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材引关注,“男孩危机”真的来了?

综合 2016-12-09 08:11

日前,上海推出国内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育教材,这也让“男孩危机”再成热点话题。中新网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许多学校推出了诸如“男孩班”、“父子课堂”等举措,不过收效甚微。那么,“男孩危机”到底该如何破解?

图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小男子汉》。网络截图

为培养男孩阳刚之气:上海推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

12月7日,小学男生性别教材《小小男子汉》的新书发布会在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举行,这本书被誉为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据了解,该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共分六个篇章,包括“我是男孩”、 “拥抱我自己”、“好想长大”、“亲近大自然”、“社会大冲浪”、“活力美少年”等。

据介绍,该教材主要致力于帮助男孩们了解其生长过程中所需面对的一些性别困惑,旨在提升男孩敢于担当的勇气与素养。诸如在第三篇章“好想长大”中,男孩们可理解“父亲对儿子意味着什么?”“怎样把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为什么男子汉要有担待?”等问题。

为何推出这部教材?该教材主编,上海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男生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寻找‘小小男子汉’也成了一个社会话题,本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尤睿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为广大男生走出成长中的烦恼补充一点正能量,让祖国的未来拥有更多阳光、阳刚的男儿郎。”

《小小男子汉》策划人、上海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张志筠告诉记者,不是为改变阴盛阳衰才有了这本教材,策划出版《小小男子汉》是教育走向精细化、个性化的必然结果。早在2011年,上海已有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男孩女孩》,闸北三中心小学等学校已开设男生课和女生课多年。另据上海教育出版社透露,相关的女生性别教材目前正在编制。

“男孩危机”来了?女性强势是一大诱因

该教材的推出,也让公众再度关注到“男孩危机”的话题。有观点称,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男孩已经让女孩全面超越,“阴盛阳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一些男孩“娘娘腔”,衣着打扮趋向女性化,外形柔美,更让社会重视男孩阳刚之气不足的问题,并引发担忧。

那么,“男孩危机”真的来了?有专家分析,如今,在校园内,男孩无论在学业方面、心理方面、体质方面、社会适应方面都逊于女生。

以成绩为例,此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成绩优秀的男、女孩比例分别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显高于男孩。

“男孩危机”缘何出现?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诸多原因导致了“男孩危机”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当前女生越来越强势,尤其在性格表现上,让一些男生越来越显得腼腆;另一方面,由于在教育过程中,父亲的缺位使得男孩所受的挫折教育不足,尤其在80后、90后群体的家庭教育中,妈妈扮演着主要的教育角色,这让许多男孩更多地受到了女性化的影响。

“此外,还由于‘日系’、‘韩流’文化的影响。通常而言,在日本、韩国等文学、娱乐作品中,多把女性塑造成比较凶悍的形象,而男生则主要为花样美男、柔美性男神,这也影响了许多男生。”张玫玫说。

图为开设男孩班的上海市第八中学。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有何对策?“男孩班”“男班主任工作室”进校园

记者注意到,“男孩危机”的出现,也引起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男孩班”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江苏,今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开办了首届“男孩班”。据了解,该校从初一年级95位报名的男同学中,筛选出30名男生组成一个班级,男老师担任班主任。在此之前,2012年,上海八中获批成立了男子高中班。

此外,为增添小学生的阳刚之气,一些学校还开设了父子课堂、男班主任工作室。在湖北武汉,今年3月,武汉市育才小学开发区分校设立“男班主任工作室”,10位男老师将在新学期共同研究如何为小学生增添“阳刚之气”。

在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至今仍开设父子大课堂的教学形式,邀请男生父亲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什么是阳刚之气?专家称核心在于责任感

针对一些学校推出的旨在培养男孩阳刚之气的措施,张玫玫表示乐见其成,她指出,当前社会越来越多元,男孩体魄不够健壮并无太大关系,只要内心有责任感、有担当,同样也是阳刚男子汉的表现。

张玫玫说,“讲求阳刚之气,并不是要求男生身上有肌肉、脸上有棱角、有炯炯有神的目光、有高大的身材,男孩的阳刚之气主要还应体现在要有担当及责任感。”

张玫玫表示,“以往,在男生身上,我们赋予了勇敢、坚强、韧性等特质,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也具备了同样的特质。不过,毕竟女性有着特殊的生理构造、存在生理期等问题,因此,男生在社会中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如何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张玫玫建议,首先要从锻炼身体开始,这样才能具备担当责任的体魄;其次,要培养男孩的意志力;再者,学校也应开设相关的课程,让男孩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最后,要让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在男孩成长过程中,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家长怎么看?开设性别教育很重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数家长表示,开设性别教育课程很有必要。

对男生的性别教育,有家长表示,不少学生会把老师和长辈作为偶像崇拜,现在学校老师以女性居多,回家也大多是女性长辈在照顾,女性长辈的过度呵护不利于男生性格成长。一位男生家长建议提高中小学中男性教师的比例,“我们作为父亲,也要多花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他们成为一个男子汉,需要爸爸们付出时间精力。” 

还有家长认为,如今以“听话”和“乖”作为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或多或少限制了男孩的天性,“家长总是想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往往忽略了他在逆境中的成长,应该给男生更多表现出男孩子勇气和担当的机会。”

一位女生家长表示,女生性别教育也不容忽视,应该从小培养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她们成为更有内涵的人。 

在《小小男子汉》主编之一、静安区闸北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看来,男生教育和女生教育有共同之处,但是也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这些不同之处更好地发挥男生女生各自的性别优势。

“教材是本好教材,最终有没有效果,关键还是看老师家长如何进行引导。”专家表示,对男生进行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有其可取之处,值得推广,但也不能过分强调男生危机,呼吁机会倾斜,是一种新的男女不平等。 在性别教育里,有些是值得认可的,比如关于女性如何保护自己,男性如何保护自己,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教其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对话《小小男子汉》策划人:男生女生都要向异性学习

12月8日,《小小男子汉》策划人、上海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张志筠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

张志筠表示,不是因为阴盛阳衰才有了这本教材,策划出版《小小男子汉》是教育走向精细化、个性化的必然结果。男生女生都要向异性学习,都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有担当的人。

澎湃新闻:有人认为出版男生性别教材是“为了改变阴盛阳衰的状况”。

张志筠:不是因为阴盛阳衰才有了这本教材,策划出版《小小男子汉》是教育走向精细化、个性化的必然结果。2011年,由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男孩女孩》是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静安区像闸北三中心小学等学校针对男生和女生不同特点开设男生课和女生课已经有好几年了。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一本适合男生阅读口味的读本,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更阳刚是我们的出发点。 

澎湃新闻:还有网友提出“人的个性是多元的,应该张扬个性,不应该刻板地引导男孩怎样,女孩怎样,男生为什么不能娘娘腔呢?”,对此你怎么看?

张志筠:《小小男子汉》第一个学习单元“我是男孩”的主题就是想让学生更明白,一个人出生时的性别是无法进行选择的,但是男生和女生的行为规范等,更多是受到社会期望而逐步强化了的。

其实,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塑造自己,比如有的男生喜欢跳舞,他也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成功的舞者。男生女生都要向异性学习,都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有担当的人。

澎湃新闻:同时作为《男孩女孩》和《小小男子汉》的策划人,能谈谈编写这两本教材的初衷有什么不一样吗?

张志筠:相同的地方在于想为小学生们减少成长过程中一些不便启齿的烦恼。不同之处是《男孩女孩》更多教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而《小小男子汉》旨在培养孩子成为更自信、更健康的人。另外,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我们也希望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爱好,借鉴了绘本插画的形式。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性别教育?

张志筠:每一个女生或男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不管长相、身高、性格如何,都应该悦纳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自信,有自信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想通过《小小男子汉》传递给男生的。

澎湃新闻:《小小男子汉》会被推广到全市小学中使用吗?

张志筠:现在上海校本课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每个学校的特色和抓手是不一样的,要求大家使用同样的教材有一定难度。但是很多校长看到《小小男子汉》都表示喜欢这本教材,愿意先让图书馆先备一点。我们出版社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和孩子能用到这本教材。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聆听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不断推出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认可的教材新品种,使我们教育出版事业永葆青春和活力。

【来源】中新网、澎湃新闻

编辑 洪鑫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