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专家点赞罗湖棚改解决城市“痛点”,对棚户区改造未来充满期待

深圳发布
2016-12-15 19:11
+ 订阅

近期,罗湖棚改不断有新进展,三个片区陆续有房屋当事人“交楼”及租户搬离,越来越多的居民以实际行动响应和支持棚改。

罗湖为什么要实施棚户区改造?

罗湖棚户区改造有什么特点?

怎样组织棚户区改造?

针对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今天(12月14日)下午,罗湖区举办专题座谈会,特邀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人士等聚焦罗湖棚改并评估问效,罗湖区领导贺海涛、王萍、李小宁出席座谈会。专家认为,罗湖敢于直面棚户区改造难题,创新机制为片区居民谋取福利,令人钦佩,也让人对棚户区改造的未来充满期待。

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人士聚焦罗湖棚改。

会上,区委书记贺海涛表示,今年9月,区七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先锋城区”的奋斗目标,并提出要攻更新之坚、破棚改之难,强创新之软、补民生之短,除安全之患,以改革攻坚为罗湖注入新动力,实现罗湖凤凰涅盘,再次腾飞。

罗湖棚改项目建成后将成全国“标杆”

会上,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宋太平介绍,“12•20”光明特别重大滑坡事故之后,罗湖“二线插花地”木棉岭、布心和玉龙3个片区被排查确定为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和消防隐患高易发区。为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之实施改造,罗湖区委区政府勇于担当,展示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

宋太平指出,罗湖棚改和全国其他区域的棚改情况不同,房屋权属和当事人结构非常复杂,必须创新制度设计,找准最大公约数。国内其他地区的棚改主要目的是帮扶弱势群体,拉动经济提升,提升居民品质,而罗湖棚改的首要目的则是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宋太平介绍棚改情况。

宋太平尤其强调三点,首先,罗湖棚改片区不具备城市更新的条件,不仅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因为现行政策法规已经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其次,棚户区改造是三个片区的唯一选择,只有由政府主导,才能拿出巨额资金解决棚户区的公共安全隐患问题。最后,棚改也是提升片区居住品质的最佳机会。

据悉,作为深圳市棚户区改造的第一个项目与示范项目,罗湖棚改项目初步明确了包括街区制、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小区、智慧小区、绿色建筑等在内的7个方面的新兴技术规范,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棚改的一个“标杆”。

深圳市地质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金亚兵

希望建立边坡灾害的系统化数据库

深圳很多方面在全国是领先的,但是地质工作方面却存在欠账。希望罗湖区在地质灾害,特别是边坡灾害方面,能够有一个信息化的管理,建立一整套系统化的数据库。

我来深圳21年,罗湖区基本走遍了,我感觉还是有很多地质灾害方面的隐患。地质工作是系统性连续性的公益性工作,这三个棚户区地质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建议由政府委托公益性的地质队伍对三个棚户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提供三个棚户区的工程测量还有地质灾害的相关资料。

我们曾对木棉岭片区的边坡进行治理,但每年仍有很多问题重复发生,为什么这三个棚户区每年都有一些地质灾害问题,就是因为这一块没有系统性的设计。建议在三个棚户区的后续改造中,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设计工作,同时建立系统性长期性的监测机制。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章广成

改造过程中要进行群测群防

罗湖棚户区我去现场考察过,那里地形起伏比较大,地块斜坡比较多,在斜坡坡脚房屋很密集,缺乏土地规划,这是目前的现状。从专业角度来说,在这些斜坡上修建房屋是大忌,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旦这些斜坡出现地质灾害,上面的房屋就会遭殃。历史资料显示,1993年、2003年、2004年都曾发生过滑坡事故,今年上半年也有一处房屋开裂变形,将来如果遭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很难保证不发生类似的灾害。

因此,棚户区必须进行整体拆除改造,才能彻底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我建议,在改造的规划过程中,要对目前地质灾害的分布进行清楚摸底,在这个基础上,请专业单位进行专业的定量评价,同时制订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及应急避险措施。另外,在施工期间与改造过程中,也要加强专业监测,进行群测群防。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孙蕾

棚户区改造具有高度公共性和公益性

罗湖棚户区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民生为基本出发点,非常有必要。这个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加国企服务的创新方式,具有高度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和一般的建设项目存在本质区别。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罗湖棚改项目有三个特点,一是基础条件特别差,二是开发任务特别重,三是技术改造难度特别大。但是政府基于公益性考虑,为了城市公共安全,非做不可。

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毅

棚户区居民搬迁非常紧迫

棚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对于已经认定高危区域的改造不能有商量余地。政府敢啃棚改这块“硬骨头”是非常有担当的行为,困难一定不会少。棚改不仅仅是“危房”改造的行为,也为未来铲除违建“毒瘤”打下坚实基础并积累经验,从安全角度入手,在政策制定的各个层面探路,具有示范意义。对于棚改相关片区的危楼居民,搬出去非常紧迫,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着想。

另外,“插花地”是深圳发展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也代表了一段时期的文化。我建议,留下少量没有或排除安全隐患的房屋,建成“二线插花地”纪念馆,对未来的深圳非常有意义,这既能提升老区罗湖的文化内涵,对片区的整体规划也十分有价值。

资深媒体人胡文

棚改弥合了城市建设中的断裂带

罗湖棚改没有先例可循,所有的机制都需要摸索,以人的生命为最高准则,这体现了政府有担当、有作为的态度。鉴于棚改的复杂性,注定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棚改对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提升城市和居民生活品质有重要意义。政府敢碰城市“痛点”,我要为政府的勇气点赞。棚改也弥合了城市建设中的断裂带,我建议,可对“插花地”进行适当的人文保护,给后人以警醒。

内容来源:时尚罗湖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