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海战是怎样的?东莞这个博物馆会给你最全答案

南方+ 记者 2016-12-09 09:12

市民参观海战博物馆

经过一年多的闭馆升级改造后,海战博物馆陈列展览升级完工对外开放。12月8日上午,东莞市举行海战博物馆陈列展览改造升级开放仪式,东莞市领导潘新潮、杨靖波、喻丽君等参加了仪式。东莞海战博物馆陈列展览原有的陈列为《鸦片战争海战陈列》,此次升级改造共耗资5000余万元,颠覆以往展览形式,打造出一个有高度、温度的展览。

海战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展览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市民,展览的制作目的是要让观众看得懂、看得舒服。为了使保存在文物仓库的文物“活”起来,向观众展示更多珍贵的文物,《鸦片战争》陈列展览借鉴超市仓储式的展示方式,尽量多地展示文物,实现文物展示数量最大化。

开展18年首次升级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启动仪式上,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介绍了《鸦片战争》陈列展览改造升级的相关情况,专家代表陈同乐对《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进行点评,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作讲话。

海战博物馆原有的基本陈列——《鸦片战争海战陈列》自199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距今有18年,内容落伍,手法单一,文物匮乏,材质老化,仍停滞在20世纪90年代的认知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东莞市委、市政府将《鸦片战争》陈列展览改造升级项目作为东莞文化名城建设的重点项目,列入2016年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

2015年9月,展览开始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鸦片战争》陈列展览改造升级已经全部完成,面向市民正式开放。该项目总投资近5800万元,展示面积4967平方米,展线全长约950米,展示文物达1500多件(套),历史图照1310幅,油画、工笔画等艺术品约120幅,高科技、信息化项目10余项。

海战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展览由七个部分组成,以全新视角展示鸦片战争这一反映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历史事件,具体介绍了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潘新潮表示,东莞作为“博物馆之城”,已有博物馆49座,居全省前列,海战博物馆陈列展览正式对外开放,是东莞“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又一成果,东莞将发挥全市文博单位的阵地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打响东莞历史文化品牌,促进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日实现。

10余年酝酿 体现展览高度

《鸦片战争》陈列展览不是短短一年就能做好的,而是经过七八年的付出与积淀,是文博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工匠精神”。

《鸦片战争》陈列展览深入解读历史文献资料,充分吸纳鸦片战争历史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中外挖掘的丰富史料佐证历史事件,使陈列主题内涵与时俱进,体现了展览的高度。

展览还有着丰富的文物支撑,并坚持以文物为中心,紧紧围绕鸦片战争题材,通过近10年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征集文物,征集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外海军、海防、海战的相关装备、军事器材、文献史料以及一些与鸦片战争重要历史人物相关的精品文物等,显得展览相当饱满,也突显了展览的厚度。

“一件文物就是一座博物馆。”海战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布展以全新的技术和视角,利用互联网+手段,扩展了文物的内涵,让观众通过音频文字等资料介绍,了解一件文物的完整信息,从而让文物展示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创新展示手法 提升市民参与度

升级改造后的《鸦片战争海战陈列》展示手段丰富,考虑到展览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物进行大篇幅的讲述,此次展览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知识驿站为载体,通过平板电脑为媒介,将平板电脑植入展厅,与内容设计融为一体,建构鸦片战争知识体系。据统计,展览的文物知识点达到61处之多。

此外,“仓储式陈列”是一种将大量物品有序地采用专用展柜和支架集中摆放的陈列方式。《鸦片战争》陈列展览借鉴超市仓储式的展示方式,尽量多地展示文物,实现文物展示数量最大化。

此次升级非常注重市民的参与度。海战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展览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市民,展览的制作目的,是要让观众看得懂、看得舒服。秉承这一理念,《鸦片战争》展览中注意打破传统展馆“切勿触摸”的清规戒律,专门对部分文物“不设防”,邀请观众亲手触摸文物,零距离了解文物,切身体会并感受文物的温度与质感,让“物与人”有更直接的交流,让观众有了亲身体验。

与此同时,还特别在展厅与展厅之间的通道边设置了“体感游戏区”“观众互动区”等,还设有“知识问答”“观众留言”等设备,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鼓励观众通过动手参与,使“请勿动手”变为亲手操作,激发互动体验的乐趣,进而引发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欲望。

 


编辑 林双英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