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观察 2016-12-11 10:09
“道德模范、好少年、好媳妇”
评选表彰
12月10日,梅州市举行了道德模范、自强不息好少年、孝老敬亲好媳妇颁奖典礼,本次活动共评选出10名梅州市道德模范,10名梅州市道德模范提名,以及20名自强不息好少年和20名孝老敬亲好媳妇。
现场播放了道德模范、自强不息好少年、孝老敬亲好媳妇感人事迹的视频,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活磨砺顽强不屈的抗争,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一阵阵久久回荡的掌声,是现场观众对道德模范表达的深深敬意。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梅州市妇女联合会、梅州市教育局、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梅州日报社、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彭耀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丽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映平,副市长陈丽霞,市政协副主席、市文明委副主任张光明等领导出席颁奖典礼。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彭耀新为“孝老敬亲好媳妇”代表颁奖。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丽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映平为“自强不息好少年”代表颁奖。
副市长陈丽霞,市政协副主席、市文明委副主任张光明为“梅州市道德模范”代表颁奖。
第六届梅州市道德模范名单
第六届梅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名单
20名自强不息好少年和20名孝老敬亲好媳妇名单
好少年参会代表(10名)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温雅楠
梅江区鸿都小学
2015年12月6日,对温雅楠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日子,被医院诊断出脑部长了一个大肿瘤,需要尽快手术切除。考虑到这是个大手术,父母决定带她到广州治疗。
手术前几天,温雅楠得到无数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医护人员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正是这些温暖的话语伴随我让我战胜孤单,她度过寂寞而漫长的重症室三天时间。
在17天的住院治疗中,没有出现医生术前告知的并发症。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和关心,才让她快速战胜了病魔。
一份份贴心的关怀时时温暖她,让她感动,给予她力量,她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在家坚持自学。后来,温雅楠决定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期末考试,她的想法得到老师及妈妈的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她以英语数学满分,总分292.5分名列全班第三。
今年3月底,温雅楠到广州进行术后第一次复查,因部位特殊,术后残留较大,暑期需做放射治疗。还有,左眼视神经因压迫时间长及手术中的损伤,经中山眼科医院全面检查后被告知无法复明,一时间伤心和难过又涌上心头。
不过这一次,温雅楠坦然接受:“我相信自己用一只眼也一样可以看到精彩的世界!我知道,我面前的道路还会有很多坎坷,但我一定会凭着坚强、乐观、积极的态度迈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的明天一样可以阳光灿烂,我一定能和所有小伙伴们一样健康、快乐成长。”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丘春妮
梅雁东山中学
她,一个留守儿童,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她,一个品学兼优、富有爱心、独立自强的孩子。她,就是梅江区梅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一班的丘春妮同学。老师喜欢她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同学喜欢她团结同学,乐于助人;长辈喜欢她孝敬懂事、乐观开朗。
丘春妮,本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中,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从此,她跟着父亲一起生活,由于生活所迫,父亲不得不在外地打工维持生计。然而,在2014年5月突如其来的车祸,使父亲变成了残疾人,对于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父亲为了治病常年在广州,只留下她与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并暂住在二伯家。她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但她没有自卑,没有失去信心,用顽强的毅力承受着与她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在家里,她学会了洗衣、做饭,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主动照顾爷爷奶奶;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白天,她坚持到校,不迟到、不缺课;晚上,做好家务,努力完成作业。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只能打电话,她靠顽强的毅力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夸她是个自强自立,有上进心的孩子。
凭心而论,丘春妮家中仅靠父亲的车祸赔付金和残疾人补助金维持生活,经济拮据是可想而知的,懂事的她知道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她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总是鼎力相助,甚至是“慷慨”的。同学笔坏了,本子用光了,临时急用,她总是乐于将笔、本子借给同学,不需任何感谢;同学遇到困难,她总是尽心帮助,不求回报;同学呕吐了,她主动帮助打扫呕吐的脏物;同学没有带伞,她又主动送同学回家……去年,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为希望学校捐款,老师考虑到她家经济困难,劝她不要捐款,可她仍主动带头捐款,并将买早点节省下来的5元钱,捐献出来。虽说这5元钱并不多,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她一颗纯洁的爱心。
丘春妮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表现出色,令人赞赏。她学习成绩优秀,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被学校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被梅江区教育局评为“区优秀少先队员”;在2016年寻找广东省“最美南粤少年”活动中,荣获“最美梅江少年”之 “美德好少年”称号。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李佳燊
丽群小学六年级
李佳燊,女,2005年4月6日出生,现就读于丽群小学六年级(7)班。还在襁褓里她的父亲就因车祸去世,妈妈也离开了家,从小没见过双亲的她由已下岗的爷爷和没有工作的奶奶抚养长大。一家三口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计,虽然身处逆境,但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勤劳节俭,是个自强自立的好孩子。
当许多同龄小孩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小霸王”、“小公主”时,小小的李佳燊便学会了自理自立。上小学后,她自己学会了洗澡、洗衣、叠被子,自己照顾自己。爷爷、奶奶现在已经七八十岁了。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还要辅导她的功课,很是辛苦。懂事的她每天一放学回家 ,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爷爷、奶奶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洗菜,烧火,扫地,收拾房间,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
尽管家庭条件艰苦,李佳燊仍然坚持刻苦学习。在学校,她自强勤奋,自主好学。课堂上,她认真听讲,敢于提问。课外,她总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周末回到家里,学业上的事一点不用大人操心。就是凭着她的这股韧劲儿,每次考试都取得了好成绩。
李佳燊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兴趣爱好也广泛。她积极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兴趣班,创作的绘画作品多次获得学校表彰。在班上,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她人,热爱集体,踊跃参加、组织集体活动。平日里,她热心参与各项班务工作,积极协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是老师信得过的得力助手。二年(1)班的老师同学都非常喜爱她。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纪律标兵”“卫生标兵”等称号。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杨祥锋
梅县区雁洋中学
杨祥锋,居住在梅县区雁洋镇大坪村。今年15岁,如今在梅县区雁洋中学就读初二。一周岁时,父亲不幸患尿毒症,因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爷爷奶奶只能想尽办法向亲朋好友筹钱,还得到社会上好心人的热心帮助。然而经多家医院治疗都无法挽回他父亲宝贵的生命,留下了可怜而又孤单的姐姐和他。屋漏偏逢连夜雨,接着爷爷又患肝胆结石,在市人民医院做了两次手术,花了一大笔钱,这对于原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今奶奶犯高血压病,需要长期买药治疗。至今杨祥锋家还欠下一大笔债务。随后母亲不堪重负,难以支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也改嫁另组建家庭,对他们极少关心,因此姐弟两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在这个父爱和母爱都缺失的家庭里长大,杨祥锋和姐姐都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反而比其他健全的家庭的孩子懂事得更早。在同龄人还在爸妈怀里撒娇的时候,他们姐弟俩已经在干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帮助减轻家庭负担。
杨祥锋说:“在我开始懂事时就下定决心,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为了爷爷奶奶不再受苦受累,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一定认真读书,出人头地,长大以后做我们家的顶梁柱,回报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陈秋新
兴宁市陂西中学
陈秋新2002年出生于坭陂镇柑子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爱。
谁曾想到命运如此不公,灾难也降临到这个虽然不富裕却快乐的家庭,就在陈秋新三岁那年,世界上最疼爱她的爸爸因公去世了。童年丧父,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异于天塌下来了。她的妈妈为了小陈秋新和弟弟没有再嫁,一家四口人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妈妈身上。
缺少父爱的陈秋新却非常懂事,学习刻苦努力。在小学上学时经常是班级的第一名。连续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而且还担任学校的少先队干部和班级干部。工作非常认真,得到小学老师的夸奖和好评。生活中,陈秋新非常简朴,从不买零食吃,也不买新衣服穿。尽管生活很艰苦,但小秋新却非常乐观,她从不与别人比吃比穿,而是与别人比学习成绩。并且还热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受到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在家里,她总是帮着奶奶做饭、洗碗、洗衣服,完全是一个小大人。
自从升入陂西中学以来,陈秋新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学习更加刻苦,每次月考或期末考试,成绩都在全校的前10名内,多次获得标兵奖和一等奖。
在学习和工作中,她总是非常认真、刻苦努力,深受老师们的喜爱。班主任评价她虽然来自单亲贫困家庭,但却乐观向上,坚强不息,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作为班干部认真负责,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丘敬奕
平远长田学校
丘敬奕,平远县长田镇长田学校初三(2)班的学生,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长田镇高南村。
丘敬奕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从他呀呀学语开始,全家五口靠父母耕田种地过日子,生活虽然清贫但还算幸福。2005年当敬奕5岁的时候,家庭的厄运就像雪片般的接踵而至:父亲丘伟青患上了尿毒症;2008年,爷爷因年老脑萎缩造成中风和偏瘫住院;2009年爷爷又因前列腺肥大而再一次住院动手术。两个亲人因病致全家背负60多万元的债务。母亲肖秋平用柔弱而又单薄的肩膀早出晚归,靠打零工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2014年冬天,他的父亲经过10年时间的“血透”折磨,最终还是丢下了年迈多病的父母和敬奕孤儿寡母,永远离开了人世。2015年春节刚过,世界上最疼爱他的母亲也查出患尿毒症,她知道这不治之症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拒绝到医院做“血透”,只是在民间寻找中医进行保守治疗。5月的一天,妈妈哭着对敬奕说:“我的苦命儿子,一直以来爸爸妈妈从没给你过好日子,爸爸走了,现在妈妈也要离开了,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就交给你了。如果真有好人家收养你,你就跟他们走吧。爸爸妈妈对不住你啊……”说完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父母相继离去,看着半瘫的爷爷和年近八旬的奶奶,敬奕悲痛欲绝。2015年6月,长田学校迎来一群中山市小榄镇来的客人,这些叔叔阿姨都带着小孩来山区认“穷亲戚”,希望借此机会帮扶贫困山区的孩子完成学业,并且让自己的孩子也能体验体验农村生活,通过与农村小孩接触进行艰苦朴素教育。一位姓杨的阿姨一眼看中了敬奕,杨阿姨提出要带敬奕到中山市读书,敬奕婉言拒绝了,他说:“我离开了家,爷爷奶奶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他知道跟 “杨妈妈”走的好处,更知道爷爷奶奶两个亲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份量。他觉得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是正确的选择。
家里的变故没有把敬奕击垮,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他很有信心地说:“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是有爷爷奶奶的陪伴,有社会的关心和热心人的帮助,我可以过得很好,已经没有可畏惧的了。只要勤奋努力,终有一天,我会成就自己,成就家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报答社会,报答曾帮助过我一家的人。”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刘梦琪
蕉岭晋元中学
刘梦琪出生在“世界长寿之乡——美丽三圳”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母亲在四岁时就与父亲离异,父亲因此深受打击,整日以酒消愁,不久就去世了。从此她和弟弟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现在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了,所以我学会了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活,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孝敬老人和照顾弟弟。因爷爷不能干重活,家里就只能靠奶奶种一些青菜和政府低保为生,同时也有爱心人士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学习上她勤奋刻苦,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优异,曾多次被评为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校文艺队,在今年全县中小学艺术花会节上,她表演的《七月火把节》获得了二等奖。
生活上,她懂得“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无论谁有困难,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她深信只要保持一颗执着追求,奋发向上的心,总会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书写一幅美丽的篇章。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陈金彪
丰顺汤西中心小学
陈金彪,今年十三岁。家住在丰顺县最边远最贫穷的八乡山方吉村。三年前,全家为了小孩求学方便,搬出大山,租住在丰顺县城三门凹。父亲去年因车祸死亡,现跟母亲、一个姐姐生活在一起。平日是靠妈妈打工维护生活,供姐弟俩读书。陈金彪虽然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但他懂事听话,独立坚强,多年如一日,用真情、用孝心伺候奶奶、孝敬妈妈的事迹被村里人、全体师生传为佳话。
去年九月份的一天晚上,爸爸因车祸抢救无效死亡。70多岁的奶奶因受不了打击,患上了轻微脑血栓,治疗后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自打奶奶病了以后,妈妈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回到家后妈妈既要忙家务、种地,还要伺候有病的奶奶,很是辛苦。金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主动承担了照顾奶奶的任务。每天放学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奶奶按摩,按穴位,然后再打理吃的。
陈金彪同学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他学习也很认真刻苦,成绩优秀,2015年4月在梅州市开展的“百老帮百少、百小尊百老、百业助百校”活动中他被梅州市委老干局、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梅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尊老孝亲先进少年。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张文涛
大埔虎山中学
张文涛,生于2000年4月。
2004年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音讯全无。从他懂事起,姑父母就教育他要“自强”、“自立”、“自爱”、“自律”,所以从小就养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起床后自己穿衣整理被子、做好作业后收拾桌面、吃完饭后帮姑父母收拾碗筷、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自己洗澡等等,正是从这些独立的好习惯做起,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责任意识。
张文涛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表现得很坚强,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状态。在学习遇到难题,从不畏惧,先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实在做不出来再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不会做的事,做不好的事,一定要做好,学会之后才停止,他相信这样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在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生活中张文涛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从不乱花钱,姑母常说去帮他买新衣服,他总说衣服不是还有,不用买。也很少叫姑父给他钱买零食。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张文涛说要做生活的强者不做弱者。这次市质检他在全校排第四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数次被表彰奖励。
● ● ●
《自强不息好少年》
甘柳嫦
五华高级中学
甘柳嫦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因脊髓受损,从此便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一直瘫痪在床,生活难以自理,家里的光景也再不如前。母亲因此离家出走,至今再没联系。
父亲长期瘫痪在床,已到古稀之年的爷爷需要费尽心力照顾她的父亲,年近七旬的奶奶每天起早贪黑去菜市场工作,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忍受着寒冷,只为了那微薄的工资,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担子。
甘柳嫦家有四姐弟,都在读书,俩姐姐在外面读书,现在家里甘柳嫦就是当家的。每天需要做饭,整理菜园子,帮父亲刷牙,擦身,以及做其他力所能及的事。即使生活得很艰苦,即使每天需要照顾父亲,即使每天必须早起干农活,但她从未放弃过,仍然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或许她的学习时间比其他同学少得多,但她依然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甘柳嫦说:“我不愿意放弃读书,我也相信自己有继续读书的机会,我更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不管有多大的苦,我都会坚持。”
好媳妇参会代表(十名)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梁运芳
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村民
提起龙上村四组村民梁运芳,龙上村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都对她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赞叹不已。对她用柔弱的身体撑起家庭,撑着小组全体村民的希望感动不已,都说她是客家妇女的典型代表,身上凝聚着客家女性特有的坚韧善良和大爱。
现年59岁的梁运芳土生土长的龙上村人,1980年和村民邓强忠喜结连理。
2003年冬,平时身体还算硬朗的婆婆突患脑梗塞住院,虽经积极治疗,却落下偏瘫后遗症。自此,72岁的婆婆钟香兰便成为了梁运芳的生活中心。她婆婆偏瘫的第一年,是她最苦最累的一年。那时,婆婆几乎不能动弹,整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完全需人照顾。梁运芳作为儿媳,她坚持着日复一日的照顾婆婆,而且一坚持就是十三年,从不叫苦怕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梁运芳在忙完农活时,还到处打零工,只为了能给婆婆多增加点营养。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8月,85岁的公公因患膀胱癌住进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直到2014年11月公公离世,二年多的时间公公一直住在医院,后公公的病又发展到脑萎缩,需要人在身旁贴身侍候。从公公患病到公公离世800多个日日夜夜,梁运芳像机器人一样超负荷运转。或许对梁运芳来说,细致耐心地照顾公婆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自然,别人觉得沉重的担子她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这些年复一年的“琐事”又饱含了多少她对家庭,对老人的深沉的感情呢?
百善孝为先,十三年的坚持见证了梁运芳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地奉献,诠释了客家女性的坚韧和大爱。她常说:“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古桂珍
梅县区南口镇侨乡塘肚村村民
古桂珍,女,51岁,退休职工,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开朗、为人善良、孝敬老人的平凡妇女。自2005年丈夫离世后,独自养育了一对出色的儿女,还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几近瘫痪的婆婆,却从未向人吐过吐水,相反,在她疲惫的脸上始终显露着微笑,用“忠心、孝心、爱心、热心”奏响一曲孝老敬亲的乐章。
1986年,古桂珍来到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嫁给了比她大两岁的丈夫。好景不常在,2004年,公公也因病去世;2005年,丈夫因积劳患病去世;婆婆因伤心过度,双目失明,加上两条腿长年严重风湿,几近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两根“顶梁柱”突然就没了,婆婆又生活不能自理,一对儿女正是负担最重的时期,面对这个困境重重的家,娘家人都劝她改嫁。但是她坚决拒绝了娘家人的建议,因为她知道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需要她,若她也改嫁了,这个家就真的倒下去了。
为了赚多点钱,她不仅接替了丈夫的工作,而且还兼职做几份零工。每天凌晨3点起床,首先安顿好家人的早餐和做好家务;天刚蒙蒙亮,一个人独自将丈夫负责的路段清扫干净,提前完成工作。中午再去别人的果园去打杂工,晚上再赶回家里照顾婆婆。当时,儿子正值高考,女儿在广州体校就读,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一个人坚强地默默承受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10多年来,她默默照顾着双目失明、几近瘫痪的婆婆,任劳任怨。2007年除夕夜,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右大腿骨摔裂,瘫痪在床。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一回到家首先为婆婆洗洗涮涮,喂水喂饭。经常婆婆因无人照顾,在床上随意大小便,她从未抱怨过,不嫌脏,不嫌累,端屎倒尿,默默地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反而因不能全方位照顾婆婆而心生愧疚,也更激发了她的孝心。
自婆婆生病后,桂珍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婆婆逢人便说:“桂珍待我比我亲闺女还亲,有好儿不如有好媳!”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曾玉云
兴宁市坭陂镇将军村妇女主任
曾玉云,是坭陂镇将军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一个爱岗敬业的妇女干部。30多年以来,她任劳任怨、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始终秉承女性应有的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在生活中,她处处关心他人;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获得同事的认可;在家里,她尊重老人,勤劳肯干。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她就是坭陂镇将军村曾玉云。
曾玉云,1957年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里,自嫁入坭陂镇将军村,30多年来,婆媳关系融洽,没有和公公婆婆红过脸。2011年,婆婆因脑血栓住院,家里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虽经过医生全力治疗,但婆婆还是由一个健康人变成生活难以自理的残废。
自婆婆患病后,曾玉云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邻居评价曾玉云是品德优良的好媳妇,羡慕她的婆婆好福气。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丘碧香
平远县热柘镇热柘村村民
丘碧香,女,1960年生,是平远县热柘镇热柘村车上的一名普通农民。走近丘碧香,你一定会感受到她的干练、贤惠和体贴。她敬老爱老的事迹广为人知,所在的热柘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村民们的眼中,丘碧香既是一个好母亲、好祖母,又是一个持家的好妻子,更是一个孝顺老人的好儿媳。
天有不测风云,丈夫李天禄在2005年因不幸患有肺管瘤去世,这场突然的变故使丘碧香在身心上都遭受到了重大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下去,看着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子女,她重新振作起来,毅然决然的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担,既要照顾好家里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子女,又要忙家务和田里的农活,承担着家里家外一切繁重的劳作和经济负担,在她的辛苦努力下,一家老小过着安稳的日子。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婆婆丘新元因脑梗塞卧病在床,丘碧香却六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从没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当我们问她,是什么力量支持她这样坚持下来的,她淡淡地说:“这个是我们作为子女及家人应该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希望下一代对我也是这样,让他们懂得尊敬孝敬老人,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吴雨珍
蕉岭县新铺镇东陂村村民
吴雨珍,蕉岭县新铺镇东陂村人,一个淳朴、简单的农村妇女形象。人们总能看到她奔波忙碌的身影和一张笑意盈盈、亲切可人的脸庞。村里人说起勤劳、孝顺、贤惠的吴雨珍,无不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2003年她的丈夫不幸患病去世,家庭重担落到她一个人身上。她为了家庭和孩子,为了老人的安慰,打零工,干农活,养育两个女儿,再苦再累,她也硬扛着家庭的重担。婆婆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夸她能干,说这个家多亏了有个好媳妇。
如今两个女儿已各自成家,婆婆已80多岁高龄,患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吴雨珍仍然坚持留守在老人身边生活,为老人擦洗身体,换洗衣服,剪指甲,梳头、洗脸、端饭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她用行动实践着她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取老人的信任。每天累得她腰酸背疼的,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村民们也称赞:“吴雨珍是个受人尊敬的人,有女人的品味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内涵,有女儿的孝心和媳妇的贤良”。而她自己却说这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卢燕彩
蕉岭县广福镇大坝村村民
九年前,二十岁的她怀着未出世的孩子义无反顾地留在了瘫痪丈夫身边,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担起全家的重担,她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默默地承担照顾公公婆婆的责任,含辛茹苦拉扯大儿子,面对不幸与坎坷,她选择了坚强和承受……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丈夫瘫痪后,凭着超常的毅力和勇于担当的决心,3000多个日日夜夜悉心照顾着家人,不离不弃。她就是蕉岭县广福镇大坝村的好媳妇卢燕彩。
邻里都说张品新娶老婆娶对了,卢燕彩十分好,对他的老公也很好。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儿媳贤惠孝顺。自从嫁到张家来,卢燕彩从来没有和公公婆婆没红过一次脸,家庭十分和睦。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徐旭芝
丰顺县汤坑镇新田村村民
说起丰顺县汤坑镇新田村村民徐旭芝,村中邻里无不竖起大姆指表示称赞。
徐旭芝今年46岁,她的家庭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家庭了,上有三位老人,下有三个儿女,加上丈夫蔡义师和她,一共有8个人一起生活。三位老人中公公蔡礼华今年78岁,婆婆冯美英74岁,黄水娘算是蔡礼华的“婶婶”,蔡义思的“叔婆”,今年接近90高龄。
2006年,叔婆黄水娘已近80高龄,在买菜归途中发生意外,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断了股骨。在医院住院治疗了四个月,之后便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徐旭芝便担起了护理叔婆生活的工作,把原来的生活完全打乱了。公公蔡礼华一直身体就不是很好,因为风湿性关节炎,双腿早已无法伸直,3年前又确诊患有帕金森症,更是给徐旭芝家庭增加了难言的生活压力。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徐旭芝从未叫过一声苦,在理好家务的同时,毫无怨言地挑起护理照顾着叔婆、公公和婆婆三位老人生活的担子。
那么多年来,徐旭芝毫无怨言,尽心尽力,操劳操心,但从没说过一个苦字。这一至善至美的事迹,令人动容、感动社会。她的所作所为受到了邻里的一致好评,难怪能到得到大家竖指称赞。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林秀琴
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村民
林秀琴,女1978年9月出生,家住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婆婆和因车祸变成“植物人”的丈夫,十多年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用爱撑起家人心中的一片天,受到众人的称赞,都说好是当代好媳妇的楷模。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10多年来如一日,林秀琴凭着朴实的爱心和勤劳的双手,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这些家庭生活琐事中,她彰显出贤妻良母最宝贵的品格,在她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和现代女性的高尚情操。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刘翠云
大埔县大麻镇中村妇女主任
刘翠云,女,现年44岁,大埔县大麻镇中村村下在村民,现任中村村委妇女专干,在中村奉母侍兄,相夫教子的事迹被传为一段佳话。
刘翠云1995年嫁中村村民赖金光,20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奉献着。在2011年,婆婆跌伤导致半身不遂,所谓祸不单行,女儿又身患脑瘤于2011年12月开刀手术,其丈夫的其中一个哥哥是聋哑人,是我村的五保户,年老多病,也由刘翠云家帮忙照顾。多年来,刘翠云既要照顾好婆婆的生活起居,又要照顾好患病的女儿。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女儿康复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广东石油化工学校。而已年近90岁的婆婆也精神舒畅,邻居都说她有福气。
● ● ●
《孝老敬亲好媳妇》
曾小莲
五华县水寨镇澄湖村村民
曾小莲,今年53岁,水寨镇澄湖村红阳村民小组的一名普通妇女。可就是这个平凡的、大字不识的女人却让认识她的人无不点头称赞,也让熟识她的人都自叹不如。
“就是这个自称啥也不懂的女人,却教会了我很多。”每每谈起自己的妻子,曾小莲的丈夫曾远安总是心存感激。在小莲的影响下,小莲的儿媳妇对她也是异常的孝顺、有爱。 “找媳妇,就应找小莲那样的!”“我家儿媳要是能有小莲一个脚指头样,我都满足了。”“年轻人呀,都应向小莲学习。”随便在村里走走,就能听到村民们对小莲的赞美。
部分图片源于梅州电视台
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