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前11月空气质量,保持惠州全市前列

南方+ 记者 2016-12-16 08:27

今年1—11月,大亚湾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1,比2013年全年改善25%,持续列惠州市区五个国控监测点前列。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地下水质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名列全省前列。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这与该区对安全环保的高度重视,通过全力控源头污染、减总量排放、补生态短板,“控减补”综合施策提升环境质量等措施密不可分。

该区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建立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2013年以来,共召开68次区委常委会、管委会常务会、区主要领导碰头会等相关会议研究部署环保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每年细化分解任务,加强督查督办,层层压紧落实责任;区主要领导带头履责,通过社情民意综合办理平台等共就环保工作批示334次。全区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区域绿色化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规划先行。大亚湾区先后制定低碳生态专项规划、治水规划等23个规划,印发实施“四规合一”工作方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区总用地面积的40.85%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该区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制定实施正负面清单、差别化准入指标,建立实施由15项刚性量化指标组成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安全环保“一票否决”。石化区获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称号,是省第一批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也是省内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建设的七个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绿色化”的产业发展之外,大亚湾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绿色化”建设同样取得不少成效。2013年以来,该区财政投入生态环保资金19.02亿元,建成3座城镇水质净化厂,提前实现“一镇一污水厂”目标。建成人工湿地14座、在建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村一设施”加快推进。此外,还建设了4套大气自动监测站,对46种大气特征因子24小时监测。石化区重点企业均安装了废水、废气在线监控系统,联网环保部门24小时监控。

如今,很多到大亚湾参观考察的专家都对大亚湾随处可见的绿意印象深刻。在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实施《大亚湾区生态文明进步提升工程(2015—2020年)》中,大亚湾区初步构建起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通过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日”活动,大亚湾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态镇、村全覆盖。绿地率38.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平方米,已建在建村庄公园49个,明年将实现符合条件的村“一村一公园”全覆盖;总面积233万平方米的石化区防护林带基本建成。

为实现“绿色化”发展不打折扣,大亚湾区在环境整治方面坚持高标准,严把关。该区在全市率先开展VOCs排查整治,全区VOCs排放量预计可削减50%,在全市率先完成非法畜禽养殖场100%清理、率先开展地下水监测并全覆盖,实施海水防治三年计划,依法取缔鱼排和非法海上养殖。此外,该区还将全区重点企业、水库及河流纳入网格化日常监管范围,对环保违法行为,一律做到立案查处、顶格处罚、信息公开、责任追究。


编辑 姚佳敏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