定涉事学生
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目前双方家长还是各执一词,
未能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但就校园暴力事件来说,
其实从来都没有远离过我们!
广东·清远
——“只因争抢篮球场”
2016年12月9日,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一小学
发生一起命案,
两名学生因为争抢篮球场产生冲突,
学生冯某携刀将另一学生梁某刺死。
据学校同学描述,
事发前,
五年级学生冯某与六年级学生梁某
曾因争抢篮球场产生矛盾,
9日中午,在冯某班级门口,
他与梁某发生口角,
冯某持刀刺中梁某胸口,
值班老师赶到时,
梁某已倒在血泊中。
最终,
梁某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河南·濮阳
——“多次被殴打却不敢求助”
2016年11月21日,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红山一中七年级学生明哲
在校外遭到5名同校学生殴打致脑部受伤。
当天上美术课时,
他曾经不小心踢到了同班同学小康的脚,
于是小康向高年级一吴姓同学求助,
放学后,
吴某某伙同同年级的付某某等人及小康一行5人
将他挟持至校外小树林,
对他拳打脚踢。
结束后,
付某某威胁明哲不要告诉父母和老师,
否则见一次打一次。
然而部分打人学生已非首次对明哲暴力相加。
前不久,
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从有效预防、依法处置、形成合力3个方面,
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
孩子遇到以下的行为就是欺凌暴力!
1.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2. 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3.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事,威胁受害者听从命令。
7.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 分派系结党:孤立或排挤受害者。
10.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 画侮辱性的画。
12. 把一些带有污辱性的视频上传到网上。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遇校园霸凌?
1.突然表现得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
成绩也不错的孩子,
如果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
可能并不是孩子厌学了,
很可能因为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他烦恼头疼,
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请您留意,
或许正是孩子在学校挨欺负了!
2.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经常闷闷不乐,
有厌学的念头,
原本活泼开朗的小朋友突然间变得阴晴不定,
很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您的孩子向您寻求帮助的信号了,
您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
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
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
不经意的聊聊天,
如果长期针对您可得多加注意了。
4.身上出现伤痕却不愿告知家长
有些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
身上还有伤痕,
明眼人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
可孩子还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
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偶有出现倒也正常,
但也不能忽视。
5.性情变化 行为异常
这个阶段就比较严重了,
如果您的孩子情绪突然特别的不稳定,
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
特别的粘人,
失眠爱惊醒,
拒绝去学校,
变得非常胆小怕人,
您就该去学校了解了解情况了。
孩子遇到了校园霸凌家长怎么办?
1.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愿意给你讲述霸凌发生的情形时,
请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他们谈论受害时可能是平静的也可能是可怕的,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
作为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成年人,
你都应该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
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2.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
因为这有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霸凌事件
是因为自身的问题,
让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
对孩子表达共情是很有帮助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向这个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他们所描述的事情
并不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常态”,
你对于他们一直以来所遭受的残酷对待感到非常痛心。
3.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
孩子在遭受霸凌后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情绪,
比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
不愿意上学等,
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
因为孩子很可能正处于应激状态,
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4.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时候,
更看重别人的关心和关爱,
这是要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的,
越早的把情绪处理好,
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
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另外,让孩子看到你处理这件事的态度和方法,
对他来说也是学习应对问题的机会。
5.感谢,你肯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你很感谢他
可以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
勇气对于克服恐惧、
尴尬和自我怀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肯定。
同时也肯定他:
只有你愿意谈到这个事情时,
家长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
这也是很了不起的。
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
“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
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
谢谢你的信任。”
从小到大
我们的教育总是过分强调成绩,
只要成绩上去了,
其他的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校园本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但校园暴力的出现
却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
也一次次冲破道德的底线,
刷爆我们的眼球。
或许在这个时候
即使有很多理论性的文字
很多家长们会更需要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团长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帮助到众多家长
青年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