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发展看聚焦】区域经济

茂名发布 2016-12-12 18:48

区域经济 茂南

工业园区

初冬的茂名,温暖如春。初冬的茂南石化工业园,热火朝天。这是记者走访茂南石化工业园时的感觉。紧邻茂名石化炼油厂的茂南石化工业园太给力了,处处是繁忙的施工工地,处处是拔地而起的厂房、罐塔,处处是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场面,这或许是茂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剪影,这也是茂南振兴崛起的希望所在。

一直以来,石化产业的后续加工是茂南乃至茂名工业的短板,紧倚茂名石化这个超级大国企来发展的优势并没被茂名人所利用。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机会后,再不抓住这个优势只能令茂名离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远。幸好,茂名抓住了这个机会,设立了高新区,依托“大炼油”、“大乙烯”龙头效应延伸产业链推动石化产业集聚发展,已基本形成涵盖“石油炼制及乙烯裂解-有机化工原料-石化下游产品”石化产业全链条的产业格局和较完善的石化产业体系,精细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也蓬勃发展,铸造了独特的园区个性特色和品牌。

自动化生产线

10万吨/年丙烯在建项目

茂南也紧紧抓住了这个迟到的机遇,成立了茂南石化工业园。位于炼油厂北面,环市北路附近的茂南石化工业园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石化产业园区。但多年前,这里只有一条简易破烂的乡镇级公路通过,几家爱死不活的企业,和笼罩着尘土的村舍。而现在,这一带已变成一个繁忙的施工工地,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园区。

记者在走访茂南石化工业园时了解到,目前茂南石化工业园现有9家企业,已建成投产7个项目,在建项目7个。今年前三季度,园区企业完成产值约12.5亿元,同期增长5.8%,税收2553万元。而预计到2017年,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记者在前期投资达3.5亿元的大泽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到,林立的罐体已建起并初具规模,这间将生产基础油等化工产品的新企业在明年初可建成投产,年产值接近15亿元,每年可上缴税收三、四千万元。与它一墙之隔的茂名天源石化有限公司10万吨/年丙烯项目正在建设路网和基础工程,这个占地442亩的大型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建成后年产值约70亿元,每年可为地方增加税收6亿元,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投产项目

据茂南石化工业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内首期1500亩用地已全部进驻项目,而且全部是优质企业,所有新进企业项目投资强度达每亩400万元以上,第二期1000亩正在开发建设中。园区污水处理厂首期投资建设约4000万元,每日排污量3000吨,计划明年中投入使用。园区集中供热是由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对园区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机组已建对外供热系统接出热力管道,输送到园区,该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计划明年中投入使用。

茂南石化工业园已经成为茂南经济快速发展的超级引擎,改变茂南工业格局。除了做大做强石化产业的茂南石化工业园,茂南区还先后设立了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中科云粤西产业园、茂南电商物流园和茂南高岭土产业园的“五大园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开创茂南经济发展新局面。目前,茂南区已有规上工业企业117家,引进项目25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72个。

风正帆悬,蓄势猛发,南海之滨的茂名现是一片沸腾的热土。而坐拥茂名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茂南与时俱进,将把握发展新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努力把茂南建设成为中国石化产业名城、粤西交通物流商贸中心、区域新兴产业基地、茂名组团式城市中心。

文/茂名晚报记者 郭瑞祥

图/茂名晚报记者 李颜东

区域经济 电白

5年来,电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工作和成效可圈可点,如设立了茂名市回归反哺创业园,吸引企业家回乡投资;2014、2015年经济社会考核保持全市第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三次前来电白考察,对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让珠宝成为茂名的另一张名片,今年来,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粤西专业婚礼人的聚集地和中国“婚尚之都”。

抓项目促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电白区近年来特别重视抓项目建设,比如,积极贯彻省委作出的回归反哺工程部署,设立了茂名市回归反哺创业园。设立回归反哺创业园后,区委、区政府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如在2015年通过竞争获得省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元的基础上,又于2016年促成工业园区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签订了1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协议,有效地解决了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问题。园区帮助企业解决了800多个制约发展问题,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0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入园企业有153家,建成投产91家,“一园八区”、“六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基本完成。亿丰家居、粤西农批、六韬珠宝、广东冠利海洋生物等产业项目首期建成开业、投产;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园区获得2015年度全省工业园区考核“优秀”档次。

电白区在2014、2015年经济社会考核连续保持全市第一。

滨海浴场

茂名十景——御水梦泉

城市扩容提质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电白区启动了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试点工作,并同步推进旧区改造提质与新区建设扩容。该区累计投入近35亿元,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三路两湖”、“七路一桥一广场”、“一堤一街一码头三公园”等城区重点项目以及“三旧”改造项目建设,新建市政道路8条、跨海大桥2座、公园5个,改造旧城区道路4条11公里、公园2个,完成了森高海堤合拢、渔船停泊区、海湾水闸、排洪河、海堤绿道科普教育栈道一期和观景平台建设,城区面积由并区之初的34平方公里拓展到45平方公里。同时,还大力推进全城亮化、道路美化、内湖内湾净化,城区全面安装LED节能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美丽滨海新城初具规模。

该区其他民生社会事业也有许多亮点。如电白人民盼望了几十年、总投资11亿多元的水东湾城区引罗供水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

茂名市和泰沉香实业有限公司

汕湛高速沙朗江特大桥

文/茂名晚报记者刘锋兰 特约记者王全明

图/茂名晚报记者吴昊 通讯员 徐兴 何伟

区域经济 高州

近年来,高州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茂名市大力实施“一体两翼三大抓手”的重大机遇,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金山工业园。

金山工业园里总投资1亿元的进口皮革交易中心。

坚持量质并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金山工业园获批省产业转移园。农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并逐渐打上了绿色、现代的标签。电子商务、现代旅游、新兴物流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第三产业繁荣兴旺。去年,高州实现GDP456.81亿元,年均增1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2亿元,年均增19.6%。高州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排名第十,位列粤东西北“经济振兴指数”县市榜第二。

坚持项目引领,城乡统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围绕“三个五十”,建设了东方大道、冼太大道、站前路等一批城市骨干道路,拉开了城市框架。建设了迎阳广场、笔架山公园等一批市政设施和碧桂园凤凰城、九龙湖等一批高品质楼盘,提升了城市形象。高州被省列为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县。城乡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涌现了下汉、彭村等一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坚持改革开放,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得以激活。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使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改革对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得到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7%。实施“扬帆计划”人才工程,建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1个,人才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列茂名各区、县级市第一。

发展茶产业。

蛋鸡自动化养殖场。

路通财通。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图/茂名晚报记者陈国汉

文/茂名晚报记者朱杰祺

通讯员朱略 龙步云 姚超贤

区域经济 化州

罗非鱼开片加工现场。

一间中药厂将化州橘红果制成口服液、冲剂、润喉片等,创下3亿多元的年产值;一家水产食品公司对化州盛产的罗非鱼、虾进行加工,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近五年化州的工农业发展较快。

收获的化州橘红。

化橘红制药生产线。

化州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5家,比2010年增加71家。海利集团、新海水产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在工业基础更加扎实的同时,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89家。“化橘红”“化州橘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化橘红列入广东岭南中药材第一批立法保护品种。罗非鱼产量居全省第一位。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建成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成功举办化橘红文化节暨全城旅游峰会。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路通财通。五年来,化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茂化快线、迎宾大道、杨梅大道等“三大出口”已建成通车。现在,机场大道新改建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建成通车后,从化州市区可15分钟快速到达湛江国际机场。

化州城区快速扩容。

杨梅工业园。

图/茂名晚报记者黎雄

文/茂名晚报记者林夏 罗安然

区域经济 信宜

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

近年来,信宜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持续聚力“三大抓手”和特色资源优化开发,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在优化交通环境、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种植三华李为山区群众带来经济增收。

东镇旺同公园的优质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排第十二,“经济振兴指数”在粤东西北县市排第三。被授予“中国南玉之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包茂高速开通,信宜市区域优势凸显。

“三大抓手”重大突破。大兴交通,构建“外捷内畅”交通环境,实现了盼望已久的“铁路梦”、“高速梦”,以“一铁路、两高速、一国道、五省道”为重点的交通新格局正加快构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打造了“一园多区”,进驻企业85家、建成投产78家,高新科技园和电商物流园初具规模;完成9条主干道沥青罩面改造,整治了城区“四大出口”,改造提升了“五大公园”,新建了碧水湾大桥、锦江大桥等3座桥梁。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建设了一批森林公园,云开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66%,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普惠金融、营改增、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全民创业热情,各类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网商企业和服务平台发展到600多家。

图/茂名晚报记者 岑稳

通讯员 卢文生 陈承

文/茂名晚报记者 吴祖光

通讯员 李俊颖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