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报 2016-12-09 08:40
早前,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33天的芒果胚性愈伤组织回到地球后,被送到位于湛江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亚所)进行科学研究(详见本报11月28日04版),而这将是一个培育新品种的过程。
报道见报后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太空种苗,你了解多少?为什么“太空芒果”送到湛江培育?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日前,记者再次前往南亚所芒果课题组了解最新进展。
“太空芒果”已长成小苗
芒果胚性愈伤组织遨游太空回到湛江后,马上被送进南亚所的无菌培育室里存放。日前,记者在该所的培育室内看到,之前的芒果胚性愈伤组织已经长成小苗。
南亚所芒果课题组副研究员许闻天介绍说,培育芒果大约一个月要更换一次营养剂,而培育这些太空苗的营养剂是该所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这也是专利产品。培育的环境也很讲究,温度要保持在25℃到28℃之间,湿度要控制在60%到80%之间,种苗的培育才能进行得更好。
种苗的培植需要仔细观察,每个阶段都需要科研成员检测每一个细致的变化。胚性组织要在培育室里存放两个月直至长芽生根,等长到10公分左右便会移栽到户外。科研人员还会将上过太空的种苗与未上过太空的种苗做对比,在每个物候期都会进行观察。观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户外观察,二是实验室观察。户外观察需要看抽芽的状态、叶子的长势等等。在实验室内则需要利用各种分子手段去鉴定种苗的DNA,同时,利用一些科学仪器观察种苗的内部结构,进行更深入对比。
两地合作“试水”航天育种
众所周知,经由载人飞船搭载上太空的物品都是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的。那么这次为什么会选中芒果种苗,又为什么会交由南亚所进行科学研究呢?
许闻天告诉记者,这份芒果胚性愈伤组织来自海南海垦果业集团有限公司,选取的组织来自海南的一种芒果品种。湛江、海南两地同处南亚热带,两地均有不错的芒果品种,两地的芒果成熟期是一前一后,错位发展。
许闻天说:“为更好地改善海南芒果品种与种植结构,突破栽培品种过于单一的瓶颈,在开展常规品种选育的同时,海南这家公司首次与我们研究所联合‘试水’航天育种,是一次芒果‘航天诱变育种’的探索。”
海南海垦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南亚所是我国开展芒果研究最早的单位之一,长期开展芒果资源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工作,已收集保存国内外芒果种质资源248份;先后选育出粤西1号、红芒6号、热农1号、热农2号等芒果新品种4个。其中红芒6号、热农1号已是我国芒果晚熟优势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近10万亩,每年产生近2亿元产值。此外,南亚所利用芒果杂交授粉等常规育种方法,创出大量杂交新种质,在我国芒果选育种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所以决定选择与该所携手合作。
开拓芒果育种新领域
许闻天告诉记者,“航天诱变育种”又称“航天育种”,是利用返回式空间飞行器将微生物、植物、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样本送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高洁净等特殊环境作为诱变因子,使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地面后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培育,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或种子形成规模化生产。
无论常规杂交还是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型差异新材料的获得局限于育种双亲,航天诱变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些常规杂交或自然变异极少出现的特殊变异类型,近年来已成为农作物、蔬菜以及林木果树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手段。
许闻天告诉记者,芒果航天诱变育种是芒果育种新领域的开拓,目前尚无成功的先例。经过这次的太空种苗的培育,课题组或许能够得到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种,从而提高芒果的市场价值。
对芒果产业影响深远
这次“太空芒果”的培育,对湛江的芒果产业影响将十分深远。
近年来,我市各地政府部门积极致力于推广芒果的种植,帮助农民致富。但受到土壤、气候等的影响,湛江本地芒果的产量很不稳定,遇上冬季低温、阴雨,开花结果就会受一定影响,加上耐储性不强,无法远途运输销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湛江芒果的长远发展。
许闻天告诉记者,要解决芒果的种植问题,可以通过棚种方法。她说:“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会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在气候无法控制的时候,致力于品种的改良。有时候,我们会从杂交出来的种苗中培育一个新品种,使其既保留湛江的本土风味,也能够适合湛江的气候。”
目前,由于气候不同,每个地区的芒果成熟期都不一样,刚好错开。海南芒果成熟期在每年的3月到5月,湛江芒果则在6月到7月,而四川攀枝花芒果则在8月到11月。尽管各地上市时间错开,但品质依然是各地芒果产业的最大问题。湛江所处的北部湾以及周边地区,芒果的种植和销售竞争很大。湛江覃斗芒果是一种本地芒果品种,俗称鸡蛋芒,近年来发展很快,如今名声在外,一定程度上代表广东的芒果品牌,但也受制于产量不高、运输不便的困局。如何破解,科研是关键。
许闻天表示,这次的太空种苗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也饱含了科研人员们的心血,未来的成果会怎样,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