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发布 2016-12-13 09:01
12月7日
2016年河源招商推介会上
176个项目扎堆落户河源
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河源
正加快“全域开放”的步伐
吸引着珠三角企业“大佬”的目光
成为他们眼中闪闪发亮的宝
“
2014年、2015年两年全省发展后劲指数排名中,河源均居第一名。
今年9月,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河源调研指导工作时,再次对河源发展寄予厚望,认为河源的发展呈现出明显提速态势。此前,他曾用“可以看得着、可以期待、可以率先发展起来的市”的话,既充分肯定了河源的发展成绩,同时也对河源寄予深切期盼。
5年,可以改变一座城。如今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河源,在过去5年里,都经历了些什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今年我市经济发展虽有波动,但形势仍持续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2%,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分别比全国的6.7%、全省的7.3%快1.5和0.9个百分点。
不单单是今年,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河源在经济增长方面持续交出亮眼的成绩,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
2011年到2015年,河源GDP分别增长12.8%、11.6%、12.0%、10.9%、8.1%,年均增速超10%,超出全省、全国平均增速。尤其是2014年我市的GDP增速达10.9%,居全省第一位,而河源GDP增速上一次全省夺冠,还要追溯到2006年。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
2014年,我市GDP总量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去年,这一数据变为810.08亿元。
回眸过去的5年,我市把“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这一理念贯彻始终,始终把“三大抓手”抓得更紧更实。
省级产业园区实现全覆盖
去年2月15日,河源高新区正式晋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这也是继2012年灯塔盆地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河源在平台上搭建的又一个“国字号”平台。
产业园区不仅是一个工业园区,更是一个新型城区。过去5年,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园区供水供电、雨污分流、美化亮化、通信管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全市产业园累计开发面积达75平方公里。
不仅如此,我市各县区及江东新区也均成功创建了省级园区,其中“优秀”园区占全省1/3,累计获评省优秀16次,共获得省各类扶持资金近30亿元。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过去5年,河源坚持大招商、招好商的理念,实施了“四个一批”、“三个50”、“三个100”、“双百亿”工程,引进一批包括中兴通讯等在内的大项目、好项目,电子信息、模具、硅产业、空气能、电子电器产业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15年实现产值575亿元、增加值90.75亿元, 5年分别增长2.7倍、2.1倍。
市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市园区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分别达到了157个、78个、38个,其中78个新开工项目中,合同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有5个。截至目前,全市产业园累计落户项目904个,建成投产788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源民营经济活力凸显,已成为引领河源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为证,今年1月—10月,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1.90亿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出5.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95%。
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大项目,引领大产业。借力深圳,实施产业共建,河源正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理想之地。
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高涨
坚持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经过5年发展,河源高新区的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年产值已由最初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40亿元。去年,我市企业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有79个,这些项目完成后,不仅让企业轻松上阵、加速快跑,而且带来超80亿元的新增产值。
经济新常态下,河源不仅在经济上保持着稳定的增速,而且量质并举。我市坚持政策引领,出台了《河源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3年拿出8.7亿元,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让传统企业“老歌新唱”。据统计,近三年,我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30亿元以上,带动工业投资950亿元以上。
我市还积极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建立了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做大做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广东省光伏产业基地”、“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制造产业基地”、“北斗科技应用基地”等创新平台。
善弈者,谋于势。围绕转型升级的主旋律,河源观大局、察大势,布局高远,落子精准。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每到周末,市商业中心、万隆城等大型商场人头攒动。随着这些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建成,河源人结束了到广州、深圳购物的历史。
数据也验证了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今年前10个月,河源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37亿元,增长11.8%,增速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占主导地位的零售业增长12.3%,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79.6%。
生态旅游建设成效明显,河源启动建设了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竞得省扶持资金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近200亿元的8个旅游重点项目落户,其中巴伐利亚养生庄园一期竣工开业,成为河源生态旅游的“领头雁”。
生态农业迈入发展快车道
唱好山歌,念好水经。今年7月15日,市政府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大基因将凭借其技术优势,助力河源打造融合立体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景观农业等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今年7月,酷派集团、前海弘稼科技同样与河源签订投资协议,拟投入200亿元,在源城区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
河源是农业大市。过去5年,河源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0.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0.8%和95.6%。
2012年2月,灯塔盆地正式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是河源农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目前,灯塔盆地示范区已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竞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经过3年多的建设发展,灯塔盆地示范区已经从打基础的起步阶段进入提速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