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加速落地开花,黄江镇步入发展快车道

南方+ 记者 2016-12-14 09:10

12月11日,不少从黄江周边镇街甚至深圳赶来的书画爱好者,聚集到位于黄江黄牛埔森林公园的河山画会岭南创作中心,欣赏这里展出的名家字画。该中心主任夏振南说,每逢周末,创作中心都停满了车,市民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向往正快步提升。

近年来,黄江各项文化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各类文化业态不断集聚。随着环湖绿道景观、简阅书吧黄江店、河山画会岭南创作中心等一大批文化新名片相继落成开放,黄江正朝着“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深圳北后花园”的目标大步迈进,“写意黄江”的城市韵味,正弥漫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河山画会创作中心展览馆里举办的画展。南方日报记者 胡国球摄

借文化抓手提升城市软实力

早在今年7月,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赴黄江调研时,高度肯定了黄江所做的工作,指出黄江正处于一个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节点,要建设“转型黄江、创新黄江、产业黄江、生态黄江、善治黄江”。

市长梁维东赴黄江调研时,也要求黄江以产业为先,主动对接深圳,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更大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前,除了产业发展实现倍增、经济转型亮点频现外,黄江还通过提升文化产业等城市软实力作为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回答了各级领导对黄江新一轮高水平发展的期待。

对于写意黄江的打造和文化产业的提升,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信心满怀,在他看来,素有“深圳北花园”之称的黄江,东有宝山龙脉,南有屏障探幽,西有清泉寻梦,北有繁华新城,中有写意森林、教育中心。东西南北中,风景各不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别于多数地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是黄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底气和重要抓手所在。

在日前召开的黄江镇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黄江镇镇长李志东也对该镇未来文化产业蓝图进行了初步的勾勒。他透露,接下来,黄江镇将深入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艺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并将绿道建设与文化繁荣相结合,建设文化体验型绿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河山画会岭南创作中心建设,建设城市雕塑群,通过打造文化景观、培育文化产业、提炼文化元素等,提升城市品位。

“黄江还将升级改造绿道南北出入口,建设跨水库景观桥梁,规划建设市民体育休闲公园。”李志东说,与此同时,黄江还将加快推进东莞竹藤草家具博物馆建设,并积极推动深圳书城项目,努力打造“东莞南”阅读高地。

国家级艺术创作中心落户夯实文化基础

黄江镇黄牛埔水库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完善的环湖绿道设施,每年吸引大量的周边市民和游客前来散步、骑行,已经成为黄江文化休闲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绿道入口处,坐落着一座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风格的院落,古香古色,门口写有“河山画会”四个大字,这就是中国美术协会河山画会岭南创作中心的所在地。

走进院子里,可以看到一栋二层小楼,内部宽敞简洁,大部分空间被用来进行书画艺术展览,墙壁上有各类不同风格、尺寸的书画作品在展出,很多都出自名家之手。依靠环湖绿道的高人气,展览馆每周就有上千人次的观众进场参观。

“我成长在黄江,收获很大,所以也希望能给黄江的老百姓作点贡献。”夏振南说,他于1989年第一次来到黄江,喜爱文化的他在黄江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红木公司,后来前往北京发展,结交了很多艺术界的朋友。在他的牵线搭桥之下,今年8月25日,河山画会岭南创作中心成功落户黄江。

该中心辐射五省,也是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全国唯一的创作中心。今后以河山画会为基础,还将逐渐吸引中国摄影协会等一大批全国顶尖的艺术协会入驻,使得黄江文化发展基础更为夯实。

“写意黄江”意味着更强劲的文化支撑力

夏振南表示,一个地方想要实现全方位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提升。正是本届黄江党委政府领导对文化建设的理解重视和大力支持,最终吸引了创作中心在此落地。

在夏振南看来,黄江目前提出的“写意黄江”概念,意味着打造宜居、宜工、宜商,居住舒适,环境优雅的新黄江,与传统文化中的“写意人生”的理念也相符合。

夏振南还计划将来利用政府提供的这片场地,开展一些公益文化活动。除了每年邀请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名家前来开办讲座,还可以举行一些摄影展览。对于对传统艺术感兴趣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基础文化课程。

此外,他还计划开办一座陶瓷文化馆,让爱好者们能够亲自动手体验制作的乐趣。

对于黄江近年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袁敦卫此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高端人才对文化环境条件比较重视,城市文化品味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黄江居住和创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莞深融城加速推进,以打造莞深科技创新走廊为目标的黄江,在文化软实力上苦练“内功”,必将获得更加强劲的文化支撑力。

人文气息提升今非昔比

备受外界关注的是,黄江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扶持,使这座城市文化气息不断挥洒开来。

茶香缭绕的安静阁楼、古朴典雅的木制家具、各路名家创作的书画珍品……在黄江向南七街龙芯巷里,一家名为“七品堂”的文化小店就开在此处。店“掌柜”赵文通1994年来到黄江工作,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萌生了开一家画廊的想法,便租了一间店铺开始经营。2005年,又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

从事文化经营近20年的时间,赵文通可以说是黄江文化产业发展变化的见证人。“20年前这里可以说是‘文化沙漠’,加工业兴旺发展,文化方面却不太重视。”赵文通回忆说,当初画廊刚开张时,曾有一位开宝马的客人进来,指着一幅标价3000元的作品说,这些作品和印刷品没什么两样,根本不值那个价格。还有同乡人听说他开画廊为生,质疑地说,“这些画最后只能是回老家盖新房的时候,挂在自己家里”。

有个画面赵文通一直没法忘记。十几年前,他的画廊也曾在黄江公园举办画展,然而观者寥寥无几。“可以说画展开张的时候就是闭幕的时候,开张的时候大家来凑凑热闹、鼓鼓掌,一结束就散了。”而今时今日,他在黄江感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氛围。不久前,赵文通刚刚举行了一场高端画展,宾客如云,黄江商会和一些学校、团体也都专门组织人来观看。

这让赵文通对“写意黄江”未来的文化潜力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他说,无论是从身边的人文化素质的提升,还是从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都能感受到黄江人文气息的显著变化。他经营的“七品堂”,现在不仅成为了普通文化爱好者休闲消费的去处,也是很多文化大家经常光顾和交流的场所。

策划:南小渭 方镇彬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方镇彬 陈启亮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冯文美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