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买到开房记录”报道刷屏,南都调查如何创造上亿阅读量?

南都周刊 2016-12-13 14:14

12·12

谁在泄露你的隐私信息?

戳图片可以获取阅读

历时一个月的暗访

五个版的重磅调查

南都“隐私泄露”调查报道刷屏

总阅读量已超过

100,000,000+!

今年8月,被诈骗电话骗走学费后,花季少女徐玉玉猝然离世,引发了公众对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热议。徐玉玉案告破了,然后呢?我们的个人信息“裸奔”的情况有得到改善吗?

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推出了五个版重磅调查,记者暗访黑灰产业链上服务商,发现600元就能网上买到同事精准定位,300元能买到高考以来的全部开房记录,还可买到四大银行存款余额信息。

戳图片可以获取阅读

报道中展现出的提供隐私信息的产业让人不寒而栗。在这类服务存在的当下,与身份证、手机号相关的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他人掌握。

在报道中,南都记者经过同事授权后,将其身份证号提供给服务商,得到了对方的开房记录,能查到同住人,入住时间精确到秒。除了包括开房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等在内的“身份证大轨迹”,根据手机号还能获得对方的定位信息。

南都记者还对网络黑灰产业进行了调查,发现撞库盗号、编写诈骗软件的群体仍然猖獗,而且处于监管的边缘。

黑灰产业链条环环相扣

网络隐私泄露人人自危

报道上线6小时

297家媒体纷纷转载

阅读量快速破千万!

报道由奥一网于12月12日发布,传播时长6小时31分,传播总量716篇,被289家媒体转载。

今日头条、UC头条、并读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等多家客户端均转载。

传播趋势图,中午过后时段出现传播高峰。

#700元买到同事行踪#

引爆微博话题

10分钟增百万点击

总阅读量7000万+

【恐怖的信息泄露!南都记者#花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包括开房记录】截至当晚9点,这篇报道在南都官方微博上已获得1181万阅读量。

截至13日早,#花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7435万,万人在线参与讨论,掀起网络热议。

新浪微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南都话题#花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引爆全网,已成为全国热点。最高峰时,微博话题在10分钟内增长了100万阅读量。

此外,南都自媒体单条稿件《视频演示 | 南都记者700元就买到同事的航班、开房、网吧等11项记录》,阅读量近200万;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公号上阅读量也突破10万;并读客户端单条稿阅读近50万次。

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

系近期南都原创最佳传播案例

包括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均转载发布了南都的报道。目前阅读量依然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长微博阅读量也达到惊人的210万。这是近期南都原创内容的最佳传播案例。

长微博阅读数据214万+

人民日报转载

昨晚最新消息!

公安部回应南都报道:

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

将延长至2017年12月底

针对南都报道,公安部12日晚回应称:今年4月底,公安部网安局牵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全国公安机关已侦破案件1868起,已抓获犯罪嫌疑人4219人,其中各行业内鬼391人、黑客98人,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05亿条。

虽然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精神,公安部网安局决定将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延长至2017年12月底。

上亿阅读量背后

此次暗访调查有什么样的风险?

南都如何规避风险?

报道还有这些“幕后”

对话《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部副主任王佳,也是《我们都“裸奔”了!南都记者700元买到同事航班/列车/银行卡等10项信息,开房记录精确到秒》《重磅!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此刻正在南昌参加高考》的统筹记者。

最初是怎么关注到个人信息泄露这个选题的?

王佳:我们一直比较关注数据安全的问题。在徐玉玉事件之后,我们发现网上贩卖个人信息的现象还是很泛滥,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个调查花了多长时间去做?从确定选题到成稿发稿发表的整个过程用了多长时间?

王佳:大概用了一个多月。之所以选择周一发稿,是因为想搞一个热点。另一方面就是初步调查已经结束,并且有了一个结果,所以就发布了。

在调查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南都:这个报道有个难度,就是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搞不好就构成刑事犯罪。我们花了很大的心思解决。如果我买名人数据,那就是违法行为。但是南都记者买的是同事的数据,因为是同一个团队,并且经过了那名同事的同意,所以不存在这样的风险。

此外,我们有两组稿子,另外一组稿子里会涉及网络黑产“撞库”等一些专业名词。如果在撞库过程中抓取的是真实的网站数据,那么也是违法的。而在开始操作这篇稿件前里,我们和律师、公安等就这些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除了追踪源头外,后续的报道还会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王佳: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肯定还会继续做下去,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从顶层设计出发,重新审视数据库,给数据安全的网络再做一次体检,查清楚是在哪些环节上造成了个人的信息泄露,切实做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舆论说信息的泄漏和实名制有关系,但是其实是无关的,即使在注册的时候使用的是虚假名字或者是网络昵称,那信息也是不能泄漏的。而我们将会一直关注着数据安全。

南都深度调查组也为我们完整揭开了700元买到个人隐私信息背后

12月12日,我们通过深度暗访,以一组稿件揭开互联网信息黑灰色产业链——花费700元就能买到同事的航班、开房、网吧等11项记录。

如此轻易地获得同事隐私让人吃惊,但更叫人感到恐怖的,是这样的暗地交易已形成一条巨大的黑灰产业链,野蛮生长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暗访之后,我们将售卖信息的软件和平台,向服务商和平台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进行举报,但工商局、经信委、通管局相互推诿,无人监管的现状令人堪忧。

徐玉玉事件之后,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一直是舆论的焦点,舆论也讨论了很多。然而,尽管各方都在严厉打击,网上贩卖个人信息的现象却没有实质性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对网络黑灰产业进行调查。

为此,在经过同事授权,购买同事隐私数据的同时,我们还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从最初的“技术小白”深入这个行业。我们发现,公众熟知的电信诈骗其实处于这条产业链的末端,是真正造成危害时的表现,在它的上游,存在着非常多灰色的、法律无法规范的行为,正是这些行为,为最后的信息泄露提供了服务和温床。

比如,撞库盗号、编写黑灰色软件工具的群体非常猖獗,并且门槛不高,一个纯正的“技术小白”,只要有人教,迅速就能掌握。实际上,真正操作这些黑灰软件的违法团伙,很多所受的文化教育并不丰富,甚至还有未成年人。我们对这些软件作了测试,一一曝光其特性,后来也向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作了举报。

此外,报道推出后,一些人动了歪心思,联系记者,试图以同样的方式来购买他人隐私信息。对此,南都记者坚决予以制止,同时在追踪报道中警示读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除了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犯罪,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也是犯罪,也就是说,购买公民个人信息是犯罪行为。公安部也在回应本次南都报道时,就这一问题专门做了表态。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追踪出来数据泄漏的源头在哪里。公众和媒体依然迫切需要一个答案,欣慰地是,现在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了。

当然,南都内部积极健康、业务至上的氛围,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无论本次报道还是之前的卧底替考组织报道,能顺畅发稿,迅速生成话题,都离不开多部门、多渠道间的有效介入和分发。在本次报道中,除了深度新闻部内部紧密沟通,还有赖于北京新闻中心、要闻编辑部、移动媒体部、评论部、经济新闻中心等部门的积极参与,大家从不同领域、各自角度出发,挖深报道,让其更便于传播,目的都是一个,让这组报道产生最大影响力。可以说,不是有这样一群南都小伙伴,好的报道是很难做成的。这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业务传统。

最新消息 !

公安快速出击,已有嫌疑人落网!

更多南都重磅调查

请拭目以待

南都记者 李颖

南都深度调查组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