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 2016-12-09 09:58
文|黄志龙(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0月下旬以来,在中央坚决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的政策精神指引下,央行适度收紧流动性意图强烈,上海Shibor利率已出现连续16个交易日全线上涨,资金市场偏紧的趋势隐现。虽然央行短期内提高基准利率、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加上房地产信贷政策的收紧,持续多年的低利率、宽信贷的流动性环境或将终结。
央行收紧流动性意图明显,资金面呈偏紧趋势
自11月初以来,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意图,可从两个趋势得到佐证:
一是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大幅上升。隔夜Shibor利率从11月初的2.252%上升到12月初的2.325%。值得注意的是,Shibor利率上升不仅仅是隔夜利率,还包括几乎所有其他期限利率都出现了大幅上扬,其中3个月拆借利率已经上升到接近6个月利率,同为3.1%左右,1年期拆借利率已达到3.1853%,均大幅高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5%(参见下图)。
另一方面,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和定向贷款投放的净流动性也大幅下降。今年11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货币净投放仅为609亿元,相比8、9、10月高达数千亿的净投放,已出现连续三个月的回落。此外,央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方式提供的基础货币同样大幅下降,11月仅为355亿元,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显著回落(参见下图)。由此可见,央行收紧流动性和基础货币投放的迹象较为明显。
延续低利率、宽信贷趋势的四大制约因素
从未来趋势看,央行延续事实上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有以下四方面制约因素:
首先,通胀预期显著回升。今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回升的趋势已经确立,特别是10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0.7%。这是工业部门去产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全国焦煤价格由600元/吨上升到970元/吨,涨幅高达40%;螺纹钢市场价今年下半年从2100元/吨上涨至10月末2650元/吨,涨幅接近30%;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连续不断的贬值,也显著提升了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其中,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矿产品价格指数上涨了近32%。与此同时,在食品价格和服务性消费价格的持续推动下,CPI价格也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回升。因此,通胀的显著回升将成为货币政策延续宽松的主要制约因素。
其次,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终结低利率政策,同时房地产景气回落又将使得银行体系通过按揭贷款的信用创造受限制,抑制信贷总供给。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之所以出现大幅上涨,主导因素是连续不断的降准、降息以及银行体系低成本信贷资金投向居民按揭贷款,从历史上看,按揭贷款利率与房价的波动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参见下图)。然而,今年10月以来在中央收紧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指引下,银监会在11月中旬对银行资金进入16个热点城市进行了专项检查,商业银行持续不断的低利率资金投向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的时代宣告终结。硬币的另一面则是,随着银行大规模收紧房地产市场贷款,主要热点城市大幅提高了首付比例,银行体系通过居民按揭贷款加杠杆创造信用的方式将受到显著抑制,这将对货币和信贷总供给形成较大制约。
再次,中外国债收益率差距已显著收窄。虽然当前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但美联储的政策取向仍将引领全球。12月美联储再度加息可能性大增,全球各类机构也在讨论欧元区停止量化宽松的可能性,在此大背景下,全球债券市场价格大幅下挫,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根据惠誉评级的统计,11月28日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存量由月初的10.4万亿美元降至9.3万亿美元。相应地,中外国债收益率的差距也降至近年来的低点,其中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今年7月初的1.48个百分点降至12月初的0.59个百分点,中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距收窄至1.48个百分点,中国与德国、法国、日本的国债收益率也都显著下降(参见下图)。因此,若扣除中外通货膨胀的差距,中国国债收益率已无明显的收益优势。
最后,资本外流压力依存。资本外流最直接的表现是:自2014年6月美元升值周期启动以来,中国2014年6月末3.99万亿美元下降到今年10月末3.12万亿美元,累计降幅为8700亿美元。虽然从这8700亿美元结构看,境内商业银行外汇存款、银行自身持有的外汇资产和中国私人部门对外净资产总计大约为6500亿美元,占比大约为75%,但仍有2200亿美元的非正常资本外流。显然,这部分资本外流短期首要原因无疑是人民币贬值预期,但中长期来看仍然是中国境内投资回报率和无风险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因此,为了提升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在全球特别是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决策部门引导无风险利率上行的可能性较大。
综上所述,虽然短期内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流动性偏紧和低利率时代拐点来临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对于普通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言,至少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居民通过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信用贷款加杠杆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加杠杆付出的资金成本也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无风险利率的上升,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降趋势将终结,居民低风险理财收益上升的概率较大。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