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福兴街道打“组合拳”整治综合环境

南方+ 记者 2016-12-14 18:58

福兴干净整洁的街道。陈江峰 摄

冬季,沿着福兴街道主干道前行,小车从眼前宽敞明亮的道路上飞驰而过,却少见扬起尘埃;街道两旁的电线杆上,小广告也难见踪影。走进高田村平坦开阔的村道上,道路两旁新种植的花卉盛开,每家每户门前摆放着垃圾桶,村民们自觉将垃圾倒到桶里,每天由清运员定时上门收集垃圾。

“清洁福兴,亮化街道”,这不仅是群众对福兴街道的期盼,也是福兴街道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今年9月以来,福兴街道按照“营造宜居宜业大环境,锻造梅州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围绕兴宁“一轴四组团”发展新格局,根据当地人居环境特色,出台了《福兴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试行)》,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打出“组合拳”。通过抓重点、定原则、立要求、达目标,持之以恒抓好城乡建设和管理,以期打造绿色生态、秀美宜居的美丽福兴。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陈江峰 

完善基础配套 提升人居环境

福兴街道是兴宁市南部新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承担着兴宁市扩容提质的重要任务,随着城市框架逐步拉开,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压力可想而知。

今年9月,梅州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福兴街道结合兴宁市的有关要求,开启了对全域34.94平方公里的城乡环境大整治工作。在对兄弟镇街进行调研学习后,结合街道实际情况,福兴街道出台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试行)》,对打造绿色生态、秀美宜居美丽福兴的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细则。

作为兴宁市新城的一部分,福兴街道城市环境面貌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对兴宁城市名片的打造产生影响。

自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福兴街道对福兴街、兴福路、兴南大道等主要道路的占道经营、乱摆摊点、车辆停放、小广告粘贴等现象进行大力整治。截至目前,福兴街道已基本完成城区范围内小广告清理工作,拆除占道、有安全隐患遮阳棚56处,拆除未经审批和未按要求设置的大小户外广告牌210多块,拆除面积3000多平方米。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持续而漫长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福兴街道城市环境面貌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部分难题顽疾。对于影响市民生活、影响市容市貌的占道经营现象,福兴街道已有解决思路。“随着兴宁毅德城、宁江新城、碧桂园、安置区等项目入住的群众越来越多,占道经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我们已积极争取兴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以配套农贸市场,预计明年动工建设。”福兴街道党工委书记郭远林介绍,接下来还将尽快完善教育医疗、交通路网、社区管理等公共配套,提升居民人居环境。

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是基础工程,有效管理才能彻底解决顽症。福兴街道正凭借兴宁市筹划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局契机,以职能部门的力量加大管理力度。“福兴街道将继续在完善相关机制、加强功能配套上下功夫,以提升居民的人居环境,真正做到环境综合整治为人民。”郭远林说。 

整治生活垃圾 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已78岁的小学退休教师罗祖烈悠闲地在神光村的村道上散步,看着眼前清澈见底的河道和远方邻居正出门倒垃圾的景象,罗祖烈说这在5年前无法想象。罗祖烈退休后便回到了神光村居住,刚开始他还无法适应村里的生活,看到村民把垃圾往河里倒,他感到愤怒,劝阻时还遭到邻居“多管闲事”的指责。“没想到,这5年来,神光村的变化这么大。”罗祖烈感叹。

神光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美丽乡村,形成与景区联动的乡村游模式,需要良好的村容村貌做支撑。垃圾遍地的状况曾长期影响着神光村民的生活,村干部意识到,整治生活垃圾,改变村民意识是关键。

农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和固有意识如何改变?通过参观学习,神光村村干部形成了常态化管理,潜移默化影响的共识。具体而言就是为每家每户配置垃圾桶,并雇用清洁人员每日定时上门收取垃圾。此外不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推进会,在主要道路和河道挂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让村民产生自觉意识。

“目前,我们向村民收取每户每月10元的垃圾处理费用,在每家门前放垃圾桶,村民走几步路就可以倒垃圾,后续有保洁员处理,自然而然形成了规范倒垃圾的意识。”神光村村书记赖炳星介绍,神光村组织村干部带领村民不定期打扫道路、清理河道,让道路整洁河道清洁成为常态化,让清新的空气常伴村民。“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村民渐渐有了爱护家园环境的意识,村里环境整洁了,我们便开始考虑进行村容美化。在村道两旁种植花木,在平台空地建设村民活动场所。”

神光村是福兴街道大力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的一个缩影。福兴街道内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每个村以村委为单位,形成环境整治工作小组,负责环境整治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保洁员定期到村民家里收取垃圾,清扫道路清理河道。

村容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福兴街道提出“财政拨出一点,村委自筹一点,村民收一点”的措施之外,还积极鼓励各村动员本村乡贤为环境整治工作出钱出力。

“资金来源一直是我们环境整治工作的难题。环境美化了,在外乡贤回到家乡觉得这样的环境非常舒心,自然也非常愿意出资帮助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郭远林说。

每周测评分数与干部评优评先挂钩

“五里村干部又组织进行河道清理了,”神光村村书记赖炳星看着福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微信群里,五里村干部上传的工作照有些惊讶,“他们不是前两周才进行环境大清理工作吗?这工作太积极了。”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之初,福兴街道就已形成了街道党工委书记郭远林任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新强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福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微信群,鼓励干部上传工作照片,监督其他村工作,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及时上传微信群。同时成立福兴街道检查测评组,要求以周测评月考核年综合的形式对全办事处11个村(居)进行严格测评。

按照《福兴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试行)》,福兴街道检查测评组要于每周四前完成本周的测评,对各村的测评采取100分制积分,周测评平均分为当月评分,每月测评平均分为年综合分。检查测评组当天反馈村(居)存在问题和明确整改期限。

月测评综合得分75分为达标,达标的村(居)按照测评分数和村人口数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不达标的村(居),要给予情况说明,年综合得分不达标的,支部书记、分管干部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出现重大责任问题的,在村干部下届换届人选中将不提名,直接与“位子”挂钩。

“目前我们把测评合格分数定在75分,不算高。主要考虑环境整治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需要一个过程,待机制健全常态化管理后我们将提高达标分数,年度分数继续与干部评优评先以及“帽子”挂钩,倒逼干部重视常抓环境整治工作。”郭远林说,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推进工作的强度力度将对环境整治工作产生直接影响,部分村(居)干部目前对环境整治工作仍存在片面误解,需要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励干部。

为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福兴街道同步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工作。至目前,福兴街道已向群众派发了15000多份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同时,该街道在城市主要道路醒目位置树立宣传标语牌坊,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意识影响,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辑 马吉池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