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韦振中:在时光里雕刻艺术人生

阳江日报 2016-12-12 11:27

记者/黄娟娟

11月上旬,著名雕塑家韦振中和他的夫人苏家芬,应我市著名油画家曾华的邀请,来到海陵岛采风创作。他们走进渔港、走向渔民,脖子上挂着相机,乐此不疲地搜集素材,然后躲在房间里进行创作。

初冬的一个上午,记者专程前往闸坡采访韦振中。走进他所住酒店的房间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已成型的泥塑人头,这些都是他根据闸坡渔民的原型而创作的。聊起自己的新作品,这位70多岁的老人家乐呵呵地说,此次闸坡之行“收获颇丰”,创作了不少接地气的作品。

因“珍珠渔女”结缘阳江

其实,韦振中并不是第一次来阳江。他是广西人,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美院与阳江来往不少,经常组织师生到闸坡、东平等地开展教学和写生活动,韦振中参与其中,与阳江结缘。

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美院组织骨干老师在东平开教学会议,就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搭建教学框架进行讨论,前后持续10多天。韦振中回忆,当时,东平镇的一位负责人找到自己,提出了在东平玉豚山做雕塑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后来被搁置了,但关于玉豚山雕塑的构思,却一直盘旋在韦振中的脑海里。

2000年,雕塑之事被重提,当地领导又找到韦振中。他遵循自己的构思,按照20比1的比例精心完成了一具1.2米高的模型。随后,雕塑工作按既定方案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韦振中的雕塑作品终于在玉豚山立起,这就是当地无人不晓的“珍珠渔女”。

那几年,因为立雕塑一事,韦振中经常来到阳江,有时还会在阳江小住,对阳江的印象也逐渐深刻起来。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东平一些老渔民的形象。韦振中回忆,他所创作的一幅渔民人物写生画,就是东平的一位渔民:“当时,这位渔民兄弟坐在镇上的亭子里打扑克牌,吆喝起来声音很大,手臂挥舞着,就像在渔船上指挥一样。我抓住了这个很有个性的动作,创作了一幅渔民形象画。”关于这幅画,韦老先生一直保存着,很珍惜。11月初在“七空间”举办的“逐浪追意画海陵”画展中,他特意把这幅自己珍藏着的渔民人物形象画从广州带来参加展览。

此次来闸坡,韦振中主要把目光放在渔民身上。在当地人的陪同下,他走进闸坡渔港,走到渔民中间,看中一些“典型人物”并征得对方同意后,他会前、后、左、右从不同角度先拍摄若干照片,回到房间后则根据照片进行泥塑创作。创作期间,可能的话,还会请所要雕塑的渔民本人到他的创作室,做实体模特。

“你看,他们有典型的特征,粗犷、眉弓突、嘴唇厚……”指着自己的作品,韦振中说,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他会特别注意人物特点,并抓取人物动态进行创作,最大限度地突出人的社会性和个性。

艺术创作需抓住人物动态

谈及教学及创作,韦振中滔滔不绝,仿佛又站在了讲台上。他说,艺术创作尤其是雕塑创作需要抓住人物动态。人物动态的体现则有四个层次:舒服、社会性、个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他回忆了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巨人集团委托雕塑系的大师做11个巨人雕像,包括孔子、华盛顿、拿破仑等,其中,韦振中的任务是雕塑“牛顿”。起初,韦振中设计的牛顿形象是:站着,手里托着一个苹果,地上还散落着几个苹果。

对自己这个作品,韦振中越看越不满意。“我自己反驳自己,这怎么能体现出是牛顿呢?从作品来看,可以是一个普通英国人在思考苹果是否好吃,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水果摊贩在思考苹果贵不贵……”他索性停了下来。经过一周的反复思考,韦振中将手托着苹果的动态改为手抓着苹果的状态。

“是不是感觉一下就传神了,一下就跟万有引力相关了?”他兴高采烈地回忆。遗憾的是,由于巨人集团的倒闭,这11件作品后来不知所踪。

在教学与创作中,韦振中多次与学生分享这个案例,以此告诉他们,雕塑创作贵在抓住一个动态,这个动态必须是作者想表达的,并且与人物本身的社会性、个性、艺术性高度吻合。

令韦振中欣慰的是,从教多年来,自己培养出了不少得意门生,其中不乏雕塑界的大咖,如在中国很有影响的阳江籍雕塑家许鸿飞。他还特别提到,阳江的艺术氛围不错,几位阳江籍的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关振华、冯国豪。“旧两阳中学里的关山月雕像,就是出自关振华之手,我觉得那尊作品非常不错。”对于自己的学生,韦振中不吝赞扬。

艺术大家庭其乐也融融

此次来闸坡采风创作,韦振中与夫人苏家芬同行。白天,两人一起外出搜集素材,但回到房间,则是各自创作:韦振中做泥塑,苏家芬画水粉,互不干扰。由于夫人身体抱恙,早他两日先回了广州。

当记者问及,一起创作时两人是否有艺术交流,他则笑言夫妻俩彼此“互相声讨”,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其实,韦振中与苏家芬算是处于一个艺术大家庭中。苏家为新会小冈人氏,一家五兄妹被称为“苏家五杰”,苏华、苏家芬、苏家杰、苏家芳、苏小华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在均为职业画家,新会博物馆为其开辟专门地方设苏氏美术馆。

苏华嫁给了画家林墉,苏家芬嫁给了雕塑家韦振中,苏家芳嫁给了歌唱家乔平……平日一大家子人聚会,讨论的都是艺术,其乐融融。回忆起最近的一次聚会,那是10月29日,在广州大剧院,乔平登台演唱了父亲乔飞的经典作品,韦振中和苏家芬等人都去广州大剧院捧场。音乐会结束后,一家人在墨高美术馆聚会——当时美术馆正好展出苏家三姐妹的作品,大家相聚,寒暄之外,话题依然在音乐、在美术、在雕塑……

“我们这一代生下的五个孩子,也都成了画家。两代人都与艺术相关,但每个人的面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各自的成就。”说起这个大家庭,韦振中言语中流露出一丝骄傲。

■ 人物介绍

韦振中,1940年出生,广西桂平县人。擅长雕塑。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曾任广州美院附中副教授、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副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州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猎归》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美展”表彰奖;《思》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难忘的乐章》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情溢珠江》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雕塑金奖;《相爱在他乡》2002年获“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优秀奖;《马思聪》为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孙中山像》放置于中山大学;《帕格尼尼》放置于广东星海音乐厅。

出版的专著有《韦振中木雕集》。编著出版有《俄罗斯雕塑》《俄罗斯陵园雕塑》《法国陵园雕塑》。


编辑 陈妙诗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