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隐私信息被“裸奔”,拷问公民权利保障

南方+ 2016-12-13 08:16

全民隐私信息被“裸奔”被贩卖,是对最基本公民权利的严重侵害,对社会发展也会带来极大的风险。从法律到执法,从治理意识到监管实务都存在全面滞后,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公民隐私权被侵害的状况就不会得到完全的改变。

近日,南都记者暗访网络黑灰产业链服务商,证实700元就买到了同事行踪,包括开房、航班、网吧、银行信息等11项记录。个人几乎所有的隐私信息,都能被轻易查到,而且服务商声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只要一个身份证号,从名下有几套房几辆车、多少资产,到何年何月何日某分某秒和某一个人在哪里开了房,都会被完全暴露,甚至只要半小时,通过手机定位就可以获得你的实时位置,经纬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那种。只要留下痕迹,你的信息就会被完全“裸奔”。这就意味着,只要是这个国家的户籍人口,不论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全民的私人信息都在被“裸奔”。

根据追踪报道,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黑客和相关机构的内鬼。在中国,拥有最庞大公民信息的就是各大政府部门,其次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四大银行,而无论是政府、铁路总公司还是四大行,都曾被曝光过对个人信息保护做得很不足够,甚至使用的是非常低级的明文密保,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起感慨黑客技术高超,更应该追问的是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足够的保护?至于内鬼的监守自盗,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譬如今年曾掀起舆论热议的电信诈骗,通常就是电信运营商内部的部分人员泄露信息,而如本次报道中提及的可以准确获知开房同住人信息并记录精确到秒,信息泄露很有可能的也是内鬼所为。

全民信息变为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本身已经是一出当代恐怖片,而更恐怖的是,在这样的危险面前个体几乎毫无抵御能力。在暗访中,记者曾试图就个人信息被贩卖一事报警,服务商所在地的公安,又纷纷表示只能向报案者所在地警方报案,结果记者向其所在地警方报案后,接到的回复是“被泄露信息尚未构成被公开发上网等情节,所以暂不予处理”,对于服务商,民警表示可在派出所登记后,交由警方处理。至于服务商所在的平台,是连“从事违法交易”这一举报选项都没有的。也就是说,即使某一个人或者每一个人都发现了线索,在当前的法律和执法操作下,这些明显的犯罪、对公民隐私权造成极大侵害的贩卖个人信息行为,是无法得到有效打击的,甚至连有效的申诉和监管渠道都没有,那么,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究竟从何谈起?

 当然,相关部门并非毫无作为。今年4月底,公安部网安局牵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已侦破案件18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19人,其中各行业内鬼391人、黑客98人,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05亿条。南都此次报道出街后,公安部决定将此行动延长至2017年12月底。只是,如果相关条例没有修改、执法程序没有改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没有得到重视和提升,也只能在犯罪发生后进行弥补,公民的个人信息依然无法从源头上得到应有的保护。

进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被收集引发了很多的争议,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兴起和维基解密的出现,更是挑起了如何界定个人信息边界的问题。然而,现在发生在中国的个人信息贩卖是比上述争议都要初级得多的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以服务和提升便捷性的名义收集个人信息之后,是否有意识和能力来承担保护信息安全的义务?

全民隐私信息被“裸奔”被贩卖,是对最基本公民权利的严重侵害,对社会发展也会带来极大的风险。从法律到执法,从治理意识到监管实务都存在全面滞后,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公民隐私权被侵害的状况就不会得到完全的改变。作为信息收集者,政府与相关机构必须承担起保障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隐私信息被“裸奔”,拷问公民权利保障

欢迎转载,需经授权


编辑 南风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