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帮帮要给大家介绍一位
享誉海内外的医生
他就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肿瘤科
周岱翰教授
周岱翰教授从医整整五十年
擅长治疗晚期和终末期癌症
以及复杂肿瘤病情
让很多身患绝症的病人
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人物速写
常为病人加班
如果要为周老贴小标签,“加班”是必须的一个。因为上门求医的人太多,早上出诊,周老要从8点工作到下午3点;下午出诊,周老得加班到晚上8点才能下班。
提出“带瘤生存”
周老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带瘤生存”,治疗目的在于让晚期和终末期癌症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温情医师
周老每天面对的,是被打上“绝症”标签的病人。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们往往心疲力尽,敏感脆弱。周老认为,癌症病人可能亦是患有内科病、精神彷徨、情绪焦虑、悲观的患者,除了要治身上的病,还要治心上的病,让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放下包袱治疗。
从医五十年
周老和病患之间的真情故事
数不胜数
医患情缘
当帮帮走进周岱翰医生的办公室时,书柜上摆放着的三张合影马上吸引了帮帮的注意。
仔细一看,每张合照里的人都是同一批人。他们脸色红润,精神饱满。照片上还写着“跨越十一年”“跨越十三年”“感恩”的字样。
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在周老的悉心治疗下、患癌后存活了十多年的病人。光看照片,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精神奕奕、笑容满面的人竟然都是癌症终末期的病号。
(帮帮也很想放出周教授和患者们的珍贵合影,但周教授强调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因此就不在此公开啦)
这些病人彼此之间都成了老朋友,他们一年一聚,叫上周老一起叙旧。不仅如此,有些病人经过医院时,想到周老在加班,还会买些点心上来给他。
每次照片里的这些病人上来看望周老,诊室里都充满欢声笑语。精神奕奕的他们让在场的病患都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治疗的信心。
坚持带病上班 给病人看病
虽然周岱翰已经一周出诊三次,慕名前来挂号的病人依然排起了长队。
有些病人不知道要预约,坐火车、坐飞机过来,拿着一沓厚厚的病历,哭着求周岱翰。周老于心不忍,无奈之下给他们加了号,结果他的出诊时间越来越长,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他不仅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还要体恤、抚慰他们的心情。有些病人在癌症的困扰下,把身体的一切病症,比如腰椎痛、肩周炎,通通当作是癌症并发症,但有些病症其实和癌症无关。为了不让患者担心,周老会耐心地给病患解释清楚。
周岱翰说,病人都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既然他们来了,那就是对医生的信任。因此,周老总是耐心地询问病人的情况,“我有责任让病人敞开心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到他们。”
但同时,周老也觉得愧对了同事。
原来,只有当医生看完病人后,值班的护士、计价、收费、药房等工作人员才能下班。周岱翰过意不去,于是连晚饭也不吃,一刻也不停地给病人看病,就为了让同事能早点下班回家。
周岱翰的工作停不了。有一次,他骑自行车时不慎断了跟腱,需要进行手术。按理,术后应该好好休养。
结果,手术完还没拆线,就有许多病人不停地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问他:“周医生,最近怎么没开诊?我们都很想念你。”
有的病人急于求医问药,甚至找到了周老家里。为了不让患者苦等,他便坐着轮椅到诊室开诊,这样持续了大半个月。
带瘤生娃
从顺德来的陈女士是周老印象最深的病人之一。
陈女士结婚没多久,就被查出T细胞淋巴瘤。这种癌症对化疗敏感但又容易产生耐药性,不能全靠化疗消灭癌细胞。抱着对生命的渴望,她找到了周岱翰。
坚持治疗后,陈女士有效控制了病情。但是,她还有一个愿望:孕育生命。
周岱翰一开始不同意,癌症病人的身体状况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但是,陈女士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央求周老完成她当母亲的愿望。
看着她坚决的眼神,周老慎重考虑后答应了。之后,周老一边给陈女士治癌,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给她保胎,可谓费尽心思。患病6年后,陈女士已经有了一儿一女。
当陈女士带着女儿来感谢周岱翰时,她把孩子抱到周岱翰面前,动情地说:“就是这个爷爷给了你生命。”
如今,周岱翰每年都能收到陈女士送来的儿女的相册。他把相册珍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陈女士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带瘤生存”。“带瘤生存”是周岱翰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其著作《肿瘤治验集要》里提出的观点,是受到明清医家提出的“带病延年”“带疾终天”论述启迪的理念。
周老认为,尤其是对于中老年的癌症病人来说,化疗、手术虽然能消灭癌细胞,但对身体的损害在所难免。而在“机体邪正相持”的特殊阶段,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期,而这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从医原则:
“三个满意”
五十年来,周岱翰都坚持这样的从医原则:
第一,让自己满意。对病人要诚心诚意,诊疗病人要认真负责,对方生命相托,自己也要尽心尽力;
第二,让病人满意。病人患病,痛苦彷徨,要让病人尽快减轻痛苦,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让社会满意。遵守医德医风,为病人着想,让医院和社会满意。
自费资助
培养人才
而今,年逾古稀的周老仍然坚持出诊、查房,同时还要带学生、做科研。不仅如此,他还自费资助热心中医肿瘤学的学生。
他说,自己经历过年轻时代学习的清贫日子和工作后发展艰难的时候,现在希望尽一己之力回报社会,让这些热爱中医的学生享受更好的资源,继续支持中医肿瘤学事业的发展。
当帮帮问周老
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五十年时
周老说
“是对中医肿瘤事业的向往和寄托”
帮帮也希望
中医肿瘤学发展得越来越好
为癌症病人带来福音
摄影:万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