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佛山这个“大胃王”竟惊动了央视!

佛山发布 2016-12-07 20:00

提到“大胃王”,你想到的是什么?

是她?

还是他?

近日,佛山的“大胃王”表示不服,乍一出手,竟然惊动了央视!

就在12月5日的16:44分,央视CCTV10的《科技之光》推出了关于佛山“大胃王”的专题节目:《为“泥”减压》。

报道足足12分25秒,主要介绍了在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的佛山,能吃污泥的“大胃王”挺身而出,为佛山的污水处理做出了大贡献。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任性土豪请忽略~)

视频没看过瘾?下面还为你准备了详细的图文介绍!

1

污水处理的情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我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根据不完全统计,城市每人每天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相当于100瓶4升装矿泉水。 经济发展越快的城市,污水处理情况相对严峻,广东省佛山市的污水处理厂就正在面临这样的考验。

郭五珍,佛山水业集团总工程师,近年来随着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污泥量不断增加,如何处理污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佛山水业集团 总工程师 郭五珍

佛山水业从11年前的一座污水厂处理规模(每天)几万吨,发展到现在拥有十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规模已经达到(每天)88万吨。

镇安污水处理厂,是佛山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每天实际处理量是25万吨。

25万吨是个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100个50米长、25米宽、2米深的标准游泳池蓄水量,这些污水中仅固体垃圾就有100吨,产生的污泥也将近100吨。

2

污水处理的考验

目前国内的污水处理水平和工艺都可以达到国家要求,但是最难解决的是污水处理过后留下来的污泥。

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都会选择填埋方式处理污泥。可是,随着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量的产生也在不断加大,填埋的方法已经快要行不通了,能够填埋污泥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如果再继续这样填埋下去,用不了几年就能填满一座小的城市。

污泥处理的情况已经刻不容缓,全国都在做着不同的尝试。佛山水业集团联合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 仇荣亮

目前在这个水处理行业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我们想在水处理整体过程当中,通过污泥源头减量法,从源头上去减少它的生成量。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孙连鹏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主要是由微生物来组成的,污泥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微生物的增长繁殖。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生长速度慢,但是依然保持较好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微生物,那么污泥产生量自然就少了下来。

那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

工作人员配置出了水质接近生活污水的实验用水,并进行了模拟小实验。

3

模拟实验

接下来我们将同样的污水分别加入1号和2号模拟污水处理流程系统,其中1号系统比2号系统增加了一个特制的厌氧反应器(MOSA),而2号系统为常规处理流程。

在1号系统中的厌氧反应器也就是MOSA罐里,其中一部分微生物变身为慢速增长微生物,其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快速消除掉污染物质。

分别在1号系统和2号系统的排泥口取出等量的污水,静置十分钟后再来观察一下效果。

4

实验结果

经过了10分钟的沉淀,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从1号系统取出的样本污泥量明显较少。

两个系统相比较,唯一差别就是一个“罐子”,那这个“罐子”到底是如何让处理系统实现污泥减排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专门设计的厌氧反应器。这个厌氧反应器里面可以测定PH(溶液酸碱度)值和氧化值,还可以自动调节转速来控制这些数值。通过控制工艺参数的变化,使这里变成适合慢速微生物增长的环境。

MOSA流程

“大胃王”的战绩

目前,这个工艺可以让污泥的量从源头产生时就减少30%-70%,两年时间下来,已经为镇安污水处理厂减少2000多吨污泥,足足减量27.8%。

次生危害一直是环保工作中的难题,很多人都在着眼于回收再利用。然而如何有效综合利用这些废弃的资源,在未来将是环保工作者们探索的主要方向。

(佛山发布编辑部 来源:佛山水业)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