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优衣库发文庆祝其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数量突破500家。在过去不久的双十一,优衣库以2分53秒的速度成为了2016年双十一天猫平台上,首个销售额破亿的品牌,并且打破了双十一历年以来的纪录。
近几年来,作为日式“性冷淡风”的代表,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日本品牌正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在国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门店扩张速度越来越快。
事实上,除服装和杂货外,国内家居设计、餐饮酒店等许多领域都刮起一股“性冷淡风”。这种极端简单的风格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越来越受欢迎和追捧。当旅行必去无印良品总店朝圣都成为文艺青年们的新风尚,我们很难忽视这样的现象级流行趋势。
追求清净的“性冷淡风”
“性冷淡风”是中国人对英文单词normcore的解读,它是Normal+Hardcore的组合词,直译过来便是平常+核心,用我们的大白话解释就是看起来普通但是很有料。性冷淡风是极简主义的另一种说法,代表着极简与克制,是去繁求简的风尚。
简单低调的配色、线条简易的剪裁、高冷文艺的格调、舒适实穿的质地,这些都是normcore的典型特征,这与色彩艳丽、工艺繁复、充满烟火气息和欲望的风格完全相反,而是充满了清心寡欲、寂寥悠远之感,因此被称作“性冷淡风”。
有人曾戏谑道,在时尚界里,“性冷淡风”可以归纳为一句“要想俏,一身孝”,总之就是靠黑白灰基础三色搭出一片天。
性冷淡风被细分为北欧风和日本风,两者同为简约风格却有一些差异。文化起源方面,日式简约以“禅”为核心,体现的是一种侘寂美学。侘び(WABI)与寂び(SABI)是两个词。侘び有粗糙朴实的意思,不事雕琢外表,但求清净之心,直指生活的本源。寂び则表示非常安静的状态。
下面的室内空间是由日本建筑师 jun murata / 村田純 – JAM / 间木(JAM) 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设计,可谓将日式性冷淡可谓演绎到了极致。
北欧简约以功能为核心,强调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北欧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冬季跟黑夜相对漫长。为避免沉闷,明亮、开阔、平静、简洁的居室设计风格应运而生。北欧人总体上生活简朴,讲求实际,崇尚自然。
设计理念方面,日式简约淡雅、朴素、节制、宁静的自然风格,营造出深邃禅意、闲适写意的生活境界。北欧简约直接、舒适、自由、实用,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集中体现了绿色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北欧性冷淡风家居
此外,二者的材质与色彩、常见元素方面也不尽相同,但其极简的核心风格是共通的。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热闹
与性冷淡风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喜欢热闹而害怕静。说到底,国人无论是审美还是生活习惯,还是“抱团取暖”式的。
观念比较传统的老一辈尤其重视家居设计中“温馨”的元素。他们可以接受没有高度自动化的电器,也可以没有和谐的配色,但是给人视觉上的“热闹”却是必须的。
装修方面想要“热闹”,就得想方设法把空间填满。比如,只住一家三口的家里也要放上一个红木大圆桌招待亲朋好友,任何一面墙都不能“闲着”,对联、字画、红灯笼甚至印着“家和万事兴”的墙纸都能消解他们视觉的“空虚”。
服装方面,从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旗袍来看,其色彩绚丽丰富,花式繁复多样,体现了当时国人对美与时尚的认识——纷繁复杂却精致独特。
而从对normcore的翻译就可以看出,最初我们认为日本和北欧的那种极端简约是禁欲的、没有生活气息的。那么,为什么近几年大家开始不喜欢热闹,反而追求看起来冷清寂寥的“性冷淡风”了呢?
对物质生活的反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相关资料显示,西方极简主义风靡于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与“极简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断舍离”文化在日本悄然盛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开始接触并接受极简主义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百度、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里,国内崇尚简约生活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豆瓣社区“极简生活”与“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成员,分别为45000人和17000左右。“简约生活的72条观念”、“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等均是十分热门的话题。
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为吃喝发愁的阶段,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到达物质生活富足充裕的阶段。这是极简生活方式开始流行的基础条件。
在此条件下,很多人都习惯了过度消费和拥有,不再以“多”为炫耀的资本,更多考虑自身的感受,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体验。也不再那么注重形式和流于表面的东西,更注重其功能性和实用性。
而最简单的东西往往能带给人最舒适的体验。简单的穿衣风格、简单的饮食习惯省时省力、简单的交流方式都能省时省力、实用方便,使人愉悦。
懂得节制、养成好的生活方式,衣不必过度奢华疯狂,乃至伤及动物;食以健康为要义……这些都是理性享受生活的体现,也是极简主义的内容。
另一方面,人们越缺乏什么就会越追求什么,见到的欲望太多,所以追捧“性冷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对资源的过度汲取,精神生活被大量抽空,让很多人感到混乱而窒息。我们的社交、工作等各方面越来越复杂,所以更加渴望简单。
专家分析,在物质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成为精神世界的一片绿洲,吸引着渴望返璞归真的人们。他们渴望摆脱繁琐复杂,不愿成为物质的奴隶,而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空间,以期获得一种解脱。
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物质本身成为一种牵绊。选择保留必须品,为生活腾出更多的空间的同时,也为生活带来许多新的灵感。极简主义风潮背后,其实是人们渴望用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心理的需求。
流动和独居人口大幅增多
公开报道显示,2011年导致将近两万人遇难的日本“3·11”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很多日本人重新审视自己家中的物品,因为“地震中30%至50%受伤情况是由于被掉落物品砸中而导致的。
以此来证明追求极简主义是为增加自己在灾难中存活的几率显然十分牵强,但是至少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未来的某些不确定因素产生了关联。
今年上半年,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纵向来看,近五年来流动人口增幅超一成。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增幅将会继续扩大。
很多流动人口都是背井离乡的状态,他们对居住条件、未来生活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便会倾向于一切从简,便于搬家;并更注重功能,方便耐用。
此外,根据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中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些追求自由的人也许会选择简约却又不失品味的生活。
消费文化制造的时尚潮流
今天,一些热爱性冷淡风的人们其实并不冷淡,他们是对时尚潮流最敏锐的人群,也是受消费文化影响最深的一群人。
总有一些沉浸于消费文化中的潮人们,紧随着每一次时尚热潮,从奢侈品味到英伦学院风,从波希米亚风到田园风,从复刻潮流到禁欲系。不可否认,我们中的某些人并不是爱上一种潮流背后的价值观,我们只是通过消费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这类追求时尚的人,未必有足够的财力去用无用之物填满自己的生活,但却因为追赶潮流想要用这种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让自己的格调显得时尚而与众不同。
天猫大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天猫全球潮流报告显示,一二线城市最爱极简风潮,运动时尚风则席卷全国。北京人和上海人终于在衣品上达成了共识——钟情极简风,也就是俗称的“性冷淡风”。
同时,数据表明北京和广东的消费者对蕾丝和蝴蝶款无动于衷,更偏向舒适轻薄款,显示一线城市白领阶层在穿衣风格更追求简洁和高质感。
由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处于时尚潮流的风口,他们最先感知到流行趋势。在“性冷淡风”吹来时,就会有更多人切换自己的穿衣风格以融入潮流队伍。
忙碌生活和狭窄空间下的选择
对于中国这样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物质极端匮乏的历史时期,刚刚进入物质繁盛年代不久,甚至很多人还没有走出物质匮乏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简单生活的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
极简主义目前所影响和指向的受众,还是中产阶层和经济并不很宽裕的城镇时尚白领。而先功能后审美的实用性一直是设计的主旨。
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曾明确地提出了“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设计应面向大众而不是权贵的思想”。极简主义这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尤其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受众的需求。所以近年来,极简主义大受追捧。
一方面,“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为的是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快节奏生活的巨大压力下,他们需要通过提高效率节省更多时间。
另外,留下更有用的东西,丢弃无用的东西是为了节省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越来越拥挤,人均占地面积随之变得越来越小,而人居住的空间也随之被压缩。
这就要求人们拥有尽量少的个人用品,实现“断舍离”:尽量不要购买无用之物;处理掉堆放在家里和工作空间里的无用之物;舍弃对物质的迷恋,给自己营造一个宽松而自如的空间。
总之,“性冷淡风”在我国开始流行的背后,有从繁重生活中抽身出来,主动选择改变生活方式的人,也有在空间有限生活节奏加快的状态下被迫换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更有无奈于奔波漂泊而必须一切从简的人,还有在消费文化的感染下假如时尚潮流的人。
在纷乱的各种万花筒一般对于“性冷淡风”的演绎之后,我们看到还是大师们的哲学描述最高秒,就像黑格尔说的那句话“最简单的才是最丰富的”。当然,无论是潮流新风尚还是生活新追求,都离不开时代和社会的烙印。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