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奋发图强!未来五年,江门经济将这样发展!

江门发布 2016-12-13 08:39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党代会在描述江门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时,正式吹响了江门争先进位的号角。对于GDP总量在全省排位持续后退的江门来说,这一目标的提出令人振奋。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市为何要提出这一目标?目标的设定是否切合实际?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些焦点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尴尬现实追兵渐近标兵渐远

谈起江门的历史,我们的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但回到现实,特别是面对经济总量不断被周边城市超越的尴尬现实,很多人心里难免会感到失落。作为珠三角的重要一员,江门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待能够迎头赶上。

回顾江门发展史,就是一部五邑人民不断拼搏进取、不断铸就辉煌的奋斗史。100多年前,许多江门人不甘贫困落后,漂洋过海,大胆走出国门,到异国他乡淘金修路、艰苦创业。近代以来,诞生了梁启超、陈少白、冯如、陈宜禧等一大批著名人士。20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江门依靠内河优势,发展起物流运输业、商贸业,建设了甘化厂、造船厂、造纸厂、水泥厂等一批国有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得江门先于周边城市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有“小香港”、“小广州”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团结进取,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GDP由1983年建市时的28.5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40.02亿元。但与先进地区比,江门的发展落后了。如GDP在全省排位持续后退,1983年建市之初高居全省第二,“六五”时期(1984年)被佛山超越,“七五”时期(1988年)被深圳超越,“九五”时期(1997年)被东莞超越,“十五”时期(2004年)被中山超越,“十一五”时期(2007年)被惠州超越,“十二五”时期(2012年、2013年)又先后被非珠三角城市的茂名、湛江超越,至此江门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以上市排位由1983年的第2位降至第9位,几乎每隔一个五年,位次就倒退1—2位。2015年,我市GDP为2240亿元,经济总量仅为深圳的13%、佛山的28%、东莞的36%,比惠州、中山分别少900亿元、770亿元,比茂名、湛江分别少206亿元、140亿元,比珠海、肇庆分别只多215亿元和270亿元。

追兵渐近、标兵渐远。“在同样的这片土地上,为什么我们的前辈先贤能够创造如此辉煌的业绩,而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的时候,竟然会发展到这一地步?”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林应武在剖析江门发展现状时,发出了这样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

对比思考工业是江门立身之本

“通过对比分析,我发现江门GDP被超越,首先是从投资、工业、出口这三个指标的超越开始,我们要实现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就必须狠抓工业、投资和出口不放松。”履新江门以来,林应武一直都在调研思考。在此前的市委工作会议上,林应武提出要把工业作为江门的立身之本,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坚持扩大出口稳增长。

据测算,当前江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GDP约0.4个百分点。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发展超越江门,就是工业化速度快的结果。目前,江门工业落后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工业规模不大。与中山、惠州相比,江门工业发展速度较慢,规模总量较小。2001年,江门、中山、惠州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05亿元、204亿元和131亿元,到2015年江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26亿元,被中山(1306亿元)、惠州(1587亿元)远远超过。二是产业转型步伐缓慢。造纸、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仍占全市工业比重7成左右,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大型龙头企业数量不多,2015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有221家,其中广州98家,深圳66家,佛山、东莞各12家,中山8家,惠州7家,珠海6家,江门仅有2家。三是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全省为27%,江门为7.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省有11105家,江门196家,仅占全省的1.76%。

“我们要扭转发展落后的局面,首先就要扭转工业落后的局面,重振‘江门制造’。要集中力量实施珠西行动,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要重视产业平台建设,整合资源精心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园区,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要发挥好小微双创的品牌效应,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林应武认为,投资和出口也不能放松。“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我们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有效投资上扩规模、优结构、提质量、上效益。”林应武要求,要狠抓投资超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提高工业投资比重;狠抓江门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确保未来几年交通建设投入超千亿元,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狠抓旅游、大健康等三产项目投入,将江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非常目标经济总量位次要前移

“要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以‘三战略、三带动’为支撑,推动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中高端迈进,打造珠三角新的增长极。”党代会提出,下一个五年要实现争先进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这一非常目标,不仅寄托着省委、省政府对江门的厚望,而且也凝聚着全体江门人的共同心愿。

“我们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并不过高、并不好高骛远。”林应武在参加党代会恩平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比如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实施工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建设投资“三个千亿计划”,实际上这是比较保守的数据,今后五年江门的固定资产投资要接近1万亿这个水平,江门才有可能实现争先进位。

“这样的目标比过去定位更高,但各个城市之间都在你追我赶,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更高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钟军表示,要实现目标,就要加倍努力,要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抓好‘三大战略’的落实,打造珠三角新的增长极。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认为,实施珠西战略,将是扭转我市工业落后局面、重振“江门制造”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位次的关键一招。我市作为珠西战略策源地、主战场和增长极,理应有更多责任担当,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振奋人心。

市统计局总统计师赵前斌表示,目标是激励大家的精神力量,现在形势复杂多变,未来的发展要把握机会,事在人为,要努力争取。江门是一座拥有希望和信心的城市,相信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虽然江门经济发展水平跟珠三角其他城市比起来不太高,但其发展空间大、后劲大。江门应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避免走其他地方走过的弯路,特别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跟环境的关系,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经济总量做大,才有发展的机会。江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江门是珠三角地区跟粤西地区的一个枢纽,以后港珠澳大桥建好后,江门到香港更便捷了,通过香港接受国际经济辐射的方便程度也更高了。

中山是“一镇一品”,镇域经济发达,每一个镇都有主导产业,并围绕产业形成了集聚,环境保护得比较好,城乡发展平衡,但也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中山是依靠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有民间投资才活跃起来。珠海的整体发展环境和水平比江门高一点,虽然它的中小企业发展得并不好,不过它有格力等大企业。与中山、珠海相比,江门的发展空间更大,要抓好海洋产业、装备产业等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一些配套产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此外,江门还要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的人才和资本到来;要坚持改革开放,转变政府职能。针对工业化不足的问题,江门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把工业化和城镇化、信息化结合起来。最后,江门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把营商环境搞好。

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

坚持抓大项目和大企业

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有延续性,从发展的形势以及省对江门的要求来讲,这个目标不算高,而且要完成后面的任务,没有这个目标,实现不了。但是从江门这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总量要前移的目标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实现的,因为超越我们的城市,从经济总量来说,它们的发展势头不错,有重大项目陆续形成新的生产力。

怎样才能保持发展?江门原来的一些举措是有针对性的,非常好,但还有一个方面,要进一步重视,那就是坚持抓大项目和大企业。“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前期,这两方面成效比较好,但是在“十二五”中后期,抓大项目的效果不太理想,基本没有大的项目落地;没有大项目落地和建设,很难产生经济增量。

从大企业方面看,江门一直在大企业发展上不理想,新的企业里,能够担起主力军的并不多,过百亿元的企业也就几家,而且在百亿线上徘徊;像茂名、湛江,不止是一百亿元的企业,以后甚至会出现几百亿元的企业,惠州也有几个几百亿元甚至接近千亿元的企业。江门虽然有大长江、中集、国华台电等企业,但都遇到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如果大企业不好好抓,没有龙头带动,江门要实现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力量显得很薄弱。

另外,江门要想发展,就要进一步提升干部的业务素质,要激发干部创业干事的热情。江门要知耻而后勇,敢于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