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华民族罕见姓氏:还真有姓猴的,十二生肖都齐了
百姓家谱 2016-12-13 08:48
起初,“姓”和“氏”分别有独立的含义。
“姓”是血缘的标记,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氏”是姓的衍生,产生于父系氏族时期。原来是用来标识同姓子孙之间的不同分支,而且只有贵族才能有氏,所以氏可以用来辨别尊卑贵贱。
无论是《左传·隐公八年》,《国语·周语》还是《通志·氏族略·序》中均有提到这个说法。
姓,人所生也
“姓”最早见于商代卜辞里,多由“女”和“生”两种偏旁组合而成,是用形声兼会意的方法构成的字。
从形声字上来看,“姓”为“女形生声”,说明“姓”和妇人有关。“生”表明“姓”的发声,含有出生繁殖的意思。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明确提出:“姓,人所生也。”
这里的“人”当然是指女人。因为人类早期时候,经历过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的母系氏族。所以,那时候人类不可能从父姓,只能从母性。
所以,最古老的姓氏都是“女”为其偏旁。如:姜、姬、姚、姒、妫、嬴、好。
同姓不婚
姓氏怎么合并的呢?
人类脱离了原始群聚的乱婚状态后,从洪荒时代的野蛮、愚昧一步步走来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领悟到了惨痛的教训——“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意思是同姓(近亲)男女结婚生的后代都不繁盛甚至断代,所以“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出现了。
先民们意识到了辨别姓氏异同的重要性。
出于繁殖后代的实际需要,是姓氏产生的内在原因。
为了区别是否同姓,人们开始为自己的氏族确定一个标志,有的氏族是用一种动物,一种植物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作为标志,这就是图腾。
有的用图腾来作为本氏族的称号,有的就用自己居住的地方称呼自己氏族,这样人们有了区别不同氏族的方法,方便了交往和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