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2016-12-08 13:20
南方名记对话科创大咖:
美国伯克利大学AR/VR实验室主任AllenYang:VR/AR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珠三角企业要思考1到n
在2016广州小蛮腰科技大会的南方+直播间内,美国伯克利大学AR/VR实验室主任AllenYang接受了记者专访。当下珠三角零配件商急于转向AR/VR产业,AllenYang建议,不要再做0到1的硬件开发,而是要多思考如何在多行业中应用推广和内容制作上,推动1到n的爆发式增长。
郑佳欣:
大家好,我们现在在小蛮腰科技大会的现场,感谢AllenYang接受采访,跟大家分享AR/VR产业前沿的观点。
你好,Allen,可否简单跟我们介绍一下,目前AR/VR全球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那个阶段?
AllenYang:
我觉得可以从这个产业可以分两步,ARVR和其它科技相比,从产业化来讲是新兴产品市场,一个产品会经历几个步骤,第一,从0到1,硬件从没有到有,过去AR在科幻电影里面有,但是离现实有多远。直到2012年谷歌眼镜出来后引起了风暴,只需要2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第二,从1到N,AR/VR产业将迎来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这应该和计算机产业相似,而不是汽车产业。
国内企业目前还是处在从0到1,应该往下一步促进软件能够有爆炸性的增长。广东这种制造业地区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些传统制造型企业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0到1的市场竞争,而创新的企业可以去1到N的竞争。
郑佳欣:
您觉得AR/VR产业现状投资过热吗?
AllenYang:
在产业链拓展方面之前也有过教训,很多厂商做台式机,然后做便携机,再到平板,但真正能够顺畅过渡的很少。因为不同产品的客户群体是非常不一样的。现在AR和VR产业需要另辟蹊径,寻找哪些领域可以让VR/AR体验更好的应用。
郑佳欣:目前美国在VR/AR领域的研究最关注哪些领域?
AllenYang:美国目前研究关注两点:一个是光学在镜片、屏幕上的应用,另一个是在人机交互。我觉得目前在光学领域的研究相对弱了。打个比方,五年以前我配一副眼镜是400美元,到现在还是400美元,这说明光学应用一直局限在摄像头和眼镜领域,产量上不来,成本肯定降不下去。也许未来AR/VR爆炸式发展之后,也会推动光学领域的研究进步。
郑佳欣: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推出AR/VR产品,但感觉核心技术还是在国外,您觉得珠三角企业怎么样去抢占产业的风口?
AllenYang:我觉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玩法。第一,如果咱们是初创公司,没有1亿去“玩”,那么我们认为不要再去纠缠“0到1“了,要去想“1到n”,第二是要找适合中国本土的,比如说制作内容,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我们可以和美国市场打一个时间差、地点差,回到国内做内容。而且这个内容还是要做一个生态系统,要把顾客绑定,当顾客看到一个视频,他还会想去看10个视频。第三,是思考怎么基于国内资源填补国外空白,装配新的传感器和光学的东西,这些在原来电脑基础上,把新的高精尖的东西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